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辦公室很小,只能放一張供四人坐的桌子。
當下餐館的布局大致如此。
後廚很快統計完畢,
這些魚賣了二十塊一毛九!
一天的收入幾乎等于一名學徒工的工資。
余經理笑著說︰"楊師傅,您每天下午來一趟就行,確定好第二天的菜品種類。”他忽然板起臉,語氣嚴肅︰"不過您得堅持下去,可別干兩天就撂挑子。
要是有急事,一定要提前告訴我們!"
楊建設笑著回應︰"經理您放心,我心里有數。”
余經理又說︰"楊建設同志,歡迎加入玉華台。”楊建設保證道︰"我會好好工作的。”
余經理接著說道︰"楊師傅,為了方便您工作,這輛三輪車就給您用了。”這消息讓楊建設有些意外。
余經理熱情地送他們出門。
楊建設笑著問葉大爺︰"您的三輪車值多少錢?我給您錢。”葉大爺哈哈一笑︰"楊師傅,你發現了?"楊建設點頭︰"玉華台肯收我,肯定是因為您的緣故。
這麼貴重的東西,我怎麼能隨便拿走?"
葉大爺高興地說︰"楊師傅,拿著吧,這是上次那條大草魚贏來的賭注!公家的東西,不是我自己的。”楊建設驚訝︰"公家的東西更不能要!"葉大爺更加滿意︰"楊師傅,我沒看錯人!"
葉大爺解釋後,楊建設才明白,在那個特殊年代,工廠生產需要計劃指標,誰的指標多就越受重視。
工人們比的是福利待遇,而廠長們則比拼在上級部門的地位。
葉大爺雖然影響力不小,但為老下屬爭取指標也並非易事。
他退下來後,在老友面前說話更不容易。
幸虧楊建設帶來的兩條魚,幫他贏得機會,順利拿到了指標。
葉老爺子從不居功,對老部下們說道︰“這輛三輪車來源正當,全是大家伙兒湊零件拼裝而成。
掛靠在玉華台名下,指定給楊建設使用,完全合規。
這些零件皆出自不良品,堪稱純手工打造。”
楊建設長舒一口氣︰“葉爺,我這回可是撿了個大便宜!”
葉老爺子笑得爽朗︰“誰佔便宜誰吃虧,誰能說得清?不過,楊師傅,您是我的貴人啊。”
楊建設哪敢承這個名號?這葉老爺子分明是個老領導,即便退下來,也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當年那位總設計師三起三落的例子還歷歷在目。
有了這輛三輪車,一切都好辦了。
掛的是玉華台的名頭,誰來了都說不出個不字。
楊建設把女兒小樂樂安置在車斗里,小姑娘開心得直喊。
父女倆照例逛完市場回家時,整條胡同都轟動了。
孩子們有的跳皮筋,有的跳房子,有的玩彈珠,還有幾個小子比賽滾鐵環。
每個時代的童年都有獨特的記憶,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可當楊建設騎著三輪車回來時,孩子們全都圍上來,睜大眼楮看著。
楊建設沒趕他們走,鄰里之間本該互相照應。
別的大院都好,唯獨他們這個院子——哎!
楊建設不敢將三輪車放在胡同外,直接提進院子。
要是被調皮的孩子們放了氣,可就麻煩了。
照例請來老太太陪小樂樂玩。
“奶奶,我今天成了玉華台的正式職工啦!”
聾老太太大喜過望。
建設,慢慢說。”
楊建設在廚房忙碌時,與身旁的老太太閑聊起來。
小丫頭樂樂趴在聾啞的老太太身邊,好奇地看著父親做菜。
“我天天釣魚,前幾天踫見個釣友,是位大領導。”
“他有門路,幫我安排了個差事。”
“今兒算是正式上班了。”
“咱家門口那輛三輪車,是單位配給我的。”
“啥?還有三輪車?”老太太驚訝地咂嘴,為楊建設感到開心。
“好孩子,要好好干。”
“別辜負了領導的信任。”
楊建設笑著說︰“知道的。”
“奶奶,您今天跟誰說話了?”
老太太嘆氣道︰“還能跟誰。”
“婁曉娥拉著許大茂去醫院了,到現在沒回。”
“易家的從醫院回來就哭,怎麼勸都不停。”
楊建設愣了一下。
“那位大媽身體還好吧?”
老太太搖搖頭嘆息︰
“真是苦命啊。”
大媽身體並無大礙,
問題出在易中海身上。
穿越前,
楊建設就疑惑,
秦淮茹為何在槐花生下來後主動上環?
她是寡婦,又無男人,何必主動避孕?
後來見到易中海偷偷送糧給秦淮茹,
賈張氏意味深長地說︰
“這東西來路不正。”
賈張氏是什麼人?
極端自私自利。
只要能填飽肚子、有錢花,
她怎會在意東西的來源?
要知道,
她能把過世多年兒子的照片掛出來,
把家中布置成靈堂!
