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1日。
莫斯科大使館區,列寧街十字路口,格列夫斯基酒館。
五月份的莫斯科,天氣乍暖還寒,林羅恆穿了一件黑色風衣,坐在酒館靠里面的位置。
他神色略顯焦急,不時地抬起手腕看時間。
瓦西里提供了一條極為重要的信息,安德洛夫健康情況惡化,甦聯政局極可能出現很大的變動。
到東歐司工作後,林羅恆便常駐莫斯科。
他在這里發展了幾個“朋友”,瓦西里是其中一位位置比較特殊的——他是克宮里的廚師。
只付出了每個月1500美元的代價,林羅恆就和瓦西里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遠東戰爭結束後,甦聯政局極度脆弱,但是,因為少了許多包袱,國內經濟反而出現了好轉的情況。
因為東大的關系,甦聯從國外獲得了很多糧食,終于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
安德洛夫的確是有魄力的,他對內實施了強有力的改革,推行經濟模式轉變,把發展重點集中在了歐洲部分。
他利用克格勃全面清晰了保守派,而隨著遠東叛軍被徹底剿滅,安德洛夫這一派人牢牢掌握了甦聯政權。
而之所以說政局極度脆弱,是因為埋下了很多隱患。
一場阿富汗戰爭,一場遠東戰爭,耗盡了甦聯的精血,也讓各個加盟國心思動蕩,內部就像是一個火藥桶,稍有一些火星就會發生大爆炸。
安德洛夫一旦死了,甦聯肯定會大亂起來。
這對東大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東大需要一個穩定的甦聯擋在前面。
林羅恆是盛唐計劃的成員之一,他非常清楚李干的謀略邏輯,火中取栗也好,劍走偏鋒也罷,都有一個大的前提。
那就是甦聯既不能再次強大,也不能立即倒下。
要把握好這個度,極難。
安德洛夫具體什麼情況,林羅恆要當面向瓦西里了解清楚。
等了三十多分鐘,瓦西里才神色匆匆地出現,他戴了一頂帽子,把半張臉給擋住了。
“情況有變化?”林羅恆警惕地問。
瓦西里低聲說,“我得馬上走,你承諾的2萬美元,我今天就要拿到。”
林羅恆說,“2萬美元沒有問題,把你知道的情況都告訴我,克宮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瓦西里以極低的聲音道,“安德洛夫已經陷入了昏迷狀態,巴里亞封鎖了總統辦公室,他已經控制了軍隊。”
林羅恆渾身一震,他意識到大麻煩來了。
“安德洛夫確定是昏迷狀態?有沒有可能人已經死了?”林羅恆低聲問。
瓦西里搖頭說,“沒死,這是可以確定的。不過,恐怕也就這幾天的事情了。”
“好,錢會立即打到你的國外賬戶里,你什麼時候走?”林羅恆說。
瓦西里道,“立即走,先去羅馬尼亞,再轉到希臘,再不會回來了。”
二人道別。
林羅恆立即趕回大使館向國內發電匯報。
這條消息第一時間送到了李干的手里。
是陸近山親自送過來的,他還帶來了其他情報。
在鼎級綜合訓練基地的辦公室里,陸近山說,“風雨飄搖的甦聯,又要大亂了。”
李干皺著眉頭看情報,然後把一條關于甦聯軍隊動向的報告拿出來,說,“甦軍組建了西伯利亞方面軍,兵源是罪犯?”
陸近山點頭,“是的,以兩萬多名罪犯為主,這支部隊大量裝備了坦克裝甲車,高度機械化,目前正在往歐洲方向調動。”
李干輕輕敲著桌子,目光投向了牆壁上的世界地圖,沉聲說,“他們這是要放手一搏了。”
“你認為甦聯會進攻歐洲?”陸近山渾身震了震。
李干沉默著。
並非沒有這個可能。
甦聯進攻歐洲,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美國絕對會下場抵抗甦軍的侵略。
甦聯會這麼瘋狂嗎?
若要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沉思了許久,李干說,“不能發生世界大戰,老陸,趕緊通過秘密渠道把這些情報遞給美國人。”
“我現在就去,你最好也和貝希小組通個氣。”陸近山起身就走。
李干直接給貝希打電話,要求他們盡快到天府去,有緊急情況要通報。
貝希小組三人立即趕到了天府金牛賓館,他們比李干還要早到達位置。
見面後,李干開門見山地說,“安德洛夫已經昏迷,克宮的情況很不穩定,甦軍利用罪犯組建了西伯利亞方面軍,這支部隊正在源源不斷地調往歐洲。”
“我們的判斷是,甦軍很有可能會進攻歐洲,一旦開戰,將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威爾遜皺眉道,“會嗎?”
