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118章 通敵案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118章 通敵案上)

    臘月二十五。

    還有幾日便是年關,京畿之地的喜慶氣氛愈發濃郁,街道上行人攘攘,尤其是各大茶樓酒肆,更是人滿為患,往日里無所事事的說書先生們儼然成為京師當下最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唾沫橫飛的侃侃而談。

    隨著山西大同代王的請罪折子被呈遞進京,發生于宣府鎮的"通敵案"也逐漸真相大白,聞者皆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前些時日,京師勛貴蠱惑士卒兵臨奉天門外討餉已然足夠"駭人听聞",但就在幾百里外的宣府鎮,當地官員及晉商沆瀣一氣,暗中向遼鎮建奴走私。

    當朝廷察覺到端倪的時候,這些手眼通天的晉商們居然還試圖通過商戶閉市,及邊軍嘩變的方式,與朝廷對抗。

    不過在天子的"當機立斷"之下,這場或許會危及宣府鎮乃至中樞的陰謀被直接戳破,城中晉商被一網打盡。

    奉命出京的將士們還在張家口堡擒獲了大名鼎鼎的"李永芳",神樞營將士們將這個數典忘祖的漢奸當場格殺。

    除此之外,坐鎮大同府兩百余年的代王朱鼐鈞及宣大總督崔景榮同時上書請罪,聲稱負有"失察之責"。

    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向"護短"的大明天子竟是當機立斷的同意了代王朱鼐鈞的請求,將其廢為"庶人",並罰沒若干田產商鋪;對于"外臣"崔景榮則是好言寬慰,將其留任。

    事情鬧大之後,北京城中的說書先生們好似嗅到腥味的貓,瞬間興奮起來,大肆分析著這樁"通敵案"的前因後果,著實引來不少人的追捧。

    但令京師所有百姓乃至朝中絕大部分官員都沒有料到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遼鎮也適時送上一份"軍報"。

    坐鎮沈陽的遼東經略親自上書,聲稱前些時日于沈陽城外陳兵的"建奴大軍"突然強攻沈陽,後因戰事不順,無奈鳴金收兵,狼狽退回渾河以東。

    遼東軍民百姓士氣大振。

    這則由遼東經略親筆手書的軍報,無疑進一步坐實了宣府鎮當地官員與富紳豪商沆瀣一氣,通敵賣國的罪行。

    而現如今,京師百姓最為津津樂道之事,便是這"通敵案"的善後事宜。

    ...

    ...

    乾清宮暖閣,為了照顧幾位白發蒼蒼的老臣,善解人意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特意命人于角落處擺放了幾個火盆,此時正發著 里啪啦的燃燒聲。

    縱然如此,身著緋袍的朝臣們也沒有半點燥熱之感,反倒是屏氣凝神,額頭處不時有冷汗滲出。

    不遠處的案牘後,面沉似水的大明天子朱由校默默批閱著手中奏本,其額頭的每一次皺起,都會令暖閣的氣氛冷凝許多。

    "錦衣衛及大理寺已然將事情查的都差不多了?"良久,朱由校終是將目光自手中的奏本收回,轉而朝著眼前等待多時的朝臣們問道。

    "回稟陛下,"聞言,暖閣內便有一位身著青色官袍的文官于座位上起身,目光炯炯的拱手道"幾名不法晉商已然招供,被人贓並獲的張家口堡的兵備道對其罪行也是供認不諱.."

    他叫左光斗,乃是東林出身,相比較揮斥方遒的次輔劉一以及閣臣韓,他這位大理寺丞平日里的存在感頗低,今日因奉聖諭審理"通敵案"方才有資格于暖閣內听政。

    停頓少許,見案牘後的天子並沒有太大反應,大理寺丞左光斗方才不假思索的回稟道"據那些晉商招供,其通敵賣國的行為可以追溯至萬歷年間,歷任宣府鎮巡撫均是難辭其咎.."

    "好膽,"听聞張家口堡晉商的走私行為竟然能夠追溯至十余年前,乃至于更早,朱由校頓時拍案而起,略有些稚嫩的臉上寫滿了憤怒。

    雖說他心中對此等結果早有預料,但當結果水落石出的時候,依然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陛下息怒,"見朱由校發怒,朝中緋袍官員們頓時跪倒一片,誠惶誠恐的請罪道,其中尤以東閣大學士韓眼中的驚恐最甚。

    在宣府鎮"通敵案"事發之前,便有自稱來自張家口堡的商人公然拜會了他的長子,並出手闊綽的送上了孝敬。

    而他也在權衡利弊之後,勸諫天子應當以遼鎮局勢為主,不宜在蒙古部落蠢蠢欲動之下,再行整飭宣府鎮。

    可他萬萬沒有料到,自幼養于深宮的天子好似未卜先知一般,提前自京師派遣了數千鐵騎,將張家口堡的晉商及不法官員們人贓並獲。

    以錦衣衛番子的手段,怕是已然摸清了張家口堡晉商此前曾向自己"行賄"的情況。

    一念至此,東閣大學士韓便是面如死灰,只覺上首天子愈發高深莫測,隨時有可能向他發難。

    "涉事官員,該如何懲處,爾等可有章程?"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的憤怒,年輕天子清冷的聲音重新于暖閣內響起,其犀利的眼神在每一位官員的身上掠過。

    與此同時,朱由校修長的手指還不忘輕輕敲擊著身旁桌案上擺放的一封奏本,似是意有所指。

    跪在前排的閣臣們知曉,這奏本便是大同代王自請辭去"親王"爵位的奏本,而天子眼下的這個小動作究竟有何深意,自是不言而喻。

    趁著這個功夫,對朱由校忠心耿耿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也自隨侍宦官的手中接過一杯香茗,小心翼翼的將其放置于朱由校面前,口中低喃道"陛下息怒,氣大傷身吶.."

    也正是這個低頭的動作,令司禮監掌印無意間發現了天子眼眸深處轉瞬即逝的狡黠。

    回望數月以來的種種,無論是東林黨關于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咄咄逼人;還是京師勛貴鋌而走險,亂軍士卒于奉天門外討餉;亦或者張家口堡晉商通敵賣國,自家這位幼齡即位的天子就好似未卜先知一般,每一件事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嘶。

    想到這里,老太監王安便是不由自主倒吸了一口涼氣,卻不曾想正好對上了朱由校那雙波瀾不驚的眸子。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18章 通敵案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18章 通敵案上)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