易中海是大爺,天天嚷嚷著幫賈家。
幾次大會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的行為讓人都以為他是賈家一員。
這樣的人公開幫賈家,鄰居們會說什麼?
絕不會多嘴。
可他偏要晚上偷偷摸摸地送。
若不是賈張氏發現,
會發生什麼?
楊建設幾乎確信易中海與秦淮茹之間存在不當關系。
易中海正值壯年,生育能力完好,而秦淮茹無奈選擇上環以自我保護。
若意外懷孕,後果將不堪設想。
秦淮茹上環間接表明二人交往頻繁。
否則,她無需采取此類措施。
當時,楊建設已懷疑易中海身體存疑,如同許大茂般,雖風流成性,卻無人懷其子嗣。
楊建設苦笑︰“奶奶,這事沒轍。”
聾老太太嘆息︰“易家年紀不小了,即便離婚,又有何益?”
老太太通透世事,關鍵時刻裝聾作啞,實則洞察秋毫。
若非遇到楊建設,她或許一直裝聾。
楊建設笑道︰“奶奶,他們哪有閑心搭理我?”
聾老太太一愣後開懷︰“你這機靈鬼,果然精明!”
楊建設大笑,局勢皆由他一手促成。
他無意害人,卻也不容他人算計。
易中海、傻柱、許大茂,就讓他們慢慢承受吧!
“奶奶、樂樂,開飯啦!”
小樂樂拍著小手問︰“爸爸,你做了什麼美味呀?”
楊建設笑著回答︰“今天我們吃鴨子!”
聾老太太驚訝地問︰“寶貝孫子,你這花錢是不是太大方啦?”
楊建設笑著解釋︰“奶奶,我今天賺了二十四塊一毛九呢。”
“買只鴨子,不算奢侈吧?”
聾老太太瞪大了眼楮︰“沒錯,沒錯!”
楊建設一天的收入,幾乎相當于秦淮茹一個月的工資。
買兩只鴨子,絕對說得過去。
老人家並不知道,
楊建設其實並沒有買鴨子,而是來自空間的產出。
他去市場,只是做個樣子罷了。
聾老太太叮囑道︰
“建設,錢財別外露。”
“可別讓院子里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知道你的收入。”
楊建設笑道︰
“奶奶,我還領工資呢,一個月三十六。”
“要是有人問起,您就這麼說。”
聾老太太開心地笑了︰“就你機靈!”
“哎呀,老婆子好久沒吃鴨子了。”
楊建設將炖得軟爛的鴨腿夾到老太太碗里,
“以後,您就多吃些!”
另一根自然給了小樂樂。
小家伙雙手都抱不住那大鴨腿,努力抱著,大口啃起來。
鴨腿炖得非常軟糯,聾老太太和小樂樂都能輕松咬動。
家里有一老一小,楊建設做飯時格外小心,辛辣食物基本不做。
就算做,也是微微帶辣。
聾老太太笑得眼楮都眯成一條縫。
她說得沒錯,確實很久沒吃鴨子了。
老太太每月的補貼只有八塊,獨自生活遠遠不夠。
不可能只買糧食和蔬菜,不買調料。
扣除這些開支,若再遇些緊急情況,想買點東西都難。
幾十年沒嘗過鴨子的滋味了。
皇城根下人都愛鴨子,起源于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遷都北方時,也將南方的鴨子帶到了這里。
華夏有兩個地方特別喜愛鴨子。
南北各有千秋,皇城根的人對鴨子情有獨鐘,每逢佳節必食鴨。
在物資短缺的時代,普通人家只有過年才能嘗到鴨肉。
楊建設在飲食上從不虧待自己,除了鴨子,他還做了兩道菜︰一道是蒜苗炒肉,另一道是鯉魚炖豆腐。
後者是他堅持不變的選擇,以此鞏固他人對他的認知——“釣王”。
畢竟,這樣能讓人相信他的食物來源無懈可擊。
在新華夏,擁有一技之長的人生活最為優渥。
例如易中海和劉海中,一個為八級鉗工,一個為七級鉗工,薪資高得驚人。
而釣魚,也是那個時代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此外,掌握廚藝的廚師同樣備受推崇,盡管當時他們的官方職稱僅為“炊事員”,“廚子”只是他們的自謙稱呼。
楊建設深知維持他人對他的固有印象的重要性,因為唯有如此,他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
看到小樂樂狼吞虎咽地吃肉,他勸道︰“丫頭,多吃些素菜和饅頭,喝點湯。”聾老太太卻笑著回應︰“誰家像你這樣天天過年的?敗家仔!”盡管嘴上數落,老太太吃得卻津津有味。
她心滿意足于孫子的能力和孝順,生活再無他求。
楊建設聞言也笑了,安慰老太太︰“奶奶放心。”
“我就直接給梁歡送過去啦!”
聾老太太听後更加滿意。
人生在世,圖的是什麼?無非一日三餐、家庭和睦罷了!
吃過飯後,聾老太太沒回北屋,而是留在楊建設屋里休息。
喜歡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