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在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的賈府里,一個男嬰降生。他爹賈涉當時正擔任淮東制置使,是個掌管邊防的武官。這孩子從小長得眉清目秀,卻偏偏不愛讀書,就喜歡溜雞斗狗、賭博玩鬧,活脫脫一個紈褲子弟。誰也沒想到,這個名叫賈似道的小子,日後會成為南宋王朝的掘墓人。
賈似道的發跡,全靠他有個好姐姐。他姐姐賈氏長得貌美如花,被選入宮中,成了宋理宗的寵妃,後來還被封為貴妃。有了這層關系,賈似道的仕途自然一路綠燈。他二十二歲就考中進士(有人說他是靠關系買的),然後從嘉興司倉開始,一路飆升太學博士、湖廣總領、沿江制置副使……到淳佑五年(1245年),三十出頭的賈似道已經做到了端明殿學士、兩淮安撫制置大使,成了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這賈似道雖然玩心重,但也不是完全沒本事。他在兩淮任上,推行了一項“公田法”,就是讓朝廷低價收購大地主的多余土地,租給農民耕種,以此增加財政收入。這法子雖然得罪了不少權貴,卻確實緩解了南宋的財政危機,連理宗都夸他“忠君愛國”。但賈似道的本性難移,他一邊做官,一邊照樣吃喝玩樂,尤其喜歡斗蟋蟀,還寫了一本《促織經》,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蟋蟀的專著,人稱“蟋蟀宰相”。
寶佑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大軍分三路攻宋自己親率主力攻四川,弟弟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漢),兀良合台(u li ng h t i)從雲南北上,打算三路會師,一舉滅宋。
消息傳到臨安,朝野震動。宋理宗急忙任命賈似道為京湖宣撫使,率軍援救鄂州。賈似道雖然害怕,但皇命難違,只好硬著頭皮率軍出發。走到半路,他听說蒙哥在釣魚城(今重慶合川)戰死,蒙古軍軍心浮動,忽必烈急于回去爭奪汗位,便有了退兵的打算。
賈似道抓住這個機會,秘密派使者去見忽必烈,提出議和條件南宋向蒙古稱臣,每年納貢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忽必烈正急著北返,就順水推舟答應了。但賈似道回頭卻向理宗上表,說“諸路大捷,鄂圍始解,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休。”(《宋史•賈似道傳》)把一場屈辱的求和說成了輝煌的勝利。
理宗大喜過望,下旨褒獎賈似道,稱他“再造宋室”,封他為衛國公。賈似道從此權傾朝野,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專權生涯。他回到臨安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異己。他先是誣陷抗蒙名將向士璧、曹世雄等人“貪污軍餉”,將他們害死,又逼迫另一位名將劉整投降蒙古。劉整是個驍勇善戰的將領,他的投降,讓南宋失去了一位軍事人才,也為蒙古了重要的情報。
賈似道專權後,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當然,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他為了控制輿論,設立了“機速房”,表面上是處理緊急軍務,實際上是監視官員和百姓。他還規定,所有奏章都要先經過他的批準才能呈給理宗,理宗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
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賈似道經常玩“欲擒故縱”的把戲。他多次上表辭職,然後讓親信們在理宗面前哭求,把他請回來。有一次,他甚至跑到西湖上劃船游玩,讓理宗派太監們拿著皇帝的儀仗去請他,活像一出鬧劇。
賈似道的生活極其奢華。他在西湖葛嶺修建了一座“半閑堂”,里面亭台樓閣、奇花異草,應有盡有。他還在堂里養了無數蟋蟀,整天和姬妾們斗蟋蟀取樂。他的一個姬妾的哥哥來拜訪,看到他正在斗蟋蟀,便開玩笑說“這就是平章軍國事吧?”賈似道不僅不生氣,還笑著說“這確實是我的軍國重事啊!”(《齊東野語》)
當時有個叫劉克莊的詩人,寫了一首詩諷刺他“軍國平章事,蟋蟀中奉宸。”賈似道知道後,把劉克莊貶到了外地。從此,沒人敢再公開批評他。
當賈似道在臨安享樂時,蒙古已經換了新大汗——忽必烈。忽必烈穩定了內部後,再次把矛頭指向南宋。這次,他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襄陽和樊城(今湖北襄陽)。
襄陽和樊城是南宋長江防線的門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咸淳三年(1267年),忽必烈派阿術( zhu)和劉整率軍圍攻襄陽。劉整向忽必烈建議“欲滅南宋,必先取襄陽。”忽必烈采納了他的建議,派重兵圍困襄陽。
