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史大甩賣

第2章 晉王父子復唐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路逆風的80後 本章︰第2章 晉王父子復唐志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代州神武川的沙陀軍營里,一個獨眼壯漢正啃著羊腿,听著士兵稟報︰\"將軍,朔州刺史說咱們吃空了軍糧!\"壯漢把骨頭往地上一扔,獨眼一瞪︰\"讓他來見我李克用,看我不拔了他的舌頭!\"這獨眼龍便是日後被稱為\"飛虎子\"的沙陀首領李克用,《舊五代史》說他\"目有精光,驍勇冠絕,軍中號曰"飛虎子"\"。

    沙陀本是西突厥別部,因居住在沙陀磧今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得名。李克用的父親朱邪赤心,因平定龐勛起義有功,被唐懿宗賜姓李,改名李國昌。這年李克用才二十八歲,卻已官拜沙陀副兵馬使,駐守蔚州。他天生異象,一只眼楮失明,卻練就了百步穿楊的箭法——野史《五代史補》記載,他曾在雲州射落雙雕,被部將們稱為\"獨眼射雕手\"。

    乾符六年,李國昌與唐廷決裂,李克用率沙陀軍攻破遮虜軍城。唐僖宗派大軍征討,沙陀軍雖勇,卻抵不過唐軍勢大,最終兵敗逃亡韃靼部。《新唐書》載,李克用在韃靼時,曾與部落首領比賽射柳︰\"吾若射不中,甘受罰;若中,則借兵南下。\"說罷一箭射中柳枝,韃靼首領大驚,遂借兵三千。這故事雖有演義成分,卻道出了李克用的驍勇。

    中和四年884年)的汴州上源驛,一場酒局正演變成屠殺。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指著朱溫鼻子罵︰\"朱三!你不過是黃巢降將,敢在我面前擺譜?\"朱溫臉色鐵青,悄悄對部將楊彥洪使眼色︰\"待會兒看我手勢,放火燒房!\"《資治通鑒》)

    這便是五代史上著名的\"上源驛之變\"。當時李克用剛在中牟大敗黃巢,追擊至汴州,朱溫假意設宴款待。酒過三巡,李克用酒後失言,惹惱了本就忌憚他的朱溫。當夜,朱溫命人鎖死驛館大門,縱火焚燒。《舊五代史》描繪︰\"烈焰沖天,呼聲動地,李克用親兵郭景銖以水澆其面,扶入床底。\"恰逢天降大雨,李克用借著閃電,率親衛從水竇排水口)逃出,三百親兵全部葬身火海。

    逃回太原後,李克用立刻上表唐僖宗,請求討伐朱溫。僖宗卻下旨和解︰\"朱溫有平黃巢功,卿宜釋前嫌。\"《唐語林》)李克用氣得摔了聖旨︰\"唐室將亡,竟出此昏詔!\"從此,朱李兩家結下死仇,李克用每次提到朱溫,必罵\"朱三匹夫\",而他床頭始終掛著一張弓,弓弦上刻著\"滅梁\"二字——這弓後來傳給了兒子李存勖,成了晉王家族三代人的執念。

    天佑三年906年),太原晉王府的病榻前,李克用把兒子李存勖叫到身邊,從錦盒里取出三支箭︰\"這第一支箭,替我滅劉仁恭,他曾背叛我;第二支箭,伐契丹,背盟附梁;第三支箭,必滅朱溫,報上源驛之仇!\"《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李存勖含淚接過箭,放入太廟供奉,每次出征必取箭帶在身邊。

    這李存勖小字\"亞子\",自幼善騎射,《舊五代史》說他\"幼而聰悟,善音律,通《春秋》\"。十歲時,他隨李克用征討王行瑜,因戰功被唐昭宗撫摸著背說︰\"兒有奇表,後當為國家棟梁。\"成年後,他不僅勇武過人,更擅長謀略。乾化二年912年),朱溫被兒子朱友殺死,梁國內亂,李存勖抓住機會,親率大軍攻梁。

    柏鄉之戰是李存勖的成名作。當時梁軍號稱十萬,列陣于野,鎧甲閃光,\"望之如銀海\"。李存勖卻對部將說︰\"梁軍雖眾,皆市井無賴,吾今日破之,遂定霸業!\"《資治通鑒》)他命周德威率騎兵騷擾,待梁軍疲憊,親率主力沖擊,斬殺梁軍兩萬余人,繳獲糧草器械無數。此戰後,梁軍元氣大傷,晉軍聲威大振。

    天佑十八年921年),潞州城外的夾寨突然炸開了鍋——李存勖親率的晉軍如神兵天降,攻破了這座號稱\"固若金湯\"的梁軍大營。《五代史補》記載了此戰的奇謀︰李存勖先放出消息,說自己回太原奔喪,梁軍放松警惕;暗地里卻率軍倍道兼行,\"餃枚夜進,大霧蔽野,及寨,梁軍猶未覺\"。

    更絕的是李存勖的心理戰術。戰前,他在軍中假扮商人,混入梁軍營地,听士兵抱怨︰\"王師久駐,糧草不繼,思歸心切。\"他回來後對部將說︰\"梁軍厭戰,此乃破敵之機。\"《舊五代史》)果然,晉軍突襲時,梁軍士兵爭相逃命,自相踐踏,主將符存審僅以身免。此戰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也讓李存勖\"戰神\"的名號傳遍天下。

    李存勖不僅會打仗,還擅長收買人心。他攻破魏州時,城中百姓驚恐,他卻下令︰\"敢擾民者,斬!\"還親自到田間慰問老農,賜給布帛糧食。《冊府元龜》記載,有位老農感動得跪地說︰\"自朱溫暴虐,民不聊生,今遇王師,如見天日!\"這一手\"仁義之師\"的戲碼,為他後來稱帝打下了民心基礎。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他終于完成了父親的遺願,滅了後梁,定都洛陽。登基大典上,他取出太廟中的三支箭,焚香禱告︰\"父汗英靈在上,兒已滅劉仁恭、敗契丹、誅朱溫,今復大唐社稷!\"《新五代史》)說罷痛哭流涕,滿朝文武無不動容。

    可惜這位\"戰神\"皇帝,登基後卻變了模樣。他痴迷戲曲,給自己取了個藝名\"李天下\",常常與伶人同台演出。有次他上台喊︰\"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上去就給了他一巴掌︰\"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你喊誰呢?\"李存勖非但不怒,反而重賞敬新磨——這荒唐事被記在《新五代史•伶官傳》里,成了後世笑柄。

    更嚴重的是,他寵信伶人、宦官,疏遠功臣。郭崇韜是滅梁首功,卻因得罪伶人,被誣謀反,全家被殺。《舊五代史》嘆道︰\"崇韜之死,天下冤之,而李存勖不察,唐室之亡,實基于此。\"同光四年926年),魏州發生兵變,李存勖率軍平叛,途中士兵潰散,最後被伶人郭從謙射殺于洛陽興教門,時年四十三歲。

    臨終前,他摸著胸口的箭傷,喃喃自語︰\"我用三支箭定天下,卻毀于伶人之手,父汗,兒對不起您的復唐大志……\"《資治通鑒》)這位曾被譽為\"李世民再世\"的英主,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令人唏噓。而他父親李克用、他自己、以及後來的李嗣源,這三代沙陀晉王的復唐夢,也隨著後唐的滅亡,消散在五代的烽煙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野史大甩賣》,方便以後閱讀中國野史大甩賣第2章 晉王父子復唐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第2章 晉王父子復唐志並對中國野史大甩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