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往往是人們無法預料和控制的。
有時候即使我們采取了各種措施,災害仍然可能降臨。
然而,在面對這些困難時,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而是應該積極應對,盡最大的努力去減少損失。
這次暴雨的侵襲給栗坪鄉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但值得欣慰的是,鄉上和村上的干部們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他們迅速行動,組織力量進行搶險救災,將大部分群眾安全轉移。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為任務即將完成的時候,卻發現還有幾戶人家沒有轉移。
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後幾戶人家的轉移工作同樣至關重要,絕不能掉以輕心。
柳江河帶領著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這些居民所居住的房子大多是土房。
從外面看起來已經搖搖欲墜,而且這些房子的背後就是山坡。
一旦發生垮塌,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盡管鄉上和村上的干部們一直在耐心地勸說這些老百姓轉移。
但他們似乎並不領情,口中還說著一些難听的話。
有的說︰“我們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下再大的雨都沒出過事,你們瞎擔心什麼!”
有的則抱怨道︰“我不走,你們就是給我們添麻煩,我們走了牲口怎麼辦?”
還有人甚至指責道︰“我們的糧食怎麼辦?我看你們就是吃飽了沒事做!”
“讓你們幫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沒有人來,現在又來掙表現……”
柳江河一開始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趕緊轉移,但這些人卻無動于衷。
甚至對他惡語相向,指責他沒有解決道路、水源和信號等問題。
就在這時,天空中的雨勢突然加大,仿佛是在催促著人們盡快離開。
柳江河見狀,不再與他們多費口舌,當機立斷地命令。
隨行的消防人員采取強制措施,將這些人強行帶離危險區域。
消防人員迅速行動起來,順利地將村民們帶到了一個相對寬闊的地方。
然而,就在他們剛剛松了一口氣的時候,一陣巨大的轟鳴聲突然傳來。
眾人驚恐地回頭望去,只見房屋後面的山坡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推倒,轟然垮塌下來。
滾滾的泥石如洪流般傾瀉而下,瞬間將許多房屋完全掩蓋。
其中就包括,剛才那些死活不肯轉移的人家。
這驚心動魄的一幕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柳江河在內。
他們的雙腿像被抽走了力氣一樣,發軟得幾乎無法站立。
與此同時,他們心中也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後怕和僥幸。
如果柳江河剛才還繼續和這些村民糾纏不休,拖延時間。
那麼不僅這些村民無法逃脫厄運,就連他們這些前來做工作的人恐怕也難以幸免。
親眼目睹自己的房屋被掩埋,那些村民們終于意識到了危險的嚴重性。
他們的哭聲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在雨中肆意流淌。
淒慘的聲音穿透雲層,直達九霄。
“我的房子啊!那可是我一輩子的心血啊!”
一個中年男人滿臉淚痕,他的聲音因為過度的悲傷而變得沙啞。
“還有我家的牲口,那可是我們全家的生計啊!”
一個婦女哭得幾乎昏厥過去,她的身體在雨中顫抖著。
“我們以後的生活可怎麼辦啊?”一個老人拄著拐杖。
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順著他那布滿皺紋的臉頰滑落。
“全完了,全完了,我們幾輩子的努力都白費了!”
另一個村民一邊哭,一邊用拳頭狠狠地砸著地面。
有兩個年長的村民,他們不顧一切地想要沖向自己的房屋。
似乎想要從那廢墟中,搶救出一些東西來。
然而,消防人員們眼疾手快,死死地摁住了他們,不讓他們冒險。
就在這時,柳江河回過神來,他的聲音雖然有些顫抖。
但還是盡力讓自己保持鎮定︰“大家不要慌!現在回去能有什麼用呢?”
他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現在雨還在下,而且這山坡隨時都有可能再次發生垮塌,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保證自己的安全!”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家放心,政府一定會幫助我們重建家園的!”柳江河的話讓一些村民稍微冷靜了一些。
接著,柳江河果斷地帶領著所有人沿著安全的路線倉皇撤離這個危險的地方。
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語,只有雨聲和腳步聲交織在一起。
終于,他們到達了安全地帶,柳江河這才稍稍松了一口氣,他立刻拿出衛星電話,撥通了安榮華的電話。
將這邊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他,並讓後山村的安置點做好接收村民的準備。
掛斷電話後,柳江河又馬不停蹄地將這邊的情況報告給了市里。
同時他還緊急安排人員,想盡一切辦法把救援物資轉運上來,以保障村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到達後山村村委會,便讓他們統計人數,看這個村民小組的人有沒有全部都被轉移出來。
好消息傳來,經過仔細清點人數,所有人都成功地從危險地帶轉移出來了。
這個消息吹散了些許柳江河心頭的陰霾,讓他一直緊繃著的心安定下來。
房子雖然沒了,但只要人還在,就還有希望。
柳江河深知這一點,他明白房子可以重建,而人的生命卻是無法重來的。
所以,當得知所有人都安全無恙時,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柳江河來到災民中間,用堅定而溫暖的聲音對他們說︰“大家不要擔心,政府一定會幫助我們度過這個難關的。”
“我們要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美好的生活一定會回來的。”
夜幕降臨,村委會的安置點和村委會旁的村小內,到處都燃燒著熊熊的火堆。
市里、縣里的救援物資也及時運抵,確保了災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盡管有了這些保障,這些被迫轉移的村民們卻依然無法入眠。
特別是那些房屋被掩蓋的村民們,他們的心情格外沉重。
有的人目光呆滯,有的人不時低聲抽泣。
還有的人強裝鎮定,試圖掩飾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即使市長朱益民親自到安置點看望慰問了他們,給他們說了許多安慰的話語。
即使柳江河也一直駐扎在這里,與他們一起圍著火堆。
講述著災後重建的思考,都無法完全撫平他們內心的創傷。
他們眼神中,充滿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迷茫。
有的人辛辛苦苦幾十年,攢下的基業毀于一旦。
他們需要一個過程,來接受冰冷的現實。
柳江河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思考,如何應對眼前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