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菲德爾•卡斯特羅
2■ 游行
3■ 卡斯特羅畫像的震撼
4■ 王菊人繪制卡斯特羅巨幅像
5■ 受教于王菊人老師
[1]■ 菲德爾•卡斯特羅
菲德爾•卡斯特羅19262016)是古巴革命核心領袖、社會主義實踐先驅。畢業于哈瓦那大學法律系的他,自青年時期投身反獨裁斗爭,1953年發動蒙卡達兵營起義,1956年率"格拉瑪號"遠征隊開啟游擊戰,1959年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建立西半球首個社會主義國家。面對美國封鎖與入侵,他推行土改、國有化政策,堅守反帝立場,成為全球左翼運動象征。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特羅•魯斯fide aejandro castro ruz,1926年8月13日- ),這位杰出的前古巴領導人,不僅是一位卓越的馬克思主義者,而且是全球知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普遍被認為是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具威望的領袖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他領導了古巴革命,成功推翻了親美獨裁者巴蒂斯坦的政權,這一歷史性的壯舉不僅改變了古巴的發展方向,還使古巴轉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他與他的親密戰友切•格瓦拉一樣,被世人廣泛地視為傳奇英雄,他們的故事和理念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追求自由與平等的人們。
在1959年的全球政治領袖中,能夠歷經數十年依舊獲得本國人民的深厚愛戴,並持續吸引國際社會關注的領導人寥寥無幾。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無疑是其中的翹楚。他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氣,在𥕜衛國家的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方面,彰顯了卓越的智慧和勇氣。面對外部強權和壓力,他始終不屈不撓,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使他成為國際舞台上備受矚目的人物。他那不畏強權、堅守原則的立場,贏得了全球人民的廣泛尊敬,特別是在拉丁美洲,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那標志性的大胡子形象,成為了他個人魅力的一部分,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嚇不怕、壓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這個稱號不僅體現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也映射出他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力。
1945年,考入哈瓦那大學法律系後,積極投身于反對親美獨裁政權的愛國學生運動。
1947年,卡斯特羅逐漸對古巴社會不公表示不滿,並加入了一個由查巴斯eduardo chibas)成立的政黨,即古巴共產黨的前身人民黨。
1948年,卡斯特羅出席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的反帝反殖學生大會,並參加波哥大大學反對寡頭政治的暴動。此次行動失敗後,他乘坐一輛運送斗牛的運輸車逃回到古巴繼續上學。
1950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成為律師後專為古巴貧困人民充當辯護人,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活動。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羅率134名愛國青年攻打聖地亞哥的蒙卡達兵營,旨在奪取武器,在全國掀起反對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武裝斗爭,即揭開了古巴武裝斗爭的序幕。由于雙方力量懸殊,起義失敗,大部分青年起義者慘遭殺害。卡斯特羅兄弟等人幸免于死,被捕入獄。在法庭上,發表著名的自我辯護詞《歷史將宣判我無罪》a vera)。
1955年5月,巴蒂斯塔為自己“競選”總統籠絡人心,大赦政治犯,卡斯特羅及其戰友意外獲釋。出獄後立刻著手組織革命組織“七•二六運動”,並赴墨西哥組織秘密武裝。
1956年11月24日深夜,在隆冬的綿綿細雨中,一艘名為“格拉瑪”號的游艇,悄然滑出墨西哥的圖斯潘港。船中載著年輕的卡斯特羅以及其率領的81名戰友,游艇正駛向他們的目標︰祖國古巴。
卡斯特羅回憶說︰我們迎著加勒比海的巨浪,為避開空中和海上偵察,不得不遠離古巴航行,繞了一個弧形....
