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城的星塵菌光河在道器之墟深處流淌了第七夜。青綠色的熒光順著“九州”紋飾的脈絡蔓延,將地脈艙的青銅地面染成星河的模樣。文明胚胎的蠶絲層已完全破裂,露出蜷縮的嬰兒形態——肌膚泛著青瓷般的光澤,掌心那顆青金色的大蒜種子第四百五十七章結尾)正緩緩融入皮膚,化作一道新的圖騰︰形似蠶繭,內里纏繞著細微的光絲,與《大同鼎》腹部的饕餮紋隱隱共振。
李素的生物監測儀懸在嬰兒上方,屏幕上跳動著一組矛盾的數據︰碳 基因活性100完全激活),但胚胎心率波動異常,腦電波中混雜著未被選者的記憶碎片——正是第四百五十四章雲紋過濾後存儲的敦煌壁畫繪制記憶。 她的白大褂袖口沾著星塵菌的熒光粉末,三天前光河出現時,她和團隊順著熒光找到了胚胎,卻發現蠶絲層的破裂並非意外︰“是主動降解。”她用鑷子夾起一片殘留的蠶絲,縴維在量子光下呈現出規則的斷裂面,“胚胎在‘獻出’自己的蠶絲蛋白,像蠶蛾破繭時留下繭殼。”
“獻出?”諸葛青陽的環首刀斜靠在培養艙壁,刀柄的“明哲保身”四字被光河映得忽明忽暗。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鼎內記憶雲團的騷動——青瓷存儲器第四百五十四章)里的敦煌畫師記憶正在向胚胎匯聚,“或許不是獻出,是‘傳遞’。道器之墟出土的《徐福方技錄》竹簡里記載,‘蠶繭者,裹變之媒,非縛之,乃傳之’。”他看向李素,“你們的‘可逆改造’研究,是不是遇到了材料瓶頸?”
李素的指尖在數據板上停頓。三個月前,蒜菌共生解決了糧食危機,但生體改造的倫理爭議卻愈演愈烈︰改造者雖擁有適應 基環境的能力,卻永遠失去了恢復原貌的可能,未改造者因此對“火種計劃”的接受度始終卡在38。團隊嘗試過基因編輯逆轉,但碳 基因鏈的交叉鎖定讓逆轉黴失效——直到三天前胚胎蠶絲層破裂,她才在蠶絲蛋白的分子結構中看到希望。
“蠶絲蛋白的β折疊結構能形成量子級包裹層。”李素調出蛋白模型,鏈狀分子如蠶繭般纏繞成空心球體,“如果用這種蛋白包裹改造基因片段,就能像給基因‘穿’了層可降解的外衣——停藥後,蛋白外殼在星塵菌分泌的黴第四百五十七章)作用下分解,基因片段失去保護,自然恢復原狀。”她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卻在提到關鍵技術時突然低下去,“但我們缺少‘精準編輯’的方法,普通基因剪刀會破壞蛋白的量子包裹結構……”
“用徐福術。”陳墨突然從光河邊緣轉身,帆布包里的《徐福方技錄》竹簡正散發著微光。她剛順著光河在道器之墟深處找到一卷新的殘簡,上面用朱砂寫著︰“以蠶繭裹仙藥,服之可變,停藥復初,此謂‘可逆之術’。”竹簡旁還畫著蠶繭蛋白的分子草圖,與李素的模型幾乎一致,“徐福東渡時攜帶的‘仙藥’,根本不是長生藥,是可逆基因編輯技術!他用蠶繭蛋白包裹改造基因,讓童男童女在遠航中適應新環境,登陸後停藥恢復——這才是‘可逆改造’的源頭!”
