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便殿夜讀的帝王︰燭光下的《貞觀政要》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長安城,大明宮延英殿里燭火搖曳。唐宣宗李忱chen)像個愛惜舊書的老學究,正用指甲仔細刮去《貞觀政要》卷首的蟲蛀痕跡,轉頭對侍立一旁的令狐 tao)感慨道︰\"太宗能听魏徵的諫言,朕每次讀到書里"居安思危"這四個字,後背都直冒冷汗。\"
這位新登基的皇帝時年三十七歲,人生經歷堪稱傳奇。作為憲宗第十三子,他既是穆宗的弟弟,又是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早年因為母親是宮女,常被宗室成員嘲笑是\"傻小子\",《舊唐書•宣宗紀》就記載他\"幼時宮中以為不慧\"。但誰能想到,這位韜光養晦三十六載的\"痴兒\",一登基就像換了個人。此刻他反復研讀的《貞觀政要》,儼然成了治國的\"紅寶書\"。
令狐 悄悄瞥了眼御案,發現李德裕的貶官詔書還攤在那里,墨跡未干。宣宗指了指詔書說︰\"李德裕以前獨攬大權,朕若不貶他,怎麼整頓朝綱?不過他平定澤潞的功勞,還是要記在史書里。\"這番話讓令狐 心里直打鼓——這位新皇帝看似溫和,實則對朝政門兒清,連李德裕的功過都分得明明白白。
二、罷免令狐的決斷︰一碗諫粥的君臣戲
大中三年,令狐 當了兩年宰相,漸漸有些飄了。他想推薦兒子令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