1956年12月2日清晨在奧連特省登陸時,立即遭到政府軍襲擊。遠征戰士大部分傷亡,卡斯特羅等12名幸存者進入山區開展游擊戰爭,他本人任起義軍司令。卡斯特羅和戰友們進入馬埃斯特臘山區,立即受到當地窮苦人的擁戴,由于把武裝斗爭同農民獲得土地的斗爭結合在一起,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不斷襲擊政府軍展開游擊戰,多次挫敗數以萬計的政府軍的圍剿,同時掀起了全國範圍的反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浪潮。在起義軍的強大攻勢下,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推翻了當初貌似不可戰勝的巴蒂斯塔獨裁政府。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很快土崩瓦解。
1959年元旦,巴蒂斯塔逃往國外,起義軍在萬民歡呼中進入首都哈瓦那,起義軍進入首都哈瓦那,宣告古巴革命的勝利。全城市民上街,爭睹這位解放祖國的年輕英雄。卡斯特羅出任臨時革命政府總理後改稱部長會議主席)和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同年2月出任政府總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古巴革命勝利後,卡斯特羅領導的政府在國內實行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沒收國外資本與大企業等重大措施;對外高舉反對外國干涉、維護國家主權的旗幟,遭到了美國的敵視和反對。美國對古巴進行了政治顛覆、經濟封鎖、外交孤立,乃至組織雇佣軍入侵,妄圖扼殺新生革命政權。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59年10月,武漢積極響應中國支持古巴革命的號召,組織了"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群眾游行1。這場運動與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古關系惡化直接相關——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二六運動"于1959年1月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後,美國隨即實施經濟封鎖並策劃"豬灣事件",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武漢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的重要發源地,承繼了五四運動以來"反帝愛國"的基因,數萬工人、學生高舉"要古巴!不要美國佬!"標語,通過和平游行表達對古巴人民反帝斗爭的支持。這種聲援既是國際主義精神的體現,也延續了武漢自京漢鐵路大罷工以來"以工人為主體的社會動員"傳統。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古巴代表團時強調"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支持",為此類群眾運動提供了政策背書。
[2]■ 游行
1959年10月武漢數十萬群眾響應國際主義號召,發起"要古巴!不要美國佬!"大游行,以工人學生為主體的隊伍高舉卡斯特羅畫像穿越長江大橋,既延續武漢工運傳統,亦展現社會主義陣營團結對抗霸權主義的決心。
—————
為了表達我們對古巴新生革命政權的堅定支持,1959年10月,在武漢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游行活動,以示對古巴的支持。這次游行活動不僅體現了我們對古巴革命的深厚情感,也展示了我們對國際正義事業的堅定立場。
在這次游行中,武昌區的眾多院校、工廠、企事業單位的人員,大約數十萬人,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聚集到武珞路,形成了一股巨大的人流。他們伴隨著激昂的進行曲,像潮水一般洶涌澎湃地朝著長江大橋的方向前進。游行隊伍浩浩蕩蕩,氣勢磅礡,展現了人民團結一心,支持古巴革命的堅定決心。
我們學校的游行方陣在行進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道路兩旁擠滿了人群,他們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爭相觀看我們抬著的卡斯特羅巨幅畫像。卡斯特羅的畫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了游行隊伍中最為耀眼的標志。
伴隨著游行隊伍的口號聲,“要古巴!不要美國佬!”、“古巴革命政府萬歲”、“古巴人民萬歲!”的呼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這些口號不僅表達了我們對古巴革命的堅定支持,也傳遞了我們對國際正義事業的熱切期望。
不斷有記者手持相機,對準卡斯特羅的巨幅畫像和我們隊伍中的巨幅標語進行拍攝。連游行的組織者、執行調度人員......都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我們卡斯特羅的巨幅畫像。這些照片和影像資料,無疑將作為歷史的見證,記錄下這一刻的激情與決心。
可以說,我們學校的“卡斯特羅巨幅畫像”成為了這次游行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為我們學校贏得了極大的榮譽和面子,作為游行的參與者,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和光榮。這幅畫像不僅是對古巴革命的致敬,也是我們對和平與正義的堅定承諾。
實際上,與其它學校展示的彩色畫像、油畫、水彩畫等作品相比,我們學校的畫像僅僅是一幅簡單的黑白畫作。然而,正是這幅樸素無華的黑白畫作,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意義,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成為了游行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幅畫像雖然簡單,卻深刻地表達了我們對古巴革命的堅定支持和對卡斯特羅領導人的崇敬之情。它不僅僅是一幅畫,更是我們心中信念的象征,是我們對自由和正義的追求。
[3]■ 卡斯特羅畫像的震撼
游行結束後,學校大禮堂內的卡斯特羅巨幅畫像成為熱議焦點。這幅黑白簡筆畫以潑墨大寫意手法重構革命者形象︰狂放線條勾勒出標志性絡腮胡須,抑揚頓挫的筆觸既刻畫出剛毅面龐,更將馬埃斯特拉山游擊戰的風雷凝于眉宇之間。藝術家通過虛實相生的留白,使畫像突破平面桎梏——褶皺處暗藏硝煙,瞳孔中隱現星火,灰白漸變的須發間仿佛翻涌著加勒比海的怒濤。當觀者凝視畫布,不僅能感知卡斯特羅的呼吸韻律,更能觸摸到那個抗爭年代的溫度與力度。這幅超越寫實的作品,將革命者的精神氣韻化作永恆的時代圖騰。
—————
在游行活動圓滿結束之後,同學們議論紛紛,其中最為熱議的話題便是那幅“卡斯特羅巨幅畫像”。這幅畫像被放置在學校的大禮堂內,當我站在那幅巨大的畫像前,看著畫像,我被震撼了!
