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事了,接下來該議議另一件事了.."
就在乾清宮暖閣內眾臣以為今日的"重頭戲"隨著天子順利染指遼東軍權而告一段落的時候,朱由校清冷的聲音再度于耳畔旁緩緩響起,引得眾人精神為之一震,其中兵部尚書王在晉,戶部侍郎畢自嚴等人更是面露不解之色。
有關遼東將士的封賞及撫恤自有章程,最為棘手的"廣寧將校"也找到了妥善的解決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何事值得天子親自過問。
"陛下說的是,登萊巡撫為廣寧游擊毛文龍請封一事?"終究是內閣首輔,及至周遭同僚還在竊竊私語的時候,心思細膩的方從哲已是反應了過來,若有所思的回稟道。
除了遼東經略熊廷弼親筆所書的奏本之外,剛剛天子還讓他們傳閱了另一封奏本。
"不錯。"
"廣寧游擊毛文龍深入敵後,突襲牛毛寨,為正面戰場分擔壓力,功不可沒。"聞聲,朱由校便是面露贊賞的朝著內閣首輔方從哲點了點頭。
盡管後世對于方從哲這位在萬歷年間獨相七年的閣臣爭議頗大,但在朱由校看來,方從哲遠沒有傳聞中那般"昏庸",甚至謀略才干皆是異于常人,遠勝于幾年後那些只會夸夸其談的"東林閣臣"們。
"毛文龍確實功不可沒,兵部或可將其升為副總兵,歸屬經略衙門統率.."趁著天子與內閣首輔奏對的當口,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是趕忙扭頭,與身旁老成持重的吏部尚書周嘉謨簡單的交談了幾句。
按理來說,以毛文龍過往的從軍經歷及此次斬獲的建奴韃子"首級"來看,至多也就是將其擢升為實權參將。
但王在晉及周嘉謨考慮到此戰對于朝廷而言意義重大,而毛文龍又切實從中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才直接跳過參將,提議將其擢升為副總兵。
在五軍都督府及各地衛所名存實亡的今天,副總兵一職已然是大明軍中僅次于總兵的二號人物了。
即便桀驁不馴如祖承訓,作為李成梁的左膀右臂,也不過是副總兵的官餃。
這份封賞對毛文龍而言,完全可以配得上其斬獲的功勛。
"此等小事諸位愛卿商議即可,這不是朕在意的重點,"出乎王在晉等人的預料,面色平淡的朱由校並沒有在毛文龍的封賞問題上糾結太久,反倒是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令幾位閣臣神情皆是有些不太自然的話題。
"建奴圍困沈陽將近一月之久,鴨綠江畔的朝鮮卻始終不為所動,眾位愛卿是否覺得有些不妥.."
呼。
幽靜的暖閣內,年輕天子清冷的聲音擲地有聲,如一記巨錘狠狠敲擊在眾人的心頭之上。
自朝鮮太祖李成桂"撥亂反正"立國以來,朝鮮便一直作為大明的宗主國而存在,似朝鮮王位更迭這等大事都需要得到朝廷的允許,新君方才擁有政治的合法性。
再加上前些年的"萬歷朝鮮戰爭",縱使說大明是朝鮮的"再生父母"也毫不為過。
從這個角度出發,朝鮮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確實令人不滿。
難不成,心高氣傲的天子是打算對朝鮮興師問罪?
沉默不語間,暖閣內的諸多朝臣們面面相覷,心情復雜。
如今的大明,可經不起折騰了..
"朕沒有別的意思,"眼瞅著內閣首輔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等重臣的臉色肉眼可見的復雜起來,案牘後的朱由校便是輕咳一聲,趕忙出聲解釋。
"如今建奴勢大,朕自是不會無中生事。"
"但朝鮮地理位置險峻,與建州女真隔江相望,我大明也不可掉以輕心吶.."
听得此話,顫顫巍巍的吏部尚書周嘉謨鐵青的臉色終是緩和了不少,似是對天子的"善解人意"頗為欣慰。
但很快,兵部尚書王在晉略有些凝重的話語,便是令周嘉謨的心弦重新緊張了起來"陛下的意思是,朝鮮會助紂為虐?"
朝鮮現任國王,光海君李琿早在做世子的時候,便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大明心懷怨恨。
待到繼位之後,更是毫不掩飾對于朝廷的疏遠和不滿。
薩爾滸之戰前夕,若非迫于國內群臣施加的壓力,光海君李琿壓根不會派兵渡江隨同大明作戰。
此時听聞天子突然提及朝鮮,兵部尚書王在晉頓時緊張起來。
"短時間內或許不至于此.."沉吟半晌之後,年輕天子方才略有些遲疑的低喃道。
"陛下的意思是?!"對于遼東局勢頗為了解的兵部尚書王在晉此時已然多多少少猜到了心中所想,眉眼間也涌現了一抹敬佩之色。
天子坐鎮中樞,卻依然能夠通過奏本上冰冷的文字做出最為正確的判斷,著實令人嘆服。
"令毛文龍及其下轄士卒于海外孤島開鎮建軍,牽扯建奴!"大明天子聲如洪鐘,臉上滿是肅殺之色。
盡管在原本的歷史上,隨著遼東局勢日漸崩壞,原本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毛文龍也逐漸動搖,以至于生出了"海外天子"的野心,甚至還曾與皇太極互通書信,但其往昔取得的功績卻是不容抹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尤其是此役毛文龍率兵突襲牛毛寨,逼迫建奴大軍無功而退的行為,更是令朱由校看到了襲擾建奴後方的重要性,也堅定了他"扶持"毛文龍的想法。
除此之外,毛文龍這支海外孤軍,也可視為懸在朝鮮頭頂的一柄利劍,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在場的朝臣們或許不如兵部尚書王在晉對于遼東局勢了如指掌,但也听出了天子的言外之意。
結合天子剛剛的"危言聳听",只怕令廣寧游擊毛文龍于海外開鎮建軍,不僅僅是為了牽制建奴,還有威懾朝鮮的意思。
既然是"威懾",遠離中樞的毛文龍便會免不了襲擾朝鮮,恐怕這也是天子當眾商議的用意所在。
這是要提前給他們打上預防針吶!以免日後朝鮮派遣使臣哭訴的時候,他們產生動搖。
"吾皇聖明!"這一次,最先反應過來的,反倒是瞧上去有些"古板"的次輔劉一 ,其鏗鏘有力的聲音也是將周遭袍澤略有些凌亂的思緒喚醒。
俗話說國家養士三百年。
大明"庇佑"了朝鮮兩百余年,更是曾出兵幫助其復國,如今也到了朝鮮"反哺"大明的時候了。
事實上,對于那些表面上謙卑恭敬,內心狂妄自大的朝鮮人,劉一 也是厭惡的很。
"那就這麼定了吧.."聞言,大明天子便是如釋重負的松了口氣,旋即下意識瞧向遼東所在的方向。
女真建奴傾巢而出,圍困沈陽城半月有余,非但沒有如願破城,反倒是死傷慘重,最終無功而退。
如此"慘烈"的戰果,饒是以努爾哈赤在大金的地位,只怕也會受到些許非議吧。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