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600章 平遼鐵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600章 平遼鐵騎

    犁庭掃穴!

    即便心中曾無數次幻想此等戰果,但當"犁庭掃穴"的字眼由天子口中道出的時候,暖閣內的諸將們仍覺得呼吸一促,渾身上下猶如雷擊,忍不住顫抖起來。

    自努爾哈赤于遼東崛起,趁著大明軍民百姓于撫順"互市"之際,毫無征兆的血洗了這座軍事重鎮,敲響了遼東戰場的喪鐘之後,此等念頭便無數次在大明將士的心底回蕩。

    只可惜,如今大明的國力早已無法和成化年間相提並論;而建州女真也在李成梁間接的"扶持下",形成了氣候,不再是被任意拿捏的弱小部落。

    整整七年的時間過去了,朝廷始終未能在遼東對不可一世的女真人予以沉重的打擊,甚至還被其吞並了扎魯特部,失去了一個對大明忠心耿耿的"盟友"。

    不過"犁庭掃穴"這個念頭,依舊被無數遼東兒郎深埋心底,默默等候著那一日的到來。

    "陛下,萬萬不可。"

    不知過了多久,暖閣中的沉默被一道有些急促的聲音所打破,不過說話之人並非是遼東經略熊廷弼,而是作為"天子家奴"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

    "京師乃是大明的權力中樞,燕山腳下更有我大明歷代先帝的皇陵所在,焉容建奴逞凶肆虐!"

    "還請陛下三思吶!"

    作為大明之主,朱由校可以"刻薄寡恩"的針對國朝勛貴,也可以"冷血"的對待宗室藩王,但卻萬萬不可無視大明皇陵。

    假若關外的建奴真的被天子一語成讖,出現在燕山腳下,並對大明皇陵造成了破壞,只怕大明的國本會瞬間動蕩不安,西南諸省的土司們也會順勢揭竿而起。

    畢竟在這個時代,皇陵對于一個正統王朝的意義,幾乎可以大于一切。

    "大伴勿慌。"

    "皇陵皆是朕的先祖,朕自是不會允準建奴破壞襲擾。"

    望著眼前磕頭如搗蒜的心腹內侍,朱由校冷峻的眼神中也是涌現出一抹柔和之色,揮手喚起了滿臉驚惶,甚至有些哭腔的王安。

    他就算在不按常理出牌,但也不可能任由建奴在薊鎮逞凶,而無動于衷。

    更何況建奴都已經打到大明皇陵所在的地方,足以說明已是撕破了薊鎮的防線,隨時有可能兵臨北京城下了。

    "朕會授意洪承疇和盧象升兩位卿家,緊急整飭薊鎮,操練當地行伍,必要時可從宣大兩地抽調兵力,填補眼線關隘。"

    "但熊卿家坐鎮遼東,也當給予女真人必要的壓力,令其不敢隨便傾巢而出。"說到最後,朱由校將話題重新代轉移回遼東。

    遼陽游擊曹文詔的舉措雖是值得稱贊,但僅僅是在寬甸六堡駐軍,還不足以令努爾哈赤如臨大敵,畢竟赫圖阿拉本就修建于群山之中,天然擁有著"易守難攻"的優勢,僅憑曹文詔一己之力,怕是難以深入。

    在正面方向,集結了遼東精銳所在的沈陽城,還是要想辦法,令女真人感受到被壓迫的危機感。

    堵不如疏。

    最好的防守永遠是主動進攻,唯有攻守徹底扭轉,大明方才能夠贏回在遼東戰場的主動權,肆意蠶食建州女真的生存空間。

    "陛下所言甚是,臣已按照陛下的吩咐,在遼鎮各地選拔精銳老卒,操練精銳騎兵,以便來日能夠突襲赫圖阿拉。"在朱由校欣慰的眼神中,熊廷弼像是如夢初醒一般,匯報起"精銳騎兵"的近況。

    昔日"薩爾滸之戰"的教訓已是足夠深刻,遼東狹窄的地形並不利于大軍在多個方向同時進軍,只能寄希望于集中精銳兵力,正面擊潰以騎射見長的女真建奴。

    "愛卿覺得,這些騎兵們還需要多久,方才能夠發揮用場?"盡管內心十分清楚"過猶不及"的道理,但年輕天子仍是忍不住出聲詢問道,目光很是殷切。

    "這.."

    聞听此話,一直在侃侃而談的熊廷弼臉上頓時露出了一抹為難之色。

    他雖然從去年春天的時候,便開始籌措組建人數約莫在兩萬上下的精銳鐵騎,但因自身事務繁忙的緣故,這練兵之事一直是由巡撫周永春負責,他還真不太清楚具體情況。

    "敢叫陛下知曉,"見遼東經略熊廷弼面色遲疑,心中知曉癥結所在的祖大壽便主動起身,硬著頭皮回稟道"我大明馬場蓄養的戰馬質量參差不齊,通常需要十中選一。"

    "至于騎兵的日常訓練,隊列沖鋒,通常也需要個兩三年的功夫。"

    "末將斗膽,恐怕我大明的鐵騎至少要在操練一年,方才初步具有野戰的能力。"

    作為有實無名的"遼東將門之首",他對于騎兵操練的情況再清楚不過,畢竟他們祖家之所以能夠在遼東諸多將門世家中擁有超然的地位,靠的不就是昔日那些碩果僅存的"遼東鐵騎"嘛。

    "戰馬的事情,朕會想辦法解決。"悶聲點了點頭之後,朱由校的心情也不似之前那般激動,甚至可以用沉重來形容。

    盡管太祖朱元璋在開國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馬政制度,以至于在洪武朝連續發動了十余次的北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馬政制度漸漸崩潰,民間蓄養戰馬的百姓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堪重負,積極性驟然下降,使得大明戰馬的數量和質量也是與日俱減。

    時至如今,大明僅有遼鎮尚且能夠勉強拼湊出數萬匹戰馬,以組建精銳鐵騎,並且其來援也大多是通過與蒙古部落"互市"而來。

    至于其余鞏固大明邊陲的軍事重鎮們,軍隊均以步卒為主,僅有游擊以上的將校們能夠騎乘戰馬,而這個問題,已是困擾了大明數十年之久。

    "對了,幾位卿家在回到遼東之後,當注意一下鴨綠江對岸的朝鮮。"

    "切莫大意。"

    約莫小半炷香過後,朱由校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朝著眼前的心腹們叮囑道。

    他這兩日的不安,愈發強烈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00章 平遼鐵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00章 平遼鐵騎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