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而精心的培育後,實驗田里的再生稻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自從播下希望的種子,開啟這場充滿未知的種植試驗,張嫣的心便一直緊緊揪著。如今,這片凝聚了無數心血與期待的土地,即將揭曉最終的答案,她的內心滿是忐忑與期待交織的復雜情緒。
當走進實驗田,那片曾經寄托了無數憧憬的土地,此刻呈現出一幅參差不齊的景象。部分實驗田的稻樁在悉心照料下,成功孕育出再生稻,翠綠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著,飽滿的谷粒仿佛在訴說著生長的奇跡。然而,也有一些區域的情況不盡如人意。有些稻樁留得不夠理想,或許是高度不適,或許是受損嚴重,導致未能萌發出新的稻苗,土地顯得有些荒蕪,徒留稀疏的殘樁在風中搖曳,仿佛在無聲地宣告著此次嘗試的波折。
還有些區域,盡管施了肥,也進行了精心養護,但再生稻的生長情況依舊差強人意。稻子長得稀稀落落,谷粒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稻尖上,像是在艱難生長過程中無奈的掙扎。這些參差不齊的生長狀況,讓張嫣的心情猶如波濤中的小舟,起伏不定。一方面,那些生長良好的再生稻讓她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心中涌起陣陣喜悅與希望;另一方面,部分區域的不佳表現又讓她隱隱擔憂,深知前方的道路依舊充滿挑戰。
張嫣深知,每一株稻子、每一顆谷粒背後都隱藏著寶貴的信息,對于探索再生稻種植技術至關重要。她神情專注而嚴肅,叫來經驗豐富的老農夫阿光,說道“阿光,這些稻子的情況都大有門道,你仔細記錄下來。從稻樁的留存情況,到施肥的種類、用量,再到稻子最終的生長態勢和產量,都要詳細記下,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阿光鄭重地點點頭,手持紙筆,緊跟在張嫣身後。張嫣每走到一處,便蹲下身子,仔細觀察稻子的生長細節。她輕輕撥開稻穗,查看谷粒的飽滿程度,時而用手丈量稻株的高度,時而詢問阿光關于這片田塊前期的種植管理情況。阿光則認真地記錄著張嫣所說的每一個要點,時而皺眉思索,時而快速書寫,將眼前的一切詳細記錄下來。
在一塊生長良好的試驗田邊,張嫣停下腳步,眼中滿是欣慰。她對阿光說道“你看這片,稻樁高度適中,前期施肥和灌溉都恰到好處,稻子不僅長得茁壯,谷粒也十分飽滿。記錄下來,這里的稻樁高度約為兩尺三寸,頭季稻收割後第三天施的肥,以農家肥為主,搭配了適量的草木灰,後續每隔五天灌溉一次,水量適中。”阿光迅速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嘴里重復著關鍵要點,確保準確無誤。
而在另一塊稻子稀稀拉拉的試驗田,張嫣神情凝重,仔細查看後說道“這片稻樁留得偏低,可能影響了休眠芽的萌發,而且後期施肥似乎不夠及時,導致稻子生長乏力。記一下,稻樁高度僅一尺五寸,施肥時間推遲了兩天,肥料用量也相對不足,生長期間還遭遇了一次干旱,雖然後來及時補水,但還是對生長造成了影響。”阿光一邊記錄,一邊附和著“確實,這些細節都太關鍵了,看來要種好再生稻,每一步都得精打細算。”
喜歡大明長歌之太後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長歌之太後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