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後,陽光正好。陳小滿難得地換上了一身更顯沉穩的深色中山裝,而非平日里的長衫或休閑衣物。
安雨琪則穿著一身得體的職業套裝,陪在他身邊。
今天,他們不是去醫館,也不是閑居在家,而是要去“視察”,視察那個在外人看來神秘莫測、實則已悄然枝繁葉茂的“陳氏集團”。
集團總部並未設在喧囂的市中心,而是選擇了相對安靜但交通便利的一處改建過的四合院群落。
外表看來,依舊是青磚灰瓦,古樸靜謐,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毫不張揚。
只有門口一塊不大的黑底金字牌匾,寫著“陳氏控股”四個蒼勁有力的字。
走進院內,卻是別有洞天。傳統的院落結構被巧妙地改造利用,既保留了古韻,又滿足了現代辦公的需求。
工作人員不多,但個個步履匆匆,神色專注,見到陳小滿和安雨琪,都恭敬地點頭致意“陳先生,安總。”
陳小滿微微頷首,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靜,看不出喜怒。
他在集團內部的角色極其特殊,是絕對的精神領袖和最終決策者,但平日里極少直接干預具體運營,更多是由安雨琪和他物色的幾位職業經理人負責日常管理。
他們先來到了集團的“心髒”,戰略投資部。
負責人早已準備好匯報材料,詳細介紹了目前集團投資的幾個主要領域鞏固發展的中醫藥板塊。
方興未艾的房地產板塊。
以及一些前瞻性的科技領域小額試水投資。
報表上的數字增長穩健,項目進展順利。
安雨琪听著匯報,不時提出幾個關鍵問題,都切中要害。
陳小滿則更多是傾听,手指偶爾輕輕敲擊桌面,目光掃過牆上巨大的京城地圖,上面標注著一些只有內部人才能看懂的標記。
“嗯,總體不錯。”陳小滿听完匯報,淡淡評價了一句,“房地產那邊,進度可以,但要特別注意質量和安全,口碑比利潤更重要。
科技投資的方向是對的,但步子可以再穩一點,多看少動,找準關鍵節點再下重注。”
負責人連忙記下。
隨後,他們又視察了集團的財務部和行政部。
陳小滿看得很細,尤其是在財務流程和印章管理制度上。
忽然,他停下腳步,指著某一筆不起眼的日常報銷單據“這筆采購辦公用品的費用,供應商換人了?之前的合作商出了什麼問題嗎?”
財務主管一愣,沒想到老板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趕緊翻看記錄“之前的供應商……好像是因為幾次送貨不及時,行政辦的小李就換了一家稍微便宜點的。”
陳小滿看向安雨琪,安雨琪微微蹙眉“換供應商不是問題,但流程不對。
沒有經過比價和審批備案,直接由經辦人決定,這存在漏洞。
萬一新的供應商以次充好,或者經辦人從中拿好處,時間長了就是大問題。”
陳小滿點點頭“雨琪說得對。
小事不糾,易生大患。立刻完善采購流程,所有供應商變更必須經過至少三家比價和部門主管、財務雙重審核。
之前的單據重新核查。”
他的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財務和行政主管額頭微微見汗,連聲應下。
他們再次意識到,這位年輕的老板,其洞察力和對風險的控制欲,遠超他們的想象。
處理完這個小插曲,陳小滿和安雨琪來到他的辦公室。
辦公室寬敞明亮,布置卻極簡,一張大書案,一套茶具,幾架圖書,最多的還是醫書和史書。
牆上掛著一幅他自己寫的字“守正出奇”。
安雨琪給他沏上茶,微笑道“看來總體運行還不錯,就是些細節需要打磨。”
陳小滿端起茶杯,氤氳的熱氣模糊了他沉靜的面容“根基還算穩固。
婁老先生那邊的合作,帶來了很多新思路。
房地產抓住了時機,了充足的現金流。
但越是順利,越要警惕。人心易變,制度是堤防。”
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院落里新發的綠芽“我們的攤子,不知不覺也鋪得有點大了。
接下來,重點不是擴張,而是沉澱。
把每一個現有的項目做深做透,夯實基礎。
尤其是中醫藥之本,不能丟。”
安雨琪點頭贊同“明白。我會盯著他們完善各項制度。
醫館那邊,新試制的幾種成藥反響很好,可以考慮小規模量產了。”
“嗯,你把握就好。”陳小滿對安雨琪的能力十分信任,“記住,陳氏集團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多大的商業帝國,而是為了能讓我們,以及追隨我們的人,更有能力、更有底氣地去守護一些東西,去做一些我們認為對的事情。
比如,讓好的醫術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或者,僅僅是讓像柱子哥那樣有手藝的人,能過得體面。”
他的目光超越眼前的庭院,似乎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商業的成功,于他而言,只是實現更高目標的手段和工具。
視察結束,陳小滿和安雨琪並肩走出集團總部。
夕陽給他們身上鍍了一層金邊。
外人看來,這或許只是一對年輕的、成功的夫妻企業家。
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守護的,是一份源自古老智慧的責任,以及一份面向未來的從容布局。
