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杭城》攝制組的三腳架剛支起來,林陽的紫銅鹵桶就“咕嘟”冒起了細泡。甦瑤特意換上了繡著槐花的藍布衫,鏡頭對準七星鹵勺時,她指尖劃過勺柄紅繩,忽然想起昨夜系統新解鎖的“食材溯源”技能——此刻正在鹵鍋里舒展的牛筋,竟能追溯到1945年蕭山農戶家的耕牛。
“我們想拍一段‘人與味道的羈絆’。”攝像師調整鏡頭角度,導演助理捧著話筒湊過來,“听說你們的鹵味能讓人想起往事?”話音未落,穿工裝的快遞小哥突然剎住電動車︰“給我來份鹵豆干!”他抹著額頭的汗,鼻尖湊近餐台時突然愣住,“這味道...和我爸在工地吃的一模一樣。”
豆干在鏡頭前被輕輕夾開,金黃的鹵汁順著紋理流淌。小哥蹲在路邊狼吞虎咽,聲音帶著哽咽︰“那年我考上大學,爸在腳手架上啃冷饅頭,說等我畢業,要帶我去城里吃最好的鹵味。”他抬頭時,眼角閃著水光,“現在他走了,可這豆干的咸香,就像他拍我肩膀的力道。”
導演的筆在本子上飛快記錄,鏡頭轉而對準正在調制新鹵的林陽。他往湯里撒入老太太送來的抗美援朝秘方里的野生花椒,系統界面突然彈出【歷史食材共鳴】提示︰1953年上甘嶺坑道里,炊事班用僅剩的花椒粒給傷員熬湯的畫面,竟與眼前的蒸汽重疊。
“這個花椒,”林陽舉著玻璃瓶面對鏡頭,“來自川北老獵戶的後山,五十年前救過三位志願軍戰士。”他沒說的是,系統剛剛顯示,這花椒的根系里,至今還纏著半截褪色的綁腿布。
午後的陽光斜照餐車,穿旗袍的老戲骨王淑芳拄著拐杖走來。她盯著七星鹵勺突然落淚︰“我師父當年在越劇班子,總用這樣的勺子給我們分鹵蛋。”甦瑤遞上熱乎的鹵蛋,老人輕輕剝開,蛋白上的紋路竟與她珍藏的老照片里,師父手中的那枚一模一樣。
“1965年的冬夜,”王淑芳對著鏡頭回憶,“班子解散前最後一次聚餐,師父說‘戲散了,味道不散’。”她摸著勺柄上的星紋,“現在我懂了,原來味道真的能穿過時光,把人心里的惦記,熬成一鍋熱湯。”
紀錄片拍攝結束時,系統提示音悄然響起︰【城市煙火計劃進度︰72100】【解鎖隱藏獎勵︰年代食材庫19401990)】。林陽看著新解鎖的界面,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的菜籽榨油、1985年個體戶的第一鍋鹵湯等食材記憶,正以光點形式在地圖上閃爍。
收攤前,導演突然塞來張紙條︰“下周去老廠房拍夜市紀錄片,有位九十歲的歸國華僑,點名要嘗你們的‘歸鄉鹵’。”紙條背面畫著枚星紋,與祠堂井台的暗格圖案如出一轍。
暮色漫過銀泰幕牆時,甦瑤在新菜單上添了道“時光豆干”,配圖是快遞小哥蹲在路邊的剪影。林陽擦著紫銅鹵桶,忽然發現桶壁內側不知何時浮現出細小的刻痕——是無數個“歸”字,像極了這些年他們收集的,每個食客眼里的光。
系統界面再次彈出新任務︰【跨時代味道展】,要求用年代食材庫還原三道不同時期的經典鹵味。甦瑤望著遠處漸亮的夜市燈,忽然輕笑︰“你說,等紀錄片播出去,會有多少人帶著故事來尋味?”
“會有很多。”林陽望著鹵桶里起伏的豆干,想起快遞小哥說的“肩膀的力道”,“因為每個味道里,都藏著別人的一生啊。”
夜風裹著鹵香掠過金街,紫藤花棚的燈串輕輕搖晃。明天,當新的晨光點亮攤位時,又會有新的故事,在七星鹵勺的起落間,在老鹵湯的咕嘟聲里,慢慢熬成屬于這個時代的,溫暖記憶。
喜歡美食從系統︰擺攤開始請大家收藏︰()美食從系統︰擺攤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