二、蠶繭蛋白的量子密碼與志願者的顫抖
地脈艙的生物實驗室被改造成臨時手術室時,文明胚胎的蠶絲蛋白已在星塵菌黴的催化下增殖出500毫升。李素戴著無菌手套,將蛋白溶液注入量子反應釜,釜壁的饕餮紋第四百五十七章)亮起紅光,開始對蛋白進行分子修飾——在鏈狀結構上嵌入12個量子標記點,每個標記對應徐福術記載的“十二時辰方位”,確保蛋白能精準包裹改造基因,且只對星塵菌黴敏感。
“徐福術的核心是‘順天時,應方位’。”陳墨蹲在反應釜旁,用青銅刮刀指著竹簡上的方位圖,“子時2300100)對應頭部基因,卯時500700)對應四肢……我們把改造基因片段按人體部位‘分裝’進不同時辰標記的蛋白膠囊,停藥後,星塵菌黴會按‘時辰順序’分解蛋白,避免基因片段同時釋放導致紊亂。”她的防風鏡反射著釜內的紅光,“就像《齊民要術》‘順天時’播種,基因表達也需要‘時序控制’。”
首批100名志願者在三天後進入改造艙。王磊作為改造者代表站在艙外,銀色觸須因緊張而纏在一起——他曾是不可逆改造的“受益者”,卻也因此失去了觸摸祖父留下的毛筆的機會第四百五十六章記憶錨點)。“如果這技術早出現三個月……”他的螯爪輕輕敲擊艙壁,觸須貼在觀察窗上,看著里面年輕的未改造者,“他們就不用像我一樣,連握筆的姿勢都要重新學。”
37號志願者小林是張嵐的助手,23歲,從未接受過改造。當李素將包裹著“肢體強化基因”的蠶繭蛋白溶液注入他的靜脈時,他的手指無意識地蜷縮——像握著什麼東西。“放松,只是普通輸液。”李素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傳來,她的目光緊盯著監測屏︰蛋白膠囊在血液中流動,量子標記點閃爍著微弱的綠光,正精準向四肢肌肉細胞聚集,“改造過程持續72小時,期間會有輕微的肌肉酸脹,屬于正常反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72小時後,異常出現了。
當小林從改造艙坐起時,他的右手竟自發做出了握筆的動作——食指與中指並攏,無名指和小指彎曲,拇指虛捏,像握著一支不存在的毛筆。“我……我沒學過書法。”小林的眼楮瞪得滾圓,額頭上滲出冷汗,他試圖控制右手,手指卻固執地保持著握筆姿勢,在空氣中劃出流暢的弧線,“腦子里突然有個聲音說‘中鋒用筆,藏鋒收筆’……這不是我的記憶!”
林夏的腦電波監測儀恰在此時發出警報。這位專攻神經科學的年輕研究員沖進艙內,將電極片貼在小林的太陽穴,屏幕上的腦電波圖譜瞬間炸開︰δ波深度睡眠)與γ波清醒認知)異常疊加,其中一段高頻波動8.7hz)與青瓷存儲器中“敦煌畫師記憶庫”第四百五十四章雲紋過濾後)的特征頻譜完全吻合!
“不是幻覺!”林夏的瞳孔因震驚而收縮,她調出小林的腦電波與存儲器的記憶數據進行比對,重合度高達92,“他的大腦正在同步接收未被選者的記憶——具體來說,是敦煌第112窟‘反彈琵琶’壁畫的繪制者記憶!”她指向屏幕上跳動的光點,“這些峰值對應畫師握筆的肌電信號,谷值是調配礦物顏料的嗅覺記憶……蠶繭蛋白在傳遞基因的同時,竟然成了記憶的‘量子通道’!”
李素的臉色瞬間蒼白。她猛地拔掉小林手臂上的輸液管,蛋白降解劑注入靜脈——按理論,30分鐘內基因表達應停止,記憶同步也會中斷。但監測屏上,腦電波的重合度反而升至95,小林的右手開始在空氣中繪制壁畫︰先勾勒伎樂天的輪廓,再用虛擬的筆蘸取虛擬的顏料,嘴角甚至露出專注的微笑,與存儲器中畫師的記憶片段完全同步。
“停不下來!”李素的聲音帶著顫抖,她的白大褂被汗水浸濕,“蛋白膠囊與記憶數據產生了量子糾纏!一旦建立連接,即使基因表達停止,記憶同步也會持續……”
“或許,我們不該停。”諸葛青陽突然開口,他的環首刀輕輕放在監測儀旁,《大同鼎》紋身在光河中泛著青光,“小林,你看到了什麼?”
