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出道馬鞍山,入職生涯的早期階段,有幸在支援設計院工作中,在那里我見證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中,有一件事情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一次指揮部組織的工程經濟活動分析會議上,所提出的一組令人矚目的數字。
該據數據顯示,在現場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對設計圖提出的修改和合理化建議,竟然佔到了總投資的13.8。
更令人驚訝的是,我所在單位的設計修改和合理化建議,竟然佔到了會戰單位的53。
這背後,我單位的八大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們,他們站在設計修改和合理化建議的前沿。
在這些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中,黎書堯工程師和錢昭籍技術員無疑是最為突出的,他們的設計修改和合理化建議數量最多,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那個時代,設計修改和合理化建議並沒有帶來物質上的獎勵,也沒有專利和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它們僅僅是對建設工程質量的保證,是我們單位技術能力的一種體現,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種榮譽。
然而,這無疑也給從事專業設計的設計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設計院邀請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參與設計,是為了借助施工單位豐富的現場經驗,以期改進設計院的工作。
那個年代,是比、學、趕、幫、超的年代,是見先進就學習,見後進就幫助的年代。在那個時代,技術成果上的榮譽和尊嚴是無上的榮光。
黎書堯工程師和錢昭籍技術員他們憑借自己的能力、經驗和水平,完全有能力擔當起支援任務。
然而,我呢?我只是一個剛剛從學校畢業的中專生,對專業設計一無所知,滿腦子空白,腹中無墨,筆下無物。我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巨大壓力,這種壓力讓我感到惶恐。
黎書堯工程師並非完美,他不修邊幅,頂著滿頭從不梳理的華發,穿著一身質地很好但皺皺巴巴的衣服, 著一雙滿是泥塵的皮鞋,褲腿一長一短,襪子一正一反。他要不是鼻梁上那副眼鏡,很難想象他會是個讀書人。
他的軼事有時讓人忍俊不禁。
在大食堂排隊買飯時,黎書堯低頭看書,到了窗口,炊事員問他︰“拿碗來那時都是自備碗筷)。”
黎書堯隨手遞上書包。炊事員翻遍書包,全是書,沒有碗筷。
幸虧排在黎書堯後面的同事為他遞上一個碗。
炊事員問︰“要什麼菜?”黎書堯全神貫注于書本,頭也不抬︰“250號18圓25nsi鋼相當于現在c25混凝土,直徑18毫米n錳si 鋼筋)。”
炊事員听得一頭霧水,遞了一碗光米飯出來說︰“二百五”。
大家哄然大笑,黎書堯頭也不抬,隨手遞上兩塊五的菜飯票,其實一碗米飯也就四分錢而已)只管看書接過沒有菜的光米飯,事不關己地轉身走了。
炊事員只得把多余的菜飯票交還給排在黎書堯後面的同事。
……
黎書堯常常目不離書,手不離卷,有一次,他邊走邊低頭看書,不小心撞在路邊的電線桿上,黎書堯頭也不抬說聲︰“對不起,對不起!”路邊觀者哄然大笑,他卻渾然不知,揉揉前額繞過電桿,繼續津津有味地看他的書走他自己的路。
……
黎書堯年近四十,尚未婚配,這讓領導和同事們都為他著急。
領導給他介紹了一位越劇演員,這位越劇演員對他在技術上的成就非常仰慕。
然而,在一次約會中,越劇演員溫柔婉約地與他交談,黎書堯卻低頭不語,目無他人,在工作手冊頁面紙上寫畫一些誰也不認識的“天書”。
越劇演員自覺無趣,甩袖而去,黎書堯卻毫無所覺,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天書”中,一段美好的姻緣就這樣給毀了。
後來,黎書堯與醫院的一位專家主任醫師喜結連理,對于好人來說,錯過一次好的,上蒼卻給了一個更好的!這是後話。
黎書堯平時沉默寡言,言辭木訥,但在設計院的方案討論會上,他卻一反常態,對問題的分析,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言辭流利,其結論常常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設計院的專家和工程師們無不贊嘆稱好。
在設計院工作的這段日子里,黎書堯那種工作學習專心致志、忘我投入的精神,和工作學習態度,對我產生了深刻影響,促使我對專業技術領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喜歡196307出道馬鞍山cjz請大家收藏︰()196307出道馬鞍山cjz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