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27章 南宋末年的硬骨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27章 南宋末年的硬骨頭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的文山村里,一個男嬰在破曉時分呱呱墜地。他爹文儀是個飽讀詩書的秀才,看著窗外雲海翻涌,給兒子取名“天祥”,字“履善”,盼他日後能踏善而行。這孩子打小就跟別的娃娃不一樣,路過村里的鄉賢祠,看到歐陽修、楊邦�Vyi、胡銓的畫像,會瞪著大眼楮問先生“做人要是不能像他們那樣青史留名,還算個啥?”先生捋著胡子直樂“這小子,將來怕是要搞大事情。”

    寶佑四年(1256年),二十歲的文天祥進京趕考。在集英殿殿試時,他提筆就寫“法天不息”,意思是皇帝要像上天一樣勤勉。理宗一看這卷子,文采飛揚不說,還句句戳中自己想當個好皇帝的心思,大筆一揮點了狀元。

    文天祥當官後,先是在寧海軍節度判官任上,看不慣賈似道專權,直接上書彈劾,結果被打發到外地做知州。後來調到贛州(今江西贛州),他在任上整頓吏治,救濟災民,老百姓都叫他“青天大老爺”。但此時的南宋,就像個千瘡百孔的破船,賈似道剛在鄂州私和,襄陽又被圍得鐵桶一般,文天祥空有報國心,卻只能干著急。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襄陽失守的消息像炸雷一樣傳到臨安。緊接著,元軍統帥伯顏率二十萬大軍順長江東下,破安慶、陷池州,兵鋒直指建康。朝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謝太後下了道《勤王詔》,可滿朝文武大眼瞪小眼,只有贛州知州文天祥積極響應,他說道“國家養士三百年,今有事,征天下兵,乃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宋史•文天祥傳》)

    他立刻在贛州發布檄文,號召百姓起兵抗元。有人勸他“元軍勢如破竹,您這不是拿雞蛋踫石頭嗎?”文天祥把腰間玉帶解下來往桌上一扔“我算過了,家產還有萬貫,全拿出來招兵買馬!”他變賣家產湊了軍費,短短幾天就招了一萬多義兵,其中有農民、礦工,還有不少江湖好漢。出發前,他給家人寫了封信“我走之後,若弟弟能侍奉母親,妹妹能嫁人,我就沒牽掛了。”

    這年八月,文天祥帶著義兵趕到臨安。當時朝中主和派佔上風,丞相陳宜中只想割地求和。文天祥見了謝太後,撲通跪下“宋室危如累卵,唯有背水一戰!請下令各路軍馬會師建康,我願率部為先鋒,與元軍決一死戰!”可陳宜中在旁邊直撇嘴“文大人啊,您這書生領兵,怕是紙上談兵吧?”最終,朝廷只讓文天祥去平江(今江甦甦州)防守,把最精銳的部隊都調去守獨松關。

    文天祥到平江沒多久,就接到獨松關失守的消息。守關的將領張濡貪生怕死,帶著親兵跑了,元軍趁勢南下,平江成了孤城。文天祥急忙調兵遣將,讓部將尹玉、朱華守五牧,自己坐鎮平江。可南宋官軍早就嚇破了膽,元軍一沖就散,尹玉率五百民兵死戰,殺得血流成河,最後全部戰死。文天祥听到敗訊,捶胸痛哭“我以為官軍至少能撐幾天,沒想到比紙糊的還脆!”

    平江守不住了,文天祥只好退到臨安。此時謝太後已經任命他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去元營議和。出發前,他的好友王炎午寫了篇《生祭文丞相文》,貼在他必經之路上“丞相此行,是想效仿唐朝的顏真卿嗎?可顏真卿去叛營能罵死安祿山,您去元營,怕是凶多吉少啊!”文天祥看了,在紙上批了八個字“人生自古,誰無死乎?”

    到了皋亭山元營,伯顏坐在大帳里,見文天祥穿著宰相朝服進來,故意板著臉“你們南宋想怎麼議和?”文天祥一拱手“北朝若有意保存宋室,就請退兵到平江或嘉興,然後再商量歲幣之事。如果非要滅宋,我文天祥唯有一死,絕不投降!”伯顏沒想到這文弱書生這麼硬氣,拍案而起“你一個書生,敢這麼跟我說話?”文天祥冷笑“我是大宋宰相,論家國大義,豈容你放肆!”

    伯顏看軟的不行來硬的,把文天祥扣在元營。夜里,他派降將呂文煥去勸降,文天祥一見到呂文煥就破口大罵“你守襄陽六年,最後卻投降,還有臉來見我?”呂文煥被罵得滿臉通紅,灰溜溜地走了。伯顏見勸不動,就把文天祥押解北上,打算送到大都(今北京)去。

    押解路上,文天祥趁元軍防備松懈,在鎮江逃脫了。他喬裝成難民,一路向南狂奔,餓了就摘野果吃,困了就睡在破廟里。走到真州時,守將苗再成開城迎接,哭著說“丞相來了,大宋有救了!”可沒過多久,揚州守將李庭芝听信謠言,說文天祥已經投降,下令追殺他。文天祥只好連夜逃離真州,一路上風聲鶴唳,好幾次差點被元軍抓住。

