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457章 欲揚先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457章 欲揚先抑!

    "王本兵,稍安勿躁.."

    見官廳內的氣氛有些僵硬,次輔劉一便輕咳一聲,適時打起了圓場,並以眼神呵退準備"煽風點火"的張問達等人。

    孫承宗雖然是由他親自舉薦給天子,但薊鎮肩負戍衛京畿之地的重任,焉能玩笑?

    例如他們早些時候剛剛議定的李養正,好歹是真真切切在漕運辦差多年,並且巡按兩河,取得的政績有目共睹,方才能夠擔此重任。

    至于"帝師"孫承宗,不過是曾給前任大同巡撫做過幾年幕僚,並在當地生活過幾年而已,談何"熟知兵事"?

    "一時激動,次輔莫怪.."

    王在晉的性格雖是有些直接,但也明白次輔劉一話里話外的"袒護",故而趕忙拱手落座,但眼神依舊堅毅,令其身旁的畢自嚴苦笑不已。

    "如若朝中暫無合適人選,不若由遼東經略或者武臣代掌?"

    就在首輔方從哲輕咳一聲,準備打破官廳中僵局的時候,負責官員升遷的吏部尚書周嘉謨突然話鋒一轉"老朽記得,去年的時候,朝中便有過此等提議.."

    嘩!

    如若說剛剛王在晉對于"帝師"孫承宗的不屑還算有跡可循,眾臣多多少少有些心理準備;那麼天官周嘉謨的言論,無異于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塊巨石,瞬間便引來了一片嘩然之聲,就連首輔方從哲和兵部尚書王在晉也目瞪口呆。

    這還是他們印象中,為官一絲不苟,性情有些木訥的吏部尚書嗎?周嘉謨居然會主動舉薦朝臣了?

    而且如若僅僅是由遼東經略兼領倒也罷了,畢竟在女真建奴崛起之前,朝廷從未單獨設立過"遼東經略"一職,而是常設"薊遼總督",負責督薊遼保定等地軍務。

    薊遼總督名義上可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撫,以及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

    去年春天,朝廷取得了自"薩爾滸之戰"過後的首次大捷,有功將士均是獲得了相應的賞賜,唯獨經略熊廷弼封無可封,僅僅被天子賞賜了些許銀錢。

    故而若是朝中沒有合適人選,念在熊廷弼過往取得的功績上,令其兼領薊鎮倒也無妨。

    但單獨提及武臣代掌是什麼意思?這是要重現五代十國的舊事,以武將執掌一鎮民生軍務嗎?

    "荒謬!"

    或許是覺得此事過于不可思議,性格有些古板的朱國祚頓時怒不可遏,天子就不怕"養虎為患"嗎?

    難道昔日"遼東總兵"李成梁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見官廳中有人挑頭,左都御史張問達,大理寺卿鄒元標等人也是出聲附和,態度十分堅決。

    因為雙方態度意見相左,不少作壁上觀的朝臣們紛紛將目光投向理應在此事上最有發言權的兵部尚書,默默揣摩著這位"帝黨"的心思。

    在面紅耳赤的朱國祚左側,一襲緋袍的何宗彥同樣面色不善,此舉與他一向遵循的"禮法"大相徑庭。

    不過他終究還算沉穩些,沒有貿然做聲,以免激化矛盾,但仍不忘冷哼一聲,表達心中的不滿。

    "天官覺得,何人能夠擔此重任?"在身旁諸多朝臣神色各異的注視下,兵部尚書王在晉斟酌片刻,終是緩緩開口,但眼神依舊存疑。

    這位為官數十載的吏部天官,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

    "敘州知府洪承疇有勇有謀,曾在數萬叛軍的圍剿下力保府城不失,或可擔此大任.."

    聞言,吏部尚書周嘉謨的臉色愈發苦澀,但仍不忘將天子剛剛交代下來的"人選"公之于眾。

    嘶。

    倒吸涼氣的聲音驟然于官廳中響起,眾臣紛紛于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

    原來如此!

    難怪老成持重的吏部尚書周嘉謨會突然提議商討薊鎮總督的人選,甚至舉薦以武臣代掌薊鎮。

    這分明是為了"欲揚先抑",先以武臣代掌薊鎮的提議引起眾人的警覺和不滿,隨後順勢拋出敘州知府洪承疇。

    無需多說,這一切的背後,定然是天子的意思。

    畢竟那洪承疇,可是天子親手提拔的心腹重臣,在敘州的所作所為有目共睹,對于民生和軍事均是有所涉獵。

    除卻資歷尚淺之外,倒是完美符合眾人對于"薊鎮總督"的期許。

    "那洪承疇能夠在短短數月的時間里便令敘州府煥然一新,確實有幾把刷子.."幾個呼吸過後,次輔劉一神色復雜的點頭道,並扭頭看向身旁的內閣首輔,眼神晦暗不定。

    從去年五月,薊鎮總督文球致仕開始,天子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不斷試探他們這些朝臣的"底線",甚至流露出以武臣代掌一鎮的意圖。

    可誰能料到,天子這一切看似有些荒誕的行為,居然是為了給遠在千里之外的敘州知府洪承疇"造勢"?

    "或是可試上一試。"作為百官之首,方從哲自是不會公然違抗天子的意志,更何況那洪承疇在敘州府的所作所為確實值得稱贊。

    "王本兵,你的意思呢?"雖說隨著兩位閣臣先後表露態度,此事基本已成定局,但負責主持廷議的周嘉謨還是要征詢一下兵部尚書的意思。

    "可行。"遲疑片刻之後,王在晉終是收起了剛剛的鋒芒,點頭表示同意。

    相比較紙上談兵的"帝師"孫承宗,以及打破大明兩百余年以來的舊例,令武臣代掌一鎮軍務,他寧願選擇曾在西南證明過自己的洪承疇。

    更何況這薊鎮不比千里之外的遼鎮,洪承疇但凡有些"名不副實",他都可第一時間知曉,並上奏天子予以裁撤,總不會鬧出一事無成的笑話。

    但若是那洪承疇確實像傳聞中一樣有勇有謀,這戍衛京畿重任的薊鎮便極有可能重蹈"京營"的覆轍,淪為天子手中的"親軍",從而間接削弱他這位兵部尚書手中的權柄。

    想到這里,兵部尚書王在晉的臉上便涌現了一抹掙扎,有些茫然的看向愈發暗沉的窗外。

    天子對于"軍權"的掌控,可是越來越強烈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457章 欲揚先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457章 欲揚先抑!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