如果能夠促成法意共同體的話,未來歐共體也就有了先例。
科曼不才,也是經歷過莫迪老仙的大乘贏學燻陶過的人,相信法國政府一定會對未來的獨立自主道路更加有信心。
勒菲弗爾這一次來到科曼這里,並不是匯報什麼情況,而是把已經完成任務的馬丁帶來,“我才剛來都靈,你就要去羅馬?”
“都是為了國家服務嘛。”科曼不咸不淡的回道,“你正好繼續跟進調查天主教團孌童的問題,勒菲弗爾畢竟是第一次操作這種事,沒什麼經驗,而我們在巴黎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那我能說什麼呢,說了你也不會听。”馬丁做出無奈的姿勢雙手一攤道,“你總有自己的想法,誰都無法干涉,像是我們這些戰友就倒霉了,要幫你去實現你的想法,阿蘭在巴黎天天搞得神神秘秘的,我在這里調查宗教,哎。我可是你的朋友,最好的戰友。”
“我給你寫升職報告。”科曼噗嗤一笑,目光當中卻絲毫沒有笑意的道。
“看你說的,就好像是我為了這個。”馬丁一副受傷的表情嘴巴卻不停,“什麼時候寫,不要誤會,我們這些戰友有更高的軍餃,未來才能給你提供更大的幫助,你不是總說,人多力量大。”
“我說了這麼多話,你就總記得對你有利的話麼?”科曼無奈扶額,“我听說你用一箱香煙換了兩個女大學生陪著,你倒是大方,可別把那種煙草放倒意大利來,沒什麼效果,還容易出事。”
馬丁的家庭在大馬士革就是做煙草的,對這種事很新奇。
科曼不是反對自己的戰友享受一下戰勝國的待遇,只是反對錢不夠,換做德國戰敗香煙更值錢。
本次世界大戰代價最大的就是甦聯和德國了,德國全境被炸的像是月球表面,馬丁的香煙到那時候,轉手就是幾個億的財富。
到了晚上,馬丁找來了幾瓶葡萄酒,和科曼兩人愜意的對飲,“我之前沒有想到,香煙能夠換到意大利學生的身體,戰爭會造成這種結果。”
“我們要阻止戰爭再次爆發,除了不惜一切建立強大軍隊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科曼帶著醉意道,“強大的國家不能只有強大的軍隊,但是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看其他國家的時候,首先看的就是軍事力量。”
科曼本身對酒沒有心癮,暈暈乎乎就睡覺了,馬丁把剩下的一口悶才離開。
到了十二月,哪怕是地中海氣候的意大利,也難言溫暖,意大利沒像是德國那樣打成一片廢墟,可哪怕是首都羅馬也滿是蕭索,到了羅馬,科曼還看到了幾個意大利女郎和穿著美式軍裝的士兵手挽手。
這種情況在法國也有,在意大利出現並不奇怪,沒空觀察現實版西西里美麗傳說,科曼正襟危坐,在抵達大使館後首先下車,然後拉開車門讓大使德姆維爾下車,簡短的歡迎儀式之後,大使館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德姆維爾顯然是不滿足一個駐意大利大使的,把意大利大使當做是跳板的他,既然認可法意共同體計劃,自然馬上進入工作狀態,迅速聯系了意大利王國外交大臣加斯貝利,對方也迅速給予了回應。
之所以這麼快回應,科曼認為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意大利境內存在相當數量的法軍,撒丁島也在法國的控制之下。
兩國目前的態勢是不對等的,法國雖然在英美面前弱勢了一些,但在意大利面前又成了一個強者。
加斯貝利想要從法國這里知道,法國對意大利的外交態度,畢竟墨索里尼確實在法國戰役當中背刺過法國,哪怕除了丟人之外什麼都沒得到。
因此,加斯貝利主動來到了法國大使館,以歡迎法國在戴高樂臨時政府之後首個大使的名義,歡迎德姆維爾的就任。
德姆維爾頭發濃密,戴著眼鏡,但並非是學者做派,相反面貌很像是一個政治強人,換一身軍服的話,比墨索里尼還墨索里尼。
德姆維爾和加斯貝利客套的握手之後,直奔主題道,“德國戰敗已經是必然,現在無非就是什麼時間的問題,而我想要說一下戰後的問題。”
加斯貝利沉吟一下,反問道,“听說最近巴黎出版了一本法蘭西國事綱要?似乎要拉攏拉丁國家建立自己的。”
加斯貝利不知道,法蘭西國事綱要的正主就在德姆維爾身邊站著,但德姆維爾沒忘,直接介紹道,“科曼就是法蘭西國事綱要的作者。”
“你要加斯貝利先生。”科曼禮貌的打招呼開口恭維道,“你現在負責意大利王國的外交工作,正好法國和意大利是鄰國,有很多問題存在于我們兩個國家,有很大的共同利益。”
“哪個方面呢?”加斯貝利矜持的開口,雖然對科曼的年輕面孔有些震驚,但外交工作,哪有不討價還價的?
“我們兩國之間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境內有兩個強大的親甦黨派存在。”科曼笑眯眯的開口,“我在都靈呆了一段時間,對意共的迅速發展非常震驚,上一次這麼震驚的時候還是在馬賽。”
德姆維爾知道可以談正事了,“墨索里尼肯定是戰犯,目前意大利政壇沒有政治強人壓的住陶里亞蒂。我們有了一個壓制意共的計劃,不過需要尊敬的加斯貝利先生,能夠給于同樣重要的反饋,這個反饋在歐洲團結方面落實最好不過。”
這個建議是科曼提出的,戰後的第一批歐洲政壇人物,還是想要拿回戰前的歐洲中心敘事,就算是做不到也不想做美國的小跟班,這和幾十年後歐洲各國的遍地精神美國人不太一樣。
加斯貝利這個戰後首任意大利總理與法國的羅伯特•舒曼、德國的阿登納並稱歐盟之父。
加斯貝利沒有直接拒絕,顯然是在思考利弊,科曼直接加了一把火,“這個想法,其實美國也是支持的,誰會希望自己的朋友只會拖後腿呢?”
在歐共體成立早期,美國是樂見其成的,冷戰又不是單對單美甦對抗,至于後來覺得歐洲團結是一個威脅,那是至少是二十年後的事情。
所以現在推進歐共體的工作,如果讓美國人知道,美國也會贊同法國的計劃。
至于另外一個干擾源英國,英國自認是超級大國,離岸平衡手,根本不屑于和歐洲大陸的國家報團取暖,那再好不過。
“如果美國真的對這件事持贊成態度,我當然願意為此奔波。”加斯貝利一听美國也是這麼想,說話的口吻立刻變成了肯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