顯然,他們也得到了類似的情報,但是,他們的判斷是甦軍不會動手。
李干說,“不排除甦聯孤注一擲的可能性。如果歐洲爆發全面戰爭,對大家來說都是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的。”
貝希等人面面相覷。
貝希說,“李先生,我們應該一起給莫斯科施加壓力,避免歐洲陷入戰火。”
“當然,我們東大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李干說。
非常簡短的會面,貝希小組立即乘坐專機回國,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他們要直接面見總統進行匯報。
李干也飛了一趟京城,就這件事情,和最高統帥部開了兩天的會,制定應對策略、調整盛唐計劃。
綜合分析認為,開戰的可能性極大,要做好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
李干提出了三步準備方案。
如果開戰,應該如何把戰事控制在歐洲境內,如果無法控制戰事的規模,又應該如何應對。
李干提出,針對世界大戰的危機,應當加強與美方之間的協作,必須要兩個大國一起施壓。
根據這個戰略,東大和美方立即展開了工作。
5月3日,莫斯科時間凌晨3時05分,安德洛夫逝世。
1個小時後,甦軍三個方面軍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其中西伯利亞方面軍7萬余人,3000多輛坦克裝甲車抵近了奧地利邊境。
如此,甦軍便對西德的側翼形成了威脅。
從地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華約國家的領土佔據了大半個歐洲大陸,而且地理位置都很好。
這也是北約國家深感壓力山大的原因。
美國立即發出警告,如果甦軍進攻歐洲,美軍將第一時間參戰。同時,東大發出警告,要求甦軍立即停止挑釁行為。
甦軍繼續調兵遣將,到了5月15日,甦軍在歐洲方向集結了50多萬陸軍部隊,飛機1000架,坦克裝甲車多達5000輛,各式火炮3000多門。
這個規模,佔了甦軍常備軍事力量的二分之一。
什麼體系作戰,老毛子表示我不玩那個,我主打的就是簡單粗暴、量大管飽。
歐洲各國驚恐萬分,一片哀鴻。
在短短的兩周時間里,法、德、意等國的有錢人們,大規模跑到英美等國。
北約聯合作戰司令部宣布提高防御等級,各國開始動員軍隊,全力向邊境進行部署,同時,身為前線的奧地利、西德,宣布進入了戰時狀態。
歐洲的經濟由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到了5月底,雙方已經在邊境地區集結了高達80萬人的部隊,進入了對峙狀態。
歐洲的劇變,讓全世界的人們瞠目結舌。
一時之間,人們驚呼,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5月30日,根據聯合國決議,東大組建了維和部隊,派遣到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
這支維和部隊由2個傘兵師、5個航空旅、3個陸航攻擊機旅組成,顯然,這是以空軍為主的維和部隊。
另外,還有其余十幾個國家的步兵部隊,整支維和部隊人數多達5萬人。
聯合國決議,雙方必須立即撤軍,解除當前的緊張狀態,否則聯合國維和部隊將會介入。
面對5個精銳的東大空軍航空旅多達300架戰機,對峙一線的狀態有所緩和。
宣布繼任總統的巴里亞終于釋放出了一些態度來。
他發表公開講話時說,甦軍的行動是在策劃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旨在檢驗部隊訓練的成果,並無侵略他國的意圖。
隨即,巴里亞主動撤回了兩個方面軍,調到了烏克蘭平原,在這里舉行了10萬人規模的超級軍事演習。
但是,西伯利亞方面軍那兩萬多罪犯組成的先鋒軍團仍然停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始終威脅著西德的側翼。
盡管局勢有所緩和,但西德面臨的威脅沒有改變,美軍不得不在那里保持重兵駐守。
就在眾人認為,事情還會進一步發生變化的時候,局勢就這麼詭異地保持了下來。
甦軍既沒有下一步進攻動作,也沒有把西伯利亞方面軍撤回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精力被極大地牽扯在了歐洲這邊。
反倒是甦聯內部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
巴里亞不但沿襲了安德洛夫的改革政策,反而加大了力度。
他出台了國有化經濟與私營經濟相結合的政策,擴大了對外經濟合作。
巴里亞選擇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東大。
和安德洛夫相比,巴里亞的態度更加開放。
他放開了包括核工業、航天航空工業在內的重工行業合作限制,出台積極政策鼓勵企業和東大進行合作。
這一系列的舉動表明,巴里亞壯士斷腕、重新開始的力度、勇氣、魄力,都相當的大。
最厲害的一點是,巴里亞主動要求和東大進行邊界談判,不但公開承認了東大收回遠東地區的事實,還隱約透露出,願意將遠東地區其他部分也歸還給東大。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
對于東大來說,遠東地區北部是否存在收回來的意義,那一片地區人跡罕至,是不適合人類生活生產的地方。
如果是好地方,老祖宗早就打下來了。
當然,如果條件合適,收回來比不收回來好。
作為軍用機械設備技術進出口辦公室的主任,李干在完成了殲20試飛後,脫下軍裝換上便裝,開始考察甦聯的重工業,尋找合作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