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148章 軍器局搬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148章 軍器局搬遷

    二月十五,易出行。

    卯時剛過,稀薄的晨霧尚且籠罩在紫禁城上方,但巍峨的西華門已是在沉悶的鐘聲中緩緩開啟,數十名錦衣衛緹騎簇擁著為首的天子,在周遭兵丁差役敬畏的眼神中揚長而去。

    沿著平整的官道,一路向西而行約莫五十余里,越過大片田畝及樹林之後,眾人終是行至隸屬于太行山脈的西山腳下。

    若是有人從高處望去便會發現,這蜿蜒崎嶇的西山宛如一條巨蟒,緊緊纏繞著京畿之地。

    因此,歷朝歷代常有人將這盤根錯節的山脈稱之為"神京右臂"。

    深吸了一口氣,疾馳個把時辰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勒緊韁繩,略微活動了一下有些酸痛的四肢過後,便繼續縱馬朝著近在咫尺的山脈而去。

    不過是半柱香的功夫,一座三面環山的峽谷便是赫然映入眾人眼簾,期間還有一條潺潺小溪川流而過,環境很是宜人。

    山谷處,昨夜便接到旨意的錦衣衛幡子們已然在此等候多時。

    而在稍遠些的地方,一座座箭樓崗哨也是拔地而起,周圍各有不少神情冷凝的兵丁在來回梭巡。

    瞧其身上的穿著,赫然是駐守在西山腳下的京營士卒。

    "這環境倒是頗為愜意.."簡單打量了一番過後,身著甲冑的朱由校便是面露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李邦華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干臣,距離他上次在"王恭廠"悻悻而歸滿打滿算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座嶄新的"軍器局"便是展現雛形。

    這錢花的值!

    "李大人沒辜負陛下的厚望.."對于朱由校情緒的變化,其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自是感受的清清楚楚,故而趕忙輕笑附和道。

    實話實說,他不過一介閹人,雖然內心尊敬外朝官員,也曾在"內書堂"念過幾年書,但對于軍國大事皆是一竅不通。

    他的心中,其實只有一個原則誰讓天子滿意,誰便是好官。

    "確實沒辜負.."心情大好的朱由校拍馬揚鞭,行至山谷內的一座緩坡,居高臨下的打量著山谷內的具體情況。

    許是因為"足額足餉"兼之果腹的許諾,這延綿數里不絕的山谷中,目之所及處皆是埋頭苦干的民夫,許多地基已見雛形,土坡也被平整了不少。

    "這軍器局,從修繕完成,再到投入生產,還需要多久?"望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豪氣萬丈的朱由校便是迫不及待的追問道。

    未來,將有無數兵刃甲冑以及火器由此地打造而成,並被源源不斷的運往大明各地。

    他將在根本上杜絕昔日,京師勛貴利用手中權柄,將軍中器械"以舊換新"的情況。

    "回稟陛下,依著工部的估計,怕是還需要兩三個月.."

    "但奴婢听李大人及徐大人私下商議,怕是至少也要到夏天了.."聞言,陪同朱由校至此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不假思索的應聲道,神色隱隱有些不太自然。

    依著天子的規劃,不但名存實亡的"軍器局"將搬遷至此,位于北京城西的"王恭廠"也將搬遷至此,就連宮中的"兵仗局"也將搬到此地,與之合並。

    眼前這新建的"軍器局"相比較往昔,規模擴大了何止十倍?能有如此快捷的效率,已然頗為不易。

    甚至這還是建立在軍器局位于西山腳下,周遭皆是陳年巨木,工部可以就地取材的前提下。

    不僅如此,工部還動用了神宗皇帝及泰昌皇帝原本用于"修繕"紫禁城三大殿的木材。

    如若不是他"據理力爭",身旁的年輕天子甚至打算延緩先帝"壽宮"的營建,專心整飭這軍器局。

    "唔.."听到身旁貼身大伴的回答後,饒是心中知曉"過猶不及"的道理,但朱由校的臉上仍是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些許遺憾。

    遼東戰事一觸即發,被他寄予厚望的"軍器局"怕是趕不上了。

    "日後除了工部有司官員之外,宮中也應派遣內官,坐鎮這軍器局.."似是想起什麼,朱由校突然臉色凝重的朝著王安吩咐道。

    曾肩負著為大明邊軍打造軍械甲冑的"軍器局"之所以名存實亡,除了有司官員貪贓枉法,中飽私囊,工匠熱情有限之外,還與中樞的疏于管理密切相關。

    這軍器局事關大明能否在未來重現往日之輝煌,朱由校自是要給予十二分的重視。

    "還請陛下放心,奴婢早已安排妥當。"聞聲,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躬身應道。

    昔日朱由校在"王恭廠"悻悻而歸之後,他便專門在宮中擇取了幾名辦事妥當,性格穩妥的宦官,終日待在身邊,以供朱由校調遣。

    "大伴有心了.."听聞身旁太監早有應對,朱由校便是輕輕頷首,眸子中滿是對于王安的贊賞。

    相比較"心狠手辣"的御馬監提督太監魏忠賢,王安雖是性格仁善,行事作風也頗有些"不懂變通",但對自己,對大明確實是忠心耿耿,毫無私心,且辦事極為妥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奴婢本分而已.."相比較外臣,作為天子家奴的王安似乎更願意接受朱由校的"貼己話",眉開眼笑之下,臉上的褶皺都是擠到了一起。

    "臣李邦華,徐光啟,畢懋康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主僕二人說話間,身著官袍的李邦華便與徐光啟,畢懋康等人一同行至緩坡之上,朝著朱由校躬身見禮。

    "愛卿免禮平身。"望著眼前風塵僕僕的心腹們,朱由校的眼神愈發柔和,趕忙揮手示意。

    不過是一打眼,他便是敏銳注意到了李邦華眼中的血絲,徐光啟憔悴的面容,畢懋康褶皺的衣衫以及額頭上未曾擦拭干淨的污漬。

    這大明破破爛爛,但總有些人在負重前行,為其縫縫補補。

    "軍器局已見雛形,愛卿勞苦功高。"未等幾位朝臣做聲,心中滿意的朱由校便是率先開口,贊許李邦華的功績。

    "微臣本分.."雖然僅僅是一道輕飄飄的話語,但人至中年的李邦華卻鼻尖一酸,心中好似有暖流涌過,只覺連日以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為了盡快修建這軍器局,他一方面要與工部有司官員斡旋,又要與戶部官員斗智斗勇,事無巨細皆要親自過問。

    為此,著實得罪了朝中不少試圖從中"分一杯羹"的官員。

    "愛卿的功勞,朕會記得。"輕輕拍了拍李邦華的臂膀,朝其表示贊許之後,朱由校便將目光投向身旁的徐光啟。

    這軍器局固然是大明重現往日之輝煌的希望,但由徐光啟主導的農政才是大明之根基。

    似是猜到了朱由校心中所想,不等年輕天子發問,徐光啟便是面色一緊,鄭重其事的回稟道"敢叫陛下知曉,除卻陛下分布于各地的皇莊以及朝廷在山西罰沒的田地之外,京師城外官道一路至此兩側的田地中均有番薯試種。"

    這番薯雖是畝產豐富,但經濟價值卻是低廉,若非天子專門自內帑中撥出一筆餉銀,替佃戶們墊付,怕是番薯播種的規模遠遠達不到現有的程度。

    "好好好,愛卿大才。"听得此話,朱由校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清冷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眼神很是清澈。

    陽光射下,山谷內熙熙攘攘,年輕天子雄心萬丈。

    大明,當興。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48章 軍器局搬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48章 軍器局搬遷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