    他逃到溫州,听說益王趙腂shi、廣王趙𦩑bg在福州被張世杰、陸秀夫擁立為帝,史稱端宗。文天祥立刻趕去福州,被任命為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他到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帥府,再次招募義兵。這次招兵比上次還難,有人說“丞相啊,您上次招兵損兵折將,這次還能成嗎?”文天祥指著帥府牆上的地圖“你們看,元軍雖然佔了長江以北,但福建、廣東還有大片土地。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未必不能收復失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軍從福建進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大敗元軍,收復了贛州十多個縣。消息傳到福州,端宗下旨嘉獎,說他“氣壯山河,忠貫日月”。但好景不長,元軍派大軍反撲,文天祥在空坑(今江西興國)被包圍,部將鄒𢶕f ng、劉子俊戰死,他的妻子歐陽氏和兩個女兒被俘虜。文天祥帶著少數親兵突圍,跑到南嶺(今廣東紫金)時,身邊只剩下幾十個隨從。

    祥興元年(1278年),端宗在海上病死,陸秀夫又擁立趙𦩑為帝,退守�山(今廣東江門新會)。文天祥率軍到潮陽(今廣東潮陽),打算與�山的宋軍會師。當地有個惡霸叫陳懿,勾結元軍,想抓文天祥邀功。一天,文天祥在五坡嶺吃飯時,陳懿帶著元軍突然襲擊,宋軍猝不及防,全軍覆沒。文天祥見無法突圍,拔出佩劍想自殺,被部下攔住“丞相不能死,您死了,大宋就真沒希望了!”

    元軍統帥張弘範抓住文天祥,逼他給�山的張世杰寫信勸降。文天祥提筆就寫了首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張弘範看了,不禁贊嘆“好一個‘留取丹心照汗青’!丞相真是鐵骨錚錚啊!”

    �山之戰時,張弘範讓文天祥站在船頭觀戰。只見宋軍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元軍乘風放火,宋軍卻紋絲不動——原來張世杰早有防備,船身都涂了泥。張弘範又命人用炮轟擊,宋軍戰船堅固,一時難以攻破。最後,元軍繞到宋軍背後,前後夾擊,宋軍大敗。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先讓妻子跳海,然後背著趙𦩑說“陛下,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說完,背著小皇帝跳入大海,隨行的十萬軍民也紛紛投海。

    文天祥在船上看得肝腸寸斷,淚水模糊了雙眼。張弘範過來拍他的肩膀“丞相,大宋已經亡了,您還為誰守節呢?不如歸順大元,我保您做宰相。”文天祥指著大海“我家人都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但求一死!”

    元軍把文天祥押到大都,關在兵馬司的一間土牢里。這牢房又矮又潮,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窖,還散發著糞便和尸體的惡臭。文天祥穿著單衣,躺在草堆上,身上長滿了虱子。有人送來錦袍玉食,他看都不看;有人說只要投降就放他出去,他理都不理。

    忽必烈听說文天祥這麼硬氣,親自來勸降。他走到牢里,見文天祥穿著破舊的囚服,卻腰桿挺得筆直,不禁感嘆“文丞相,您在大宋做宰相,我讓您在大元也做宰相,怎麼樣?”文天祥磕頭說“我受大宋厚恩,唯有一死以報,不敢從命!”忽必烈又說“那你想要什麼?”文天祥回答“願賜一死足矣!”忽必烈沉默了半天,揮揮手讓衛士把他帶回牢房。

    在牢里,文天祥寫下了著名的《正氣歌》。他開篇就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他列舉了歷史上的忠臣義士,從張良、甦武到顏真卿、段秀實,說他們都是正氣的體現。寫到最後,他感慨“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這篇千余字的長詩,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碑。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大都柴市(今北京東城區)擠滿了圍觀的百姓。文天祥被押到刑場,他問旁邊的百姓“哪邊是南方?”百姓們指著南方,文天祥朝著臨安的方向跪下,磕了三個頭“臣文天祥,報國至此,無愧于心!”

    監斬官是忽必烈的寵臣阿合馬,他走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您現在投降,還能做太平宰相。”文天祥啐了他一口“死就死,何必多言!”阿合馬氣得臉色鐵青,下令行刑。劊子手舉起鬼頭刀時,文天祥大喊“吾事畢矣!”刀光閃過,一代忠臣魂歸天外,時年四十七歲。

    文天祥死後,人們在他的衣帶里發現了一篇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他的妻子歐陽氏趕來收尸,見他面色如生,哭著說“我夫一生清白,果然天地可鑒!”

    說完文天祥,不能不提陸秀夫和張世杰。陸秀夫是楚州鹽城(今江甦鹽城)人,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為人沉穩正直。當臨安陷落時,他跟著二王南逃,一路上起草詔書,處理政務,把行朝打理得井井有條。端宗病死時,有人提議散伙,陸秀夫拔出劍“當年錢王能保浙江,我們背靠大海,未必不能復興宋室!”

    張世杰是範陽(今河北涿州)人,原本是金將,後來投降南宋。他打仗勇猛,�山之戰前,有人勸他把皇帝轉移到佔城(今越南),他說“連年累月在海上奔波,我難道不想安定嗎?但陛下在這里,將士們就有主心骨,要是分散了,還怎麼復國?”�山戰敗後,他率十六艘戰船突圍,遇到颶風,部將勸他躲避,他仰天長嘆“我為趙氏,也算盡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了。我還能去哪里?唯有一死,以報國家!”說完,縱身跳入大海。

    �山之戰後,有“�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意思是南宋滅亡後,中華文明就中斷了。但這其實是個誤區。雖然元朝取代了宋朝,但中華文明的核心——儒家思想、漢字、典章制度等——並沒有消失。忽必烈建國號“大元”,取自《易經》“大哉乾元”,說明他也認同中原文化。

    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的精神,反而成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非常推崇文天祥,下令各地修建文丞相祠,還說“文天祥忠于所事,不屈不撓,朕甚敬之。”到了近代,孫中山先生也說“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諸人,皆為有宋之忠臣,抗元而死,其精神永垂不朽。”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27章 南宋末年的硬骨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27章 南宋末年的硬骨頭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