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

第27章 大華西征平西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林鈞灝 本章︰第27章 大華西征平西夏

    第一小章 祁連烽火起

    大華宣和十九年,霜降前三日,河西走廊飄起細雪。六十萬大華軍分三路集結于甘州,黑色戰旗上繡著金色朱雀,在料峭寒風中獵獵作響。

    林沖駐馬于胭脂山巔,手按鎏金銅柄望遠鏡,鏡筒中映出三十里外印度軍的象兵陣列——三千頭戰象背負青銅塔樓,如移動的小山丘,正沿著疏勒河緩緩北進。

    “陛下,敵軍前鋒已過玉門關。”副將呼延灼的鐵胎弓斜挎在肩,甲冑下露出的小臂纏著浸血的布帛,

    “斥候回報,戒日王親率五萬天竺精銳,其中象兵佔三成,另有兩萬西夏殘軍為向導。”

    林沖放下望遠鏡,目光掃過山麓下列陣的十二門“鎮北”重炮。

    這些由泉州鐵坊耗時半年打造的巨炮,炮身裹著熟鐵箍,炮口刻著北斗七星紋飾,每門可裝填十斤重的實心鐵彈,射程遠超尋常投石機。

    他轉頭對火器統制徐寧道︰“今夜子時,命炮營前移至鷹嘴岩,用羊油擦拭炮膛,明日卯時初刻,集中轟擊象兵左翼。”

    中軍帳內,呂頤浩展開西域輿圖,指尖劃過疏勒河與孔雀河的交匯處︰“天竺象兵每日需二十擔清水、

    百斤甘蔗,如今其營地扎在疏勒河下游,正是張順將軍鑿堤灌營的絕佳位置。

    ”地圖上,印度軍的補給線如脆弱的蛛網,從克什米爾翻越昆侖山,綿延千里。

    “傳朕將令︰”林沖以佩刀敲擊輿圖上的居延海,

    “呼延灼率五萬鐵騎,繞道黑水城,截擊其糧草輜重;張順引兩萬水軍,溯孔雀河而上,待炮聲響起便掘開河堤。

    ”他望向帳外漸暗的天色,聲音低沉如滾雷,“此戰要讓天竺人明白,

    河西走廊不是恆河平原,他們的象群踏不動大華的鐵火。”

    第二小章 象陣初崩

    卯時三刻,鷹嘴岩頂騰起青煙。徐寧親手點燃引信,十二門鎮北炮同時發出怒吼,碗口粗的鐵彈挾著火星劃破晨霧,如隕石般砸向象兵左翼。

    第一排戰象的青銅護腿被轟碎,象腿骨在巨響中爆裂,

    血流如注的戰象仰天悲鳴,背上的塔樓歪斜著砸向地面,天竺武士的慘叫混著象鳴,驚起漫天寒鴉。

    “調整炮口,轟擊象鏈!”徐寧手持紅旗站在高處,目睹第二波炮擊將連接象群的碗口粗鐵鏈炸成齏粉。

    失去束縛的戰象頓時失控,有的原地打轉,象鼻甩動間將附近的步兵掃成肉醬;有的發足狂奔,青銅塔樓撞在沙丘上轟然倒塌,壓死無數同伴。

    戒日王在中軍象輦上緊握蛇形長劍,眼睜睜看著左翼崩潰。他低估了大華火炮的射程——在天竺,

    最遠的投石機也只能拋出三百步,而眼前的鐵彈竟能飛越兩里,精準擊碎戰象的關節。“吹海螺!讓象兵沖鋒!”他的命令被炮火聲撕裂,馴象師們拼命拉扯韁繩,卻無法讓受驚的戰象前進半步。

    第三小章 鐵蹄絞殺

    當象群陷入混亂時,呼延灼的鐵騎已從右翼殺出。五千匹河西戰馬披著包鐵牛皮甲,馬蹄釘著三稜防滑鐵掌,如黑色洪流般沖向天竺步兵陣列。

    這些來自恆河平原的士兵從未見過如此威勢,竹盾在馬刀下寸寸崩裂,人頭隨著血花飛濺,在沙地上滾出蜿蜒的血路。

    “砍象蹄!”呼延灼一馬當先,斬馬刀劈落一頭戰象的前蹄,龐然大物轟然倒地,壓塌了身後的弩車。

    他的坐騎受過專門訓練,面對戰象毫不畏懼,揚蹄踢向象鼻,

    逼得馴象師松手逃竄。失去控制的戰象甩動象牙,卻被側方沖來的騎兵用套馬索纏住,十余匹戰馬同時發力,將其拖倒在地。

    中軍方向,徐寧指揮火器營推進,二百架“神火飛鴉”發射器排列成陣。

    所謂神火飛鴉,是用竹篾扎成烏鴉形狀的火箭彈,內裝火藥與砒霜,點燃後能滑翔三百步。隨著令旗揮動,

    千余只“飛鴉”騰空而起,拖著長長的火尾砸向印度軍的糧草堆。

    剎那間,駱駝隊燃起熊熊大火,蔗糖與草料的焦香混著毒氣彌漫戰場,天竺士兵紛紛捂住口鼻,陣腳大亂。

    第四小章 流沙困獸

    正午時分,疏勒河方向傳來悶雷般的轟鳴。張順的水軍掘開孔雀河大堤,渾濁的河水裹挾著泥沙奔涌而下,在印度軍營地前形成方圓十里的泥潭。戰象的鐵蹄陷入流沙,越掙扎陷得越深,青銅塔樓的重量讓它們很快沒至腹部,象鼻徒勞地揮舞,激起陣陣泥浪。