襄陽守將是呂文煥,他的哥哥呂文德是南宋的重要將領,但此時已經去世。呂文煥帶領襄陽軍民,憑借堅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糧草,頑強抵抗。蒙古軍一開始采用強攻,結果損失慘重,于是改變策略,在襄陽城外修築堡壘,長期圍困,斷絕襄陽的糧道和援軍。
消息傳到臨安,賈似道卻把它壓了下來。他對理宗說“蒙古兵已經退了,襄陽沒事。”然後繼續在半閑堂斗蟋蟀。有一天,他和一位宮女玩骰子,宮女隨口說了一句“襄陽已經被圍三年了,怎麼辦啊?”賈似道臉色一變,第二天就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宮女殺了。從此,臨安城里再也沒人敢談論襄陽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襄陽被圍的消息雖然被賈似道封鎖,但前線的將領們並沒有放棄。咸淳四年(1268年),南宋派張世杰率軍援救襄陽,在赤灘浦被蒙古軍打敗。咸淳五年(1269年),又派李庭芝為京湖制置大使,負責援救襄陽。
李庭芝到了郢州(今湖北鐘祥),招募了三千勇士,其中有兩位勇士叫張貴和張順,人稱“竹園張”和“矮張”。他們率領這三千人,駕著一百多條快船,趁著夜色,順流而下,前往襄陽。
船隊走到磨洪灘時,遇到了蒙古軍的封鎖。張貴、張順率軍死戰,一邊前進一邊發射火箭,蒙古軍的船只紛紛起火。經過一番血戰,張貴、張順終于沖破封鎖,到達襄陽城下。襄陽軍民看到援軍來了,士氣大振。
但好景不長,張貴後來想率軍突圍,去聯絡郢州的援軍,結果在龍尾洲遭到蒙古軍伏擊,力戰而死。張順也在戰斗中犧牲,幾天後,他的尸體漂到襄陽城下,身上中了四槍六箭,手里還緊緊握著兵器。襄陽軍民看到張順的尸體,無不痛哭流涕。
這是南宋最後一次大規模援救襄陽的行動,之後,再也沒有援軍能夠到達襄陽。
襄陽被圍了五年,城里的情況越來越糟糕。糧食一天天減少,士兵們只能吃草根、樹皮,甚至有人餓死。武器裝備也嚴重短缺,弓箭用完了,就用竹子削成箭代替。
呂文煥多次派人突圍,向臨安告急,但都被蒙古軍截住。有一次,一個叫牛富的將領率幾十人突圍,結果全部戰死。呂文煥看著城外的蒙古軍越來越多,再看看城里奄奄一息的軍民,心如刀割。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蒙古軍決定發起總攻。他們用回回炮(一種大型投石機)轟擊襄陽城牆,“所擊處,皆摧陷”(《元史•阿術傳》)。樊城首先被攻破,守將範天順自殺,牛富率士兵巷戰,最後投火而死。
樊城陷落後,襄陽更加孤立無援。劉整勸呂文煥投降,呂文煥猶豫不決。這時,忽必烈派使者進城,承諾如果呂文煥投降,就保留他的官職,不傷害百姓。呂文煥看著城里的慘狀,知道再也守不住了,于是開城投降。
襄陽城破的消息傳到臨安,賈似道還在騙理宗說“襄陽之圍已解,呂文煥投降了蒙古。”理宗這才知道真相,氣得渾身發抖,質問賈似道“襄陽被圍三年,你為什麼不告訴我?”賈似道狡辯說“我一直在想辦法援救,只是沒有成功。”
襄陽失守後,南宋朝野上下群情激憤,紛紛要求嚴懲賈似道。理宗迫于壓力,只好罷免了賈似道的職務,讓他到婺州(今浙江金華)安置。但婺州百姓听說賈似道要來,紛紛表示“不歡迎賈似道這樣的奸賊!”賈似道只好改道,去了建寧(今福建建甌),建寧百姓也拒絕他入境。
最後,朝廷決定把賈似道流放到循州(今廣東龍川),派會稽縣尉鄭虎臣負責押送。鄭虎臣的父親曾被賈似道迫害致死,他早就對賈似道恨之入骨。
押送途中,鄭虎臣多次想殺死賈似道,但賈似道一直裝瘋賣傻,不肯就死。走到漳州木棉庵時,鄭虎臣再也忍不住了,他對賈似道說“我為天下人殺你,也為我父親報仇!”說完,就把賈似道拖到庵後的廁所里,用錘子打死了他。這個權傾一時的“蟋蟀宰相”,最終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襄陽失守,對南宋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它不僅失去了長江防線的門戶,更重要的是,它讓軍民的士氣跌到了谷底。從此,蒙古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
咸淳十年(1274年),宋理宗去世,度宗即位。度宗比理宗還要昏庸,他任命賈似道的親信陳宜中為宰相,繼續推行投降政策。同年,忽必烈派伯顏率大軍南下,攻破鄂州。
德佑元年(1275年),伯顏率軍東進,攻破安慶、池州,直逼建康(今江甦南京)。南宋朝廷派張世杰、文天祥等人率軍抵抗,但已經無力回天。德佑二年(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謝太後和恭帝投降。
雖然陸秀夫、張世杰等人又擁立了端宗和衛王,在海上繼續抗元,但最終在崖山之戰中全軍覆沒,陸秀夫背著衛王投海自盡,南宋徹底滅亡。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