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第216章 廈門之行結束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三尺青峰 本章︰第216章 廈門之行結束

    接下來的幾天,陳小滿和安雨琪完全沉浸在了這座海濱城市的獨特魅力之中。

    他們不像後來的游客那樣追逐網紅打卡點,而是以一種更從容、更貼近本地生活的方式,細細品味著八十年代中期廈門的韻味。

    去鼓浪嶼是必然的選擇。

    他們來到輪渡碼頭,乘坐那種老式的、漆著藍白色調的渡輪,隨著“突突”的發動機聲,緩緩駛向那座仿佛漂浮于碧波之上的花園小島。

    海風拂面,視野開闊,對岸的鷺江道風光和島上的紅瓦綠樹逐漸清晰。

    登上鼓浪嶼,首先感受到的是與廈門本島不同的寧靜與閑適。

    沒有機動車,只有偶爾叮當作響的自行車和人力板車。

    蜿蜒起伏的小路兩側,是風格各異、但大多有些年歲的別墅和民居,有的圍牆探出繁茂的三角梅,有的庭院里古榕如蓋。

    他們並沒有刻意去尋找某個特定的“景點”,而是隨心所欲地在迷宮般的小巷中穿行。

    時而駐足欣賞一棟別致的騎樓建築上的雕花,時而透過虛掩的鐵門窺見一個荒蕪但綠意盎然的花園。

    空氣中彌漫著植物的清香和海風的微咸。

    “這里好多房子,以前大概都是華僑富商建的。”安雨琪看著一棟略顯破敗但氣勢猶存的別墅說道。

    “嗯,中西合璧,自成一格,可惜很多都疏于打理了。”陳小滿點點頭,他的目光更多停留在那些建築的格局、用料以及與環境的關系上,這似乎能窺見當年主人的審美與生活。

    他們沿著海邊的小路漫步,礁石嶙峋,海浪拍岸。

    在一個人跡稀少的小海灣,他們坐下來,听著濤聲,什麼也不說,就覺得很美好。

    陳小滿甚至拿出隨身帶的一小包茶葉,用軍用水壺里的水,勉強泡了兩杯淡茶,笑稱這是“鼓浪嶼限定版海景茶”。

    島上偶遇的本地居民,說著軟糯的閩南語,神態悠閑。

    他們在路邊的小攤買了用油紙包著的魚丸湯和炸五香,坐在路邊石凳上吃,味道簡單卻鮮美無比。

    安雨琪還對島上隨處可見的“餡餅”和“肉脯”產生了興趣,買了一些準備帶回北京送人。

    另一天清晨,他們去了南普陀寺。

    寺廟依山面海,香火鼎盛,但比起後世的摩肩接踵,此時更多了一份宗教場所固有的肅穆與清靜。

    他們隨著善男信女進入寺內,聆听悠揚的晨鐘和誦經聲,聞著檀香的氣息,心緒變得格外寧靜。

    陳小滿對寺內的建築布局、碑刻以及藥王殿等特別留意。

    安雨琪則虔誠地上了香,為家人和朋友祈福。

    在南普陀,他們品嘗了著名的素齋。

    簡單的素材,在僧廚的巧手下,做出了形色味皆佳的素菜,尤其是那一道“南海金蓮”,讓兩人贊不絕口。

    “雖是素宴,但烹飪的功夫,火候的把握,絲毫不遜于葷菜。

    可見凡事做到極致,皆是藝術。”

    陳小滿評價道。

    老街市井與特區新貌

    他們也逛了廈門的老街市集,在騎樓下的商鋪里流連,看那些來自南洋的舶來品、本地的海鮮干貨、還有各種新奇的水果。

    安雨琪對藥材鋪子尤其感興趣,雖然很多藥材相同,但炮制方法和用藥習慣與北方略有差異,她看得津津有味,還不時與老板交談幾句。

    他們也看到了特區建設初期熱火朝天的景象,工地、新起的廠房、掛著“外資”、“合資”牌子的公司……

    一種蓬勃的生機與古老的漁港風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時代感。

    幾天下來,他們的皮膚被海風和陽光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旅行包里塞滿了各種曬干的海貨、茶葉、餡餅和一路收集的種子、貝殼等小玩意。

    更多的是腦海中留下的鮮明印象碧海藍天、紅磚古厝、悠揚琴聲,鼓浪嶼有鋼琴之島的美譽,時常能听到某扇窗戶里飄出的練習曲、虔誠梵音、還有那濃郁而獨特的閩南風情。

    夜晚,回到簡樸的招待所,安雨琪在燈下整理著厚厚的旅行筆記和收集的各種票根、簡介。

    陳小滿則泡上最後一杯從北京帶來的鐵觀音,看著窗外南國的夜空,若有所思。

    “這一趟,收獲頗豐。”他緩緩道,“看到了不一樣的山海,不一樣的人間煙火,開闊眼界,方能知不足,也能更堅定本心。”

    安雨琪點頭,眼中閃著光“嗯!我覺得心里好像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回去後,更有干勁了!”