人物簡筆潑墨大寫意,既有古樸的典雅,又見時代的新意。這種畫風的筆觸瀟灑飄逸,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風骨獨具,令人贊嘆不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流暢的黑白灰色線條,簡樸兼有寬扁,緊勁聯綿,超忽拾逸,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每一筆都如飛如靈,抑揚頓挫,豪放生動,形神兼備。在造型上不僅外形肖似逼真),而物象內在的氣韻更顯“神 ”,使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共鳴,仿佛能感受到畫中人物的呼吸與情感。
一個“嚇不怕、壓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菲德爾•卡斯特羅,其形象熠熠生輝,活脫脫地躍然紙上。圖像多維而立體,視覺張力直指人心,給觀者對生動畫面及其可能的意涵的馳騁空間,賦予了圖像更加多維的意義取向,體現出宏大氣魄和渾厚雄強的時代精神。
卡斯特羅畫像的張力使我震撼,它不僅僅是一幅畫,更像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個時代的縮影,它傳遞著力量與信念,讓人不禁對這位歷史人物肅然起敬。
[4]■ 王菊人繪制巨像
在武漢聲援古巴革命的緊急任務中,建築系教師王菊人臨危受命,僅用12小時創作出震撼全城的卡斯特羅巨幅畫像。這位清華建築系高材生、梁思成門徒,以建築制圖的精準結合水墨寫意的狂放,將傳真照片轉化為政治圖騰︰排筆勾勒的虯髯暗藏鋼筋鐵骨,枯墨皴擦的面龐凝練革命風雷。畫像在游行中引發轟動,其藝術張力源自跨學科的深厚積澱——既含西洋素描的解剖結構,又具國畫“氣韻生動”的美學追求。這位隱身工科院校的繪畫奇才,以建築師的理性與藝術家的激情,在畫布上,刻下了一代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印記。身為機械專業學生的敘述者,由此生出對跨界大師的深切向往。
—————
一種震撼人心、充滿感染力、激發好奇心的力量驅使著我迫切地想要揭開謎底,究竟是哪位藝術家的妙手繪制出了那幅令人矚目的卡斯特羅巨幅畫像?
這幅畫像不僅以其巨大的尺寸和生動的色彩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更以其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和深刻的政治意義,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據傳言稱,學校接到了上級一項特別的政治任務,那就是為了表達對古巴新生革命政權的支持,武漢將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游行活動。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游行,而是一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任務。學校領導為此專門召開了一個專題會議,並決定成立一個由美術教研室和制圖教研室專門教師組成的繪畫小組,負責繪畫支持古巴革命的游行宣傳畫。
然而,繪畫小組提交的兩幅作品均未獲得校領導會議的通過。
時間緊迫,距離游行開始只剩下短短的12個小時,重新繪制的時間迫在眉睫。就在這關鍵時刻,有人推薦了一位名叫王菊人的建築學教師。
王菊人傍晚才臨危受命,但他並沒有急于動筆,而是首先仔細地了解了上級和領導的具體要求,並深入學習了卡斯特羅的背景資料,同時認真研究了上級單位提供的卡斯特羅的參考傳真照片。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小時都顯得格外寶貴。那些協助王菊人老師的助手教師們焦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夜已深至十一點,王菊人終于手持特大號的排筆,飽蘸墨汁,如畫似寫,縱橫勾勒,筆走龍蛇,潑墨處密不容針,布白時曠能跑馬,線條流暢,簡樸靈動,揮灑自如,筆觸縱橫,墨濕時淋灕甜暢,墨枯時如古松臨風,施以淡彩,其畫如西洋寫實,又具國畫寫意,……
直到凌晨四時,他完成了點楮之筆,巨幅畫像終于落成。校領導得知消息後趕來評審,最終一致通過了這幅作品。
第二天的游行中,我校的這幅巨幅畫像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吸引了無數目光,成為了游行隊伍中最耀眼的明星,讓所有參與者都為之振奮。
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王菊人深厚的繪畫功底,更體現了他對任務的深刻理解和對藝術創作的無限熱情。他的作品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更在精神層面上激發了人們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