    林沖抓住戰機,親率中軍推進。三萬步兵手持三弓床弩,每具弩機可發射丈長鋼箭,在五百步外便能穿透雙層盾牌。“齊射象眼!”隨著命令下達,萬箭齊發,不少戰象被射穿眼球,劇痛讓它們瘋狂甩頭,將背上的武士拋向空中。

    戒日王的鎏金象輦被陷在中央,八頭白象已死其四,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他望著四周涌來的大華士兵,突然想起三年前恆河之戰的場景——同樣是火與鐵的洗禮,同樣是不可戰勝的絕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呼延灼的斬馬刀架在他脖頸上時,這位不可一世的摩揭陀國王終于垂下金劍︰“貴軍的‘雷神之怒’,比喜馬拉雅的雪崩更可怕。”

    第五小章 玉門肅清

    擊敗印度主力後,大華軍乘勝追擊西夏殘部。興慶府外,李仁孝拼湊的五千象兵已是強弩之末——天竺援軍覆沒,水源斷絕,戰象早已餓得皮包骨頭,

    連站立都搖搖欲墜。林沖下令火攻,百架投石機將浸滿桐油的火把拋向象群,烈焰中,戰象的悲鳴與西夏士兵的哭喊交織成一曲亡國歌。

    接下來的半個月,大華軍在祁連山脈展開清剿。印度殘兵躲進狹窄的峽谷,試圖憑借地形頑抗,

    卻被徐寧的火器營用“萬人敵”轟得粉碎。這種由陶罐裝火藥、碎鐵的炸彈,在峽谷中爆炸時威力倍增,碎石與彈片如暴雨般傾瀉,峽谷內頓時尸橫遍野。

    當最後一股印度巡邏隊在玉門關外被殲滅時,林沖站在關城之上,望著西方的帕米爾高原。那里終年積雪,寒風呼嘯,即使是最精銳的象兵也無法穿越。他深知,大自然早已為帝國劃定了邊界——北有大漠,西有雪山,南有叢林,大華的武力征服到此為止,接下來該是商隊與使者的舞台。

    第六小章 班師定策

    大華二十年春,大華軍班師回朝。隊伍中,戒日王乘坐普通馬車,身邊是被收繳的象甲與佛經。林沖特意將繳獲的十二頭戰象編入儀仗隊,每頭象背上都馱著象征和平的青銅鼎,鼎上刻著“蔥嶺以西,各守疆界”的銘文。

    在長安行宮中,呂頤浩呈上最新繪制的西域輿圖,在帕米爾高原處批注︰“天山雪阻,流沙萬里,非王師久留之地。”林沖點頭,轉身對呼延灼道︰“在龜茲、于闐設立都護府,屯田戍邊;命泉州船廠建造‘星海’級寶船,能橫渡印度洋。”他望向殿外正在拆卸的天竺象甲,目光堅定,“此戰之後,天竺人該明白,大華的友誼如絲綢般柔軟,怒火卻如鋼鐵般堅硬。”

    夜深人靜,林沖獨自來到兵器庫,撫摸著布滿彈痕的鎮北炮。炮身上,工匠新刻的“平夏”二字在燭光下閃閃發亮。他知道,這場勝利不僅平定了西夏,更讓大華在西域站穩了腳跟。象兵的慘敗證明,在鐵與火的時代,任何依靠蠻力的沖鋒都將被碾碎,唯有智慧與技術的結合,才能鑄就真正的不敗之師。

    尾聲︰沙海余韻

    三年後,一隊大華商隊抵達摩揭陀國。為首的使者手持林沖的國書,箱中裝著精美的瓷器與改良的火器圖紙。戒日王在王宮中設宴款待,席間特意讓馴象師表演“火中取物”——戰象不再身披鎧甲,而是掛著象征友好的花環,在篝火旁溫順地踏舞。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畫師記錄下這場史詩般的戰役︰震天雷的炮火映紅祁連山,戰象在火海中悲鳴,大華士兵攙扶著受傷的天竺俘虜走向營帳。畫角處,一只餃著橄欖枝的白鴿掠過烽煙,翅膀上的金粉在陽光下閃爍,仿佛在訴說著一個真理︰真正的勝利,不是讓敵人臣服于腳下,而是讓他們明白,和平比戰爭更有力量。

    賀蘭山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入黃河,滋養著新生的麥田。曾經的戰場已變成牧場,牧民們在沙地里撿到的青銅象飾,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每當夕陽西下,駝鈴聲從玉門關外傳來,那是文明交流的聲音,比任何戰鼓都更加悠長,更加動人。

    喜歡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方便以後閱讀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第27章 大華西征平西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第27章 大華西征平西夏並對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