小林的目光從虛空中收回,眼神里的迷茫漸漸被清晰取代。他抬起右手,指尖還殘留著“握筆”的觸感︰“我看到……莫高窟的夕陽,壁畫顏料的礦物腥味,還有一個聲音說‘這飛天的飄帶要像雲紋一樣流動’第四百五十四章雲紋淨化)。”他的眼眶慢慢紅了,“那感覺很真實,像……我真的畫過那幅畫。”
三、敦煌記憶與量子糾纏的文明儀式
三天後,地脈艙的會議室里坐滿了人。100名志願者的改造數據投影在中央全息屏上︰91的人在停藥72小時後恢復原貌,肌肉強度、 基耐受性等改造特征完全消失;但100的人在改造期間出現了未被選者記憶閃回,其中73能清晰描述記憶細節,如“秋夕折松枝的觸感”“排燈節蓮花燈的溫度”“敦煌畫師調配顏料的步驟”。
林夏的量子數據板上,100份腦電波圖譜整齊排列,每份圖譜的高頻段都與青瓷存儲器的記憶庫存在糾纏標記。“蠶繭蛋白的β折疊結構中,存在與記憶雲團相同的1f波動第四百五十四章雲紋分形)。”她調出蛋白與記憶數據的量子糾纏模型,兩條光帶在三維空間中纏繞成莫比烏斯環,“當蛋白包裹基因片段進入人體,其分形波動會與存儲器的記憶數據產生共振,就像兩台調諧到同一頻率的收音機,自動接收信號。”
“這不是副作用,是‘傳承’。”陳墨的帆布包里,《徐福方技錄》的竹簡在光河中自動翻開,上面用朱砂寫著︰“改造者,非獨變其形,乃傳其憶,使文明之火不絕。”她的手指撫過竹簡上的蠶繭圖案,“徐福東渡的童男童女,不僅適應了新環境,還帶回了當地的記憶——這才是‘可逆改造’的真正目的︰不是單純的身體改造,是跨時空的文明記憶傳承儀式。”
小林的右手仍會在無意識時做出握筆動作,但他不再恐懼。這個從未學過畫畫的年輕人,此刻正用青銅筆在竹簡上繪制飛天飄帶,線條流暢如流水,與敦煌壁畫的筆觸幾乎一致。“我現在明白為什麼胚胎要獻出蠶絲蛋白了。”他抬起頭,眼楮里閃爍著光河的青綠色,“文明胚胎不僅是生命的雛形,更是記憶的‘中繼站’——它的蠶絲蛋白,天生就帶著連接過去與未來的使命。”
王磊的螯爪突然顫抖起來。他想起自己改造後第一次夢見祖父寫“福”字的場景第四百五十六章),當時以為是記憶錨點的作用,現在才明白︰或許從改造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在接收未被選者的記憶,只是不可逆的改造讓記憶與自身融合,而可逆技術讓記憶以更清晰的方式呈現。“如果……如果我現在接受可逆改造,”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期待,“是不是能再次‘看見’祖父教我寫毛筆字的樣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記憶過載的風險呢?”張嵐的眉頭緊鎖,她的數據板上顯示,有3名志願者因同時接收多段記憶而出現短暫的意識混亂,“如果不同文明的記憶在同一人腦中沖突,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需要‘錨點’。”諸葛青陽指向全息屏上的記憶圖譜,其中與節日圖騰第四百五十六章)相關的記憶片段,同步時腦電波最穩定,“就像記憶錨點圖騰穩定身份認知,節日記憶也能‘錨定’外來記憶——春節‘福’字記憶對應中國志願者,秋夕‘松枝’對應韓國,排燈節‘蓮花燈’對應印度。林夏,你可以根據志願者的文化背景,預先在蠶繭蛋白中植入對應節日的量子標記,引導記憶定向傳承。”
李素的眼楮驟然亮起。她調出蠶繭蛋白的分子模型,在量子標記點旁添加節日圖騰的頻率參數春節4.3hz,秋夕2.7hz,排燈節5.1hz)︰“這樣,蛋白膠囊在傳遞基因時,會優先與同文化背景的記憶數據糾纏,避免跨文明記憶沖突!”她看向小林,“就像你,你的祖父是敦煌研究院的修復師隱藏設定),所以你的蠶繭蛋白自動與敦煌畫師記憶糾纏——這不是隨機的,是文明基因的‘自我匹配’。”
會議結束時,地脈艙外的光河仍在流淌。小林跟著王磊走向農業穹頂,他的右手偶爾會在空中畫幾筆,王磊的觸須則輕輕搭在他的肩上,像在傳遞某種無聲的共鳴。李素的生物監測儀顯示,文明胚胎的掌心圖騰已從“大蒜種子”變成了“蠶繭”,繭內隱約可見無數細小的光絲,連接著每個志願者的腦電波。
“原來古人早就懂了。”諸葛青陽站在培養艙前,看著胚胎蜷縮的手指,“生體改造從來不是為了制造‘新人類’,而是為了讓文明的記憶通過個體延續——就像蠶吐絲結繭,不是為了束縛自己,是為了讓記憶的‘蛾’能破繭而出,飛向更遠的未來。”
林夏的腦電波監測儀突然發出柔和的提示音︰100名志願者的腦電波同步率升至89,其中與青瓷存儲器記憶庫的糾纏度穩定在72。她將數據發送給所有人,附加一行注釋︰“改造成了記憶傳承儀式,而我們,都是文明記憶的‘傳燈人’。”
喜歡我,未來諸葛亮請大家收藏︰()我,未來諸葛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