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372章 攪混水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372章 攪混水下)

    三月初十,諸事不宜。

    穹頂低垂,霧蒙蒙的雲層籠罩在京畿之地的上方,瞧上去好似大雨傾盆,但位于崇文門內的通政司署衙外仍是人滿為患。

    盡管坊市被擠得滿滿當當,但擁擠的人群卻顯得很是沉悶,氣氛很是詭譎,偶爾響起的竊竊私語聲也很快便被一道道凌厲的目光所制止。

    "肅靜!"

    半晌,通政司署衙的大門被緩緩推開,身著青色官袍的經歷司使阮大鋮在十數名差役的簇擁下,踩著沉穩的步子,立于巍峨的匾額之下。

    "經天子恩準,凡有朝中六部及其余署衙行走經歷者,皆可往戶部署衙報名,晉為各地稅課司大使。"

    "此外,各地吏員,通過考試者,也可擔任稅使,直接受戶部統率。"

    不同于昔日宣布"重建稅課司"時的意氣風發,眼下的阮大鋮竟是聲音蕭瑟,本就不算魁梧的身軀也隱隱有些佝僂之感,于春寒料峭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很顯然,這位最是善于見風使舵,于士林間頗有爭議的"東林叛徒"也清楚朝廷"由吏轉官"的決定,意味著什麼。

    嘩!

    聞听這兩日的"流言蜚語"終是成了定數,街道上的人群中頓時爆發了震耳欲聾的驚呼聲,令遠遠躲在街道盡頭看戲的百姓們大驚失色,更有牙牙學語的孩童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嚇得嚎啕大哭。

    天子竟然如此"荒唐",公然放棄了國朝兩百余年以來的"規矩",絲毫不顧及朝中大臣以及天下所有讀書人的感受。

    "各路提塘官上前。"

    今日天氣不佳,兼之氣氛實在有些沉悶,心中抑郁的阮大鋮也懶得再耍些"威風",言簡意賅的招了招手。

    "見過大人。"

    署衙外不遠處,早已等候多時的提塘官們聞言,紛紛異口同聲的拱手應是,並主動上前一步,自阮大鋮身後吏員的手上,接過沉甸甸的邸報。

    雖然只是一個照面,但這些提塘官們卻發現了眼前吏員臉上的異樣,及其眼眸深處壓抑不住的光彩。

    是了。

    這些吏員們在通政司蹉跎多年,對于朝廷各項國策多有涉獵,縱使用"見多識廣"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如今朝廷復建稅課司,允準"由吏轉官",只怕這些吏員們得空便會前往戶部報名。

    如若沒有意外,只怕用不了多長時間,這群吏員們便會搖身一變,成為直屬于戶部統率的"稅課司大使"。

    雖然品秩不高,不過是個從九品的差事,但起碼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員",地位水漲船高。

    更何況,以當今天子對于"稅課司"的看重,提高這些"稅課司大使"的品秩,早晚是時間問題罷了。

    一時間,這些本是負責頒布邸報的提塘官們也是有些恍惚,心中琢磨著自己是不是也要重新謀個差事了。

    畢竟他們走南闖北多年,也積攢了不少見識,經驗絲毫不亞于尋常吏員吶。

    ...

    ...

    轟隆!

    晌午過後,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驚雷,鉛雲重重的京師終是迎來了一場瓢潑大雨,並順勢洗去了空氣中的浮躁和沉悶。

    國子監作為歷朝歷代的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其歷史可以追溯至晉武帝司馬炎使其創建的"國子學",後于隋煬帝時期,改名為"國子監"。

    蒙元鐵騎問鼎中原之後,為了彰顯自身的身份,還額外設立了"回回國子監"以及"蒙古國子監",並與孔廟和貢院相對。

    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按照兩京制度,于南京和北京分別設立"國子監",作為管理天下學舍的衙門,平日里也聚集了來自于大明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從此學習。

    此刻,國子監的學生們正齊聚于偌大的庭院中,聚精會神的听著上首祭酒的話語。

    "凡我國子監生員,皆可直接往戶部報名,優先錄取選用,擔任稅課司大使。"

    "此外,得蒙陛下恩準,我國子監生員出仕,品秩為正九品。"

    一語作罷,全身上下早已被大雨淋濕的國子監士子們頓時一陣嘩然,再也沒有往日的鎮定自若,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肅靜!"

    望著眼前好似"原形畢露"一般的學生們,上首高台處的"祭酒"也不由得高聲呼喝,但其沙啞的聲音,瞬間消失在喧囂的吵鬧聲中。

    見狀,這名保養極好,瞧上去不過五十余歲的國子監忌酒只能不甘的跺了跺腳,轉身下了高台。

    "劉大人辛苦了.."

    未等國子監忌酒走出太遠,一道略有些熟悉的呼喝聲便令其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並轉身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尋去。

    只片刻的功夫,幾名身著常服,渾身上下被雨水淋濕的"讀書人"便邁步行至游廊中,一臉溫和的看向面色仍有些漲紅的國子監忌酒。

    "見過閣老!"

    一聲略有些意外的驚呼過後,這劉忌酒便一臉激動的朝著眼前的東閣大學士韓行禮。

    在韓身後,則是督查院左都御史張問達,大理寺卿鄒元標等"東林魁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哎,師兄,你我何必這般俗套。"

    見狀,韓趕忙快走兩步,挽住了劉忌酒的臂膀,笑容愈發溫和。

    許是"故友重逢",這平日里養氣功夫極佳的劉忌酒竟是從眼眸處擠出兩行熱淚,悲戚道"閣老,世道不公吶!"

    他作為東林出身的讀書人,內心本就對于天子想要"收稅"的舉措多有不滿,但礙于天子威望甚重,手中又有赫赫兵權,只能在心里不斷安慰自己,人微言輕。

    但誰能料到,他們讀書人的"忍讓",非但沒有換取天子的"理解",反倒是迎來了更加咄咄逼人的舉措。

    天子居然要繞過"科舉",直接效仿太祖年間的舊事,直接"由吏轉官"。

    雖說為了補償他們"讀書人",天子還專門下旨,允準國子監的學生們也可直接出仕,且品秩定為正九品,但天子此舉分明是離經叛道吶!

    "天子是有些過分了。"

    聞言,韓便緩緩隱去了嘴角的笑容,一臉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自國朝初年開始,朝廷科舉選士,每科三年,每科錄取不過三百余人,其余人等皆是只能繼續蹉跎。

    縱使後來為了彌補官員的"缺額",破例允準"舉人"為官,但條件也是極其苛刻,千難萬難。

    但眼下,天子卻是將"條件"進一步降低,這分明是打著"祖制"的幌子,籠絡全天下更多的讀書人吶。

    畢竟,這大明的讀書人何止萬千,但每科能夠金榜題名者卻也不過寥寥三百余人...

    "天子少不更事,是我等臣子的失職。"

    "但天子幼弟那邊已是到了出閣讀書的年紀,師兄莫要忘記了..."

    輕輕拍了拍劉忌酒的臂膀,東閣大學士韓便與其身旁的張問達等人快步離去,只留下劉忌酒一人在風中凌亂,臉上露出了若有若思的神色。

    算算年紀,天子幼弟,確實是到了出閣讀書的年紀...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372章 攪混水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372章 攪混水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