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形作為掩護,從低空突進拉近交戰距離,是現代空軍當前比較常用的方式。
這種方式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沒有高度。
在航炮對射空戰時期,掌握更多高度的一方,便是掌握更多勝算的一方。
在這個時期里,空戰的形式是機槍或者機炮對射,是直射互懟,誰佔據了對方的後半球位置,誰就掌握了勝利。
而在這個過程中,誰的速度更快、誰的機動更靈活,誰就佔據優勢。
這便要求有更多的動能。
最快速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擁有更多的高度,按照動能轉換原理,用高度換取動能是最有效的。
在近距格斗中,戰斗機飛行員的作戰訓練重點,是如何搶佔敵機後半球位置,所有的空中機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點。
而在空空導彈出現後,這種方式被改變了,但餃尾攻擊的原則是沒有變化的。
換言之,空空導彈依然是尾隨攻擊,從敵機的後方進行攻擊,因為初代空空導彈是紅外制導,而戰機熱源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發動機噴口這個位置。
紅外制導導彈很傻,眼里只有熱源,而不是鎖定了目標就一直追擊到底,一旦這個熱源消失,導彈要麼自爆,要麼因為燃料耗盡墜毀。
于是,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就出現了,就等于是有了眼楮,鎖定了目標,只要目標沒有脫離鎖定範圍,導彈便會一直追著目標跑,直到燃料耗盡。
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優點——可以實現迎頭攻擊。
換言之,不必再去費盡心思搶佔目標的後半球位置了,直接迎頭對沖也能使用導彈進行攻擊,這一點是紅外制導導彈做不到的。
而下視攻擊能力,是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升階版本了。
要知道,地面是有雷達雜波的,雷達從上往下看會受到這些雜波的影響,想要精準打擊目標,就要求雷達具備分辨哪些是地面地形的雜波信號,哪些是目標的反射信號。
這無疑是絕對的高尖端技術了。
p17無疑是開創性的新式空空導彈的代表之作了。
按照東大空空導彈的劃代標準,p17屬于第四代產品,第三代經典產品是p15。
p17猶如流星一般飛射而下,在距離30公里的時候,甦軍的戰機的雷達告警器連續不斷地響起來。
好些飛行員都很懵,完全不知道導彈威脅從哪來。
老毛子的飛行員軍事素質是比較過硬的,他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規避機動,在規避機動的時候保持著基本的隊形,並沒有亂。
顯然,這一批負責低空突進的飛行員是要強一些的。
只是,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從高空俯沖下來的p17,在進入30公里階段後的速度有多恐怖!
好些甦27剛剛做完一個規避機動,p17就到了,甚至一些導彈直接就是踫撞之後才爆炸。
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彈射逃生的機會非常低。
一架甦27在規避的時候錯誤判斷了航高,一頭撞在了山上,直接撞爆。
追擊這架甦27的p17一下子失去了目標,導引頭在兩秒鐘之內自動做出決策,攻擊下一個備份目標,導彈竟然做了一個20個g大過載機動,靈活地規避了山體,奔向第二個目標!
這種智能性能在80年代末簡直是黑科技!
第二次齊射60枚p17擊落了61架敵機!
低空突進的甦聯空軍編隊被打殘了,殘余的十幾架戰機掉頭加力逃竄。
韓彩雲沒有下令追擊。
暴龍之牆戰術的精髓就是以穩定的橫線隊形穩步推進,橫掃過去,以超視距導彈為主力打擊武器,導彈耗盡後,後方的備份飛機頂上來,如此反復。
這種戰術對沒有辦法在300公里交戰距離上攻擊能力的甦聯空軍來說,是極為有效的。
事實上,當前美國空軍也沒有能夠打擊300公里外目標的超遠程空空導彈。
甦聯空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計傷亡地拉近交戰距離,或者坐視制空權被東大空軍牢牢掌握在手里。
空戰開始23分鐘,韓彩雲這邊的數據統計,己方已經擊落了甦聯空軍107架戰機。
有119枚導彈命中,可以確認擊落的敵機數量是107架,其余的也許還沒有辦法核實,也許是迫降或者帶傷返航了。
這個戰果嚇了韓彩雲他們空戰指揮組一大跳。
他們知道暴龍之牆的威力,他們對甦聯空軍的實際作戰能力也有非常充分的認識,在作戰體系之下使用暴龍之牆戰術,甦聯空軍沒有招架之力。
可以說,這是所有人的判斷。
可是再樂觀的人,此時看到這個戰果也大吃一驚。
擊落擊傷敵機119架,而己方沒有任何戰損!
這個結果太嚇人了。
韓彩雲迅速穩住了情緒,繼續按照既定計劃執行。
暴龍之牆持續以每小時550公里的速度持續向西推進,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把方圓1000公里範圍空域的制空權徹底拿到手里面來。
“報告!發現大量高速目標!”
“正在高速爬升!目標位置信息上屏!”
參謀們突然接二連三報告。
韓彩雲立即看向戰場態勢圖。
在甦軍前沿和後方之間的縱深地帶,勒拿河一線以西500公里的區域里,突然冒出一百多個高速爬升的空中目標。
韓彩雲立即下令,“抗干擾甄別!”
“是!”立即有一個參謀啟動了抗干擾甄別。
所謂抗干擾甄別,就是搞清楚出現的雷達反射信號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敵方施加的干擾。
東大空軍善于使用電子干擾手段,因此,對這方面的防範和應對是非常有經驗的,而且有先進的相關設備。
參謀報告,“甄別完成!全部是敵方戰機目標!雷達反射特征識別為米格21!”
韓彩雲一愣,看著戰場態勢圖那密密麻麻的分別從不同機場起飛的米格21戰機,急劇思考著。
“這是掩護機群,讓鷹眼3號監視,我們把重點放在那些三代機身上。”韓彩雲立即做出了判斷。
他的判斷非常準確!
喜歡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請大家收藏︰()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