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602章 蘭州肅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602章 蘭州肅王

    自京師西直門而出,往西北方向而行約莫三千余里,便是隸屬于陝西布政司管轄的"臨洮府",並節制西北重鎮——蘭州。

    蘭州坐落于西北核心,自秦朝開始便是"聯絡四域、襟帶萬里"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塞",扼守"河西走廊"的門戶,地勢上南高北低,享有"黃河明珠"的美譽。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朱元璋封其十四子朱漗為肅王,藩國初定為陝西平涼府,後于洪武二十八年改駐甘州,乃是赫赫有名的"塞王"之一。

    因為手中握有的權柄過甚,朱漗于建文元年主動請求"內遷",並最終將封地定在了蘭州,自此肅王一脈便在這座西北重鎮繁衍生息。

    不過因為蘭州府的地理位置過于重要,直接節制塞外蒙古諸部,並且肅王朱漗本人在眾多蒙古部落的心目中威望甚重,導致其備受成祖朱棣的猜忌,俸祿待遇為諸王中排列末席。

    盡管肅王府早在宣德六年,將手中節制的"甘州右護衛"軍權交還中樞,手中僅剩下一支衛所用以維系王府安危,但依舊受到朝廷的猜忌。

    瓦剌留學生朱祁鎮即位之後,便曾多次以"備邊"的由頭,征調肅王衛官兵趕赴榆林鎮和寧夏鎮服役,以間接削弱肅王手中的軍權。

    不過即便如此,坐落于帝國邊疆的肅王仍未受到朝廷的信任,俸祿僅有可憐的"五百石",與秦王,晉王,楚王等宗室的萬石俸祿相差了整整二十倍。

    終有明一朝,肅王府的處境也是最為寒酸落寞的。

    ...

    ...

    已是之時,偌大的蘭州府城一片漆黑,唯有位于府城西北處的"肅王府"仍亮有點點燈火,勉強驅散了寂靜的黑夜,擁有一絲光亮。

    這肅王府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在前元蘭州州署衙門的基礎上予以擴建,佔地超過三百畝,同樣以三大殿為中心,承載著蘭州的最高權力中樞。

    借著頭頂的月色一路而行,越過承運門之後,便是歷任肅王寢宮所在的"存心殿",此刻忽明忽暗的宮燈下,隱約能夠瞧見一名面容有些消瘦的青年,赤裸著雙腳,坐在上首的王位上。

    或許是門窗未曾閉合,亦或者年久失修,夜間凜冽的北風竟不時吹進肅王寢宮,寒意逼人。

    "李伴伴,"半晌,青年有些沉重的聲音于宮殿中響起,微弱的語氣中滿是落寞的自嘲"王府的承運庫中可還有能夠變賣的物件.."

    "這眼瞅著就要到年關了。"

    聞言,一名在殿中默立多時的老太監便是微微躬身,操著沙啞的喉嚨澀聲道"還請王爺放心,奴婢已是安排妥當了.."

    "在等個十來天的功夫,王爺您的俸祿,也就該送到了.."

    嘶。

    此等對話若是被外人知曉,定然會瞬間引起軒然大波,堂堂宗室藩王,居然淪落至要靠著變賣府中物件過年的境遇?

    這處境,怕是比之尋常的士紳富商還要不堪吧。

    自初代肅王朱漗就藩以來,這肅王府便不受大明天子的待見,俸祿待遇一直是諸王中最差的。

    永樂元年,成祖朱棣在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之後,為了避免留下口舌,也為了收攏諸王手中的軍權,對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宗室藩王們肆意封賞,唯獨漏過了在西北邊塞,手握重兵的肅王朱漗。

    不僅如此,因為蘭州位于帝國西北邊陲,糧餉轉運很是麻煩,肅王府的俸祿也由成祖朱棣規定的"一千石",轉而變更為宣德年間的"五百石"。

    直至嘉靖皇帝即位,方才實在看不過去,將肅王府的俸祿恢復為"一千石"。

    也正是由于"囊中羞澀",肅王一脈自朱漗開始,便子嗣單薄,歷史上曾先後三次發生"絕嗣"的情況,險些國除。

    嘖。

    失魂落魄的吧唧了一下嘴之後,坐在王位上的青年喃喃自語,眼神空洞"外人都說天子性情冷血,對待我們這些宗室刻薄寡恩,但本王卻覺得他還算不錯.."

    "起碼沒有拖延,順利的讓本王襲爵了.."

    他叫朱識,乃是上任肅王朱紳堯的嫡長子,于萬歷四十二年封為世子,並在天啟元年襲爵,成為大明的第十二任肅王。

    "王爺所言甚是。"聞言,被稱之為"李伴伴"的老太監便是滿臉認同的點了點頭,心中也不由得感慨起來。

    一般來說,朝廷為了節省開支,在前任宗室藩王病故之後,通常不會第一時間允準"世子"即位,而是以各種各樣的由頭,拖上幾年之後,方才允其襲爵。

    但興許是眼前的朱識與當今天子年紀相仿,僅差一歲的緣故,那位在市井間被詬病為"冷血"的年輕天子卻是沒有做半點耽擱,十分痛快的讓朱識襲爵,並領到了俸祿。

    若非如此,他們肅王府恐怕真的要靠著變賣府中物件度日了。

    "馬場那邊,可都點驗完了?"

    "這眼瞅著就到年關了,切莫讓手底的人偷奸耍滑.."

    悵然許久,存心殿內的沉默再度被打破,年僅十八歲的肅王朱識轉而朝著自幼看管自己長大的心腹伴當詢問道。

    他們肅王府之所以自國朝初年開始,便被歷任大明天子所忌憚,除了蘭州這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戰力剽悍的"肅王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肅王府節制的諸多馬場。

    不同于由大明戶部和御馬監提督的馬場,這些分布在黃河上游,天然水草豐足的馬場乃是他們肅王府為數不多的"私產",而且戰馬的質量遠遠優于朝廷那些參差不齊的劣質馬。

    正統年間,在"土木堡之變"過後,景泰皇帝下令天下宗室"勤王",諸王皆是以錢貨搪塞,唯有彼時的肅王朱贍焰當即上供三千匹戰馬,兵在"肅王衛"抽調五百精銳,趕赴京師。

    只可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肅王府與朝廷之間的關系一直有些緊張,這些生長于天地間,品種不斷被改良的戰馬也未能應用于邊軍,只能廉價的作為"牲畜",用作和民間商人貿易之用。

    "殿下放心。"

    "奴婢已是安排妥當。"

    "另外,奴婢已然按照您的意思,將奏本送至京師.."片刻之後,老太監如鬼魅般的聲音于宮殿中幽幽響起,神情頗為恍惚。

    如今遼東戰事吃緊,朝廷正是需要戰馬的時候,只希望紫禁城中的那位年輕天子,能夠放棄過往百余年時間里,朝廷對他們肅王府的偏見。

    他們肅王府,實在是太窮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02章 蘭州肅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02章 蘭州肅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