    他們的廈門之行,沒有匆忙的行程,只有慢節奏的浸潤與體會。

    這段經歷,如同在南國溫暖的陽光下發酵的美酒,將在未來的歲月里,持續為他們滋養與回味的甘醇。

    在廈門的最後一天,陳小滿和安雨琪沒有再去新的景點,而是選擇了一種更慵懶的方式度過。

    上午,他們又去了一次廈門大學,這次專門去了魯迅先生曾經工作過的集美樓,在靜謐的校園里更深地感受了一番學術氣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午後,他們就在住所附近的老城區閑逛,在騎樓下找了一家看起來有些年頭的茶鋪。

    茶鋪老板是個精神矍鑠的老者,能說一點帶濃重口音的普通話。

    陳小滿用帶來的北方茶具和一點好茶葉,與老板以茶會友。

    雖然語言溝通不算完全順暢,但通過手勢、笑容和共同的茶香,兩人竟也聊得頗為投契。

    老板拿出自家珍藏的本地炭焙鐵觀音請他們品嘗,那濃郁的炒米香和醇厚順滑的口感,又與北方常見的清香型鐵觀音大不相同,讓陳小滿連連稱贊,當即買了一些準備帶回北京細細研究。

    “茶之一道,果然博大精深,南北迥異,各有千秋。”陳小滿感慨道。

    安雨琪則在一旁,笑著看這一老一少跨越地域的交流,覺得這比看任何風景都有趣。

    傍晚,他們再次來到海邊,看著夕陽緩緩沉入海平面以下,將天邊染成絢麗的油畫色彩。

    海風輕柔,濤聲陣陣。

    “有點舍不得走了。”安雨琪輕聲道。

    “想來,以後還可以再來。”陳小滿安慰她,“見識過好的,才知道世界之大,也更明白自己該守住什麼,該追求什麼,這趟來的值了。”

    回程依然乘坐那列綠皮火車。

    有了來時的經驗,安雨琪從容了許多。

    她甚至帶了本關于閩南民俗的書,在 當 當的車輪聲中時而與陳小滿分享有趣的內容。

    陳小滿則多半時間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從南國的郁郁蔥蔥,逐漸變為北方的遼闊平原,思緒似乎也隨著景色的變換而沉澱、梳理。

    同車廂的旅客換了一撥又一撥,帶著各地的口音和故事。

    他們安靜地听著,偶爾搭話,感受著這列火車所承載的、八十年代中國普通百姓的流動與期盼。

    經過漫長但充實的旅程,火車終于緩緩駛入了熟悉的北京站。

    空氣中熟悉的北方干燥氣息和隱隱的煤煙味,提醒著他們到家了。

    小石頭開著車來接站,看到他們,遠遠就揮手“師娘!你們可回來了!”

    坐上回家的車,看著窗外熟悉的街景,安雨琪忽然覺得,離開幾天,北京似乎也有些不一樣了,或許是自己的心境發生了變化。

    回到南鑼鼓巷93號院,推開那扇熟悉的木門,院里的老槐樹沙沙作響,仿佛在歡迎主人歸來。

    一切都和他們離開時一樣,但又好像有些不同。

    屋里被小石頭打掃得干干淨淨,藥圃里的草藥也澆過了水,生機勃勃。

    放下行李,陳小滿第一件事就是燒水,泡上一壺從廈門帶回的炭焙鐵觀音。

    “還是家里的水泡茶最對味。”他品了一口,滿足地嘆了口氣。

    南國的風情雖好,但歸根到底,這座四合院、這杯茶,才是他心安之處。

    安雨琪則開始興致勃勃地整理帶回來的大包小包分給鄰居和醫館同事的餡餅、肉脯。

    帶給小石頭和學習認真的學徒的文具和小禮物。

    各種曬干的海鮮、藥材樣本,厚厚一沓照片和寫滿的筆記本……

    接下來的幾天,安雨琪仿佛充滿了電,醫館的管理和藥材研究似乎都有了新的思路。

    她開始嘗試將南方看到的一些藥材處理方法和成藥思路進行本地化改良,興致極高。

    陳小滿則更沉靜了些。

    他將這次南行的見聞和思考慢慢沉澱,融入到他對于陳氏集團未來發展和中醫藥傳承的宏觀思考中。

    他與婁半城的通信中,也多了關于與南方學術機構可能合作的探討。

    某天傍晚,兩人再次坐在院里喝茶。

    安雨琪忽然說“小滿,我覺得出去一趟真好。

    好像……膽子變大了點,想法也多了點。”

    陳小滿微笑著給她續上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缺一不可。

    以後,我們還可以去更多地方看看。”

    南國的陽光和海風似乎還留在他們的皮膚記憶里,但他們的根,依舊深深地扎在北京的胡同深處。

    這次廈門之行,如同一次精心調味的加料,讓他們的生活與事業,在固有的醇厚底味上,又增添了一抹開闊、明亮且充滿希望的鮮香。

    他們的故事,仍在繼續。

    喜歡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方便以後閱讀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第216章 廈門之行結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第216章 廈門之行結束並對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