陳氏集團,這艘悄然成型的商業之舟,正按照它主人的意志,穩健地航行在時代的浪潮中。
視察結束後,陳小滿做出的幾點指示被迅速執行。
集團內部進行了一次悄無聲息的自查和流程梳理,采購、財務等關鍵環節的制度變得更加嚴謹、透明。
幾位職業經理人對這位年輕老板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層,他平日看似不管事,但一旦開口,必然直指要害,且要求必須落實到位。
陳氏集團這艘商業之舟,在陳小滿的掌舵下,繼續沿著“守正出奇”的航線穩健前行。
房地產業務的豐厚利潤,並未被用于盲目擴張或奢侈享受,而是大部分沉澱下來,成為了集團堅實的資金池,並持續投入到兩個方向一是對核心中醫藥業務的滋養與孵化,二是用于前瞻性的戰略儲備。
這天,安雨琪拿著幾份文件來到陳小滿的書房。
“小滿,這是中醫藥研究所那邊提交的申請報告。
他們希望能引進一套先進的藥物分析設備,對幾個經典古方進行更精確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和質量控制標準建立。
還有就是,想擴大一下成藥試制車間的規模,‘山楂丸’和‘藿香正氣水’的市場反饋極好,供不應求。” 安雨琪頓了頓,補充道“這兩項,都需要不小的投入。”
陳小滿接過報告,並未立刻看數字,而是先仔細閱讀了項目的目的和預期成果。
“嗯,是該走到這一步了。”他沉吟片刻,“總是憑經驗、靠口傳心授,難以規模化,也更易良莠不齊。
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透、說明白老祖宗的東西,制定出清晰的標準,這是正道。
批!”
他拿起筆,在申請上簽下名字,沒有絲毫猶豫。
“資金從地產項目的利潤里直接撥付,要確保最快到位。
告訴研究所,不要怕花錢,但要出實實在在的成果。”
安雨琪笑著點頭,她又拿出另一份計劃書“還有,我和幾位老醫師商量了一下,想以集團和醫館的名義,設立一個‘杏林新苗’獎學金計劃。
資助那些家境貧寒但對中醫有天賦和熱忱的年輕人,系統學習中醫。
我們可以和幾所中醫藥大學合作。”
陳小滿的眼楮亮了起來,這是他一直想做卻覺時機未成熟的事。他看向安雨琪,目光柔和而贊賞“這個想法好!雨琪,你總是能想到我心里去。
這件事你親自抓,一定要做好。
這不只是給錢,更要建立導師制,讓老師傅們帶著,不能讓好苗子走了彎路。”
于是,在不為外界廣泛關注的情況下,陳氏集團的資金悄然流向了中醫藥的基礎研究、標準化建設以及人才培養。
這些投入,短期內看不到顯著的經濟回報,卻關乎行業的長遠未來。
另一方面,陳小滿也並未忘記南鑼鼓巷的根。
他指示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對他們持有的幾處位于老城區的房產,進行一種“修舊如舊”的改造。
不是開發成高檔商業區,而是改善原有的居住條件,加固結構,增加必要的廚衛設施,卻最大限度地保留胡同院落的風貌和鄰里生態。
租金也維持在合理的水平,優先租給老街坊或引入與文化傳承相關的小業態。
當95號院的幾戶人家發現房子被修繕得更加宜居,卻不用被迫搬遷,而且租金幾乎沒漲時,都對幕後那位“神秘的陳老板”感激不已。
他們並不知道,這份善意就來自那個他們看著長大、總是氣定神閑的陳小滿。
偶爾,陳小滿還是會和安雨琪一起,回到陳氏醫館坐診。
他看病的方式依舊,三指搭脈,寥寥數語,卻能直指病根。
開的方子也依舊簡潔有效。
只是現在,他開的某些成藥,可能就來自自家那個日漸現代化的試制車間。
他建議某些疑難病人去做的檢查,或許會安排在集團參股的、引入了先進設備的醫療機構。
一種奇妙的循環正在形成商業上的成功,為傳承與濟世了更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更廣闊的平台。
而秉承初心的醫道實踐,又反過來為商業注入了獨特的品牌內涵和社會價值,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與資源。
夕陽下,陳小滿和安雨琪再次漫步在南鑼鼓巷。
安雨琪看著修繕一新的院落和裊裊炊煙,輕聲道“小滿,有時候覺得像做夢一樣。
我們從這里走出去,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陳小滿握住她的手,目光溫暖而堅定“變了,也沒變。
變的是我們有了更大的能力,不變的是根還在這里。
商業是術,醫道是心。
以術養心,以心馭術,方能走得遠,也不忘來路。”
他們的身影消失在胡同的盡頭,而陳氏集團所代表的那股融合了傳統智慧與現代商業文明的力量,正如同春雨般,無聲地滋養著這座古老的都城,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悄然塑造著一個不同于傻柱飯館、卻也同樣精彩的、屬于這個時代的全新故事。
喜歡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覺醒系統四合院里享受生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