在進一步的了解中,我得知王菊人這位多才多藝的建築學老師,早年曾在享有盛譽的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學習,畢業後又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研究生深造,師從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
他在建築學領域不僅有著深厚的造詣,而且在作為建築學基礎技能之一的建築畫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盡管如此,同事們往往只了解他在建築學方面的成就,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繪畫藝術上同樣技藝精湛。他在素描、水彩、油畫、國畫等多種繪畫技藝上均有卓越表現,堪稱繪畫界的翹楚。
王菊人不僅能夠精準捕捉人物的神態與氣質,還能巧妙運用線條,光影,色彩和點面筆觸,將人物形象與精神內涵完美融合,點楮之作,呼之欲出,創作出既具有歷史價值又充滿藝術魅力的作品。
王菊人在建築專業任教,而我卻就讀于機裝機械設備安裝)專業,我什麼時候能見到王菊人老師,並受教于王菊人老師呢?這是我心中的一個夢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5]■ 受教于王菊人老師
20世紀50年代末,因政策偏差與自然災害,國民經濟陷入困境。中央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在此背景下,我校機裝專業兩班80人中僅存25人,並入工民建專業。兩年機裝學習完成機械制圖、材料力學等18門課程,轉入工民建後增設建築學、鋼筋混凝土結構等21門新課,構建橫跨機械與建築的復合知識體系。考綠君子有幸師從清華建築系出身的王菊人老師,使我們在饑饉年代獲得超越專業壁壘的學術滋養,這段特殊時期的跨學科轉型,成為一代人在逆境中重構知識圖景的縮影。
—————
五十年代中後期,盲目的“超英趕美”,浮夸風、“共產風”,自然災害,以及國際上甦聯和美國對我們的圍堵,導致了國民經濟的嚴重困難。這一時期,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困難程度,糧食不夠饑腸轆轆胸悶腸鳴,頭昏眼花步履如醉,那種“棒子粟糧瓜菜代,腫了大腿腫腦袋”的感受,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是很難想象的。
中央確定了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毛澤東指出︰搞社會主義不要那麼急,不要務虛名而招實禍,要大搞調查研究。
貫徹八字方針,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壓縮重工業生產。實行工業企業的關停並轉,精簡職工和城鎮人口。從1961年1月至1963年6月,全國城鎮人口就減少了2600萬人,周恩來當時說,下去這麼多人,等于一個中等國家搬家,這是史無前例的。(參考《中共黨史簡明詞典》)
由于三年自然災害又稱困難時期)國家進行調整政策,政策精簡的主要對象是1958年以後來自農村的新職工和新學生,精簡下來後,動員他們回到各自的家鄉,參加農業生產。
我們機裝專業,機裝202和機裝203兩個班原來共有80人,減去來自農村的回鄉同學和部分參軍的同學後還剩25人。學校根據當時的國民經濟形勢和學校具體情況將我們原機裝專業的兩個班調整合並,編入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簡稱工民建)。
1959年1961年2年在機裝專業學習完成了18項課程︰語文、政治、物理、化學、代數、幾何學、三角學、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金屬學與金相學、機械制圖、俄語、測量學、電工學、體育、金工實習。
1961年1963年工民建專業將要開設課程項目有21項︰建築工程制圖、建築力學、建築學、美術、鋼筋混凝土結構學、磚石結構、木結構、鋼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築工程材料、建築工程經濟、政治經濟學、房屋采暖給排水與衛生設備、建築工程施工技術、建築工程施工組織與計劃、建築工程概算、建築工程預算、建築工程機械、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合計四年學習了完成了39門課程。
教授我們建築學的老師正是王菊人,我有幸拜在王菊人門下,受教于王菊人老師。
喜歡196307出道馬鞍山cjz請大家收藏︰()196307出道馬鞍山cjz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