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17章 新天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17章 新天子

    吱呀。

    逆著頭頂的烈陽,紫禁城厚重的宮門發出一陣持續的悶響,傳承了兩百余年的紫禁城再一次開始了"迎來送往"。

    眼見得宮門大開,身著縞素的官員們便是爭先恐後的朝著皇城里涌去,臉上的表情不一而足。

    其中走在隊伍前列的,赫然便是由內閣首輔方從哲領餃的十余位顧命大臣,其腳下官靴踩在生硬的宮磚上,發出  回響。

    往日里眾臣最為在意的"官儀"在此時已是失去了意義,不少上了歲數或者身材矮小的朝臣,為了能夠跟上大部隊的腳步,竟是將寬大的官袍微微撩起,一路小跑前行,引得跪在宮道兩側的宮娥內侍為之側目。

    相顧無言半晌,直至越過乾清門,巍峨的乾清宮映入眼簾,混亂的隊伍方才逐漸恢復了些許秩序,眾臣按照官位次序,默默調整于隊伍中的位置。

    "是太子殿下.."

    聞听身後傳來的竊竊私語聲,正在低頭趕路的幾位顧命大臣便是眉頭一挑,下意識抬頭望去,卻是發現身著蟒袍的皇太子朱由校此時正立于白玉階上,居高臨下的望著"姍姍來遲"的眾臣。

    在朱由校身旁兩側,分別立著數十名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錦衣衛緹騎,表情很是肅穆。

    "臣等,見過太子殿下.."

    興許是沒有料到朱由校居然能夠在此等候,眾臣的臉上均是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些許錯愕,幾個呼吸過後方才如夢初醒般,躬身行禮。

    在絕大多數朝臣看來,大行皇帝龍馭賓天,宮中雖不敢說亂作一團,但也絕不至于如此"平靜",尤其此時立于白玉階上的皇太子更是生性怯懦,理應待在大行皇帝的靈柩前痛哭流涕才是,更別提宮中的李選侍和鄭貴妃,絕不會善罷甘休。

    一念至此,心思通達的朝臣們便是微微眯起了眼楮,下意識環顧四周,並且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

    "怎會如此?"瞧瞧環顧四周,發現預料中會趁機惹是生非的"鄭貴妃"並沒有露面,就連恃寵而驕的李選侍也不見了蹤影之後,劉一,韓等東林骨干們便是面面相覷,臉上滿是驚疑之色。

    與大失所望的朝臣所不同,同樣跪在隊伍前列的英國公張維賢倒像是心有所感一般吸了吸鼻子,只覺空氣中好似存在著若有若無的血腥味。

    仔細觀瞧,太子朱由校的蟒袍下擺處好似也沾上些許痕跡,像是未曾擦拭干淨的血漬。

    想到這里,英國公張維賢的心中便是一驚,望向朱由校的眼神也是愈發復雜,難道此前宮中關于朱由校的些許傳聞皆是謠言?

    生性怯懦,不學無術只是太子為了自保,麻痹外人的假象?

    同樣若有所思的,還有內閣首輔方從哲,他在最初的錯愕過後,也是敏銳捕捉到了朱由校蟒袍上的些許血漬,嘴角也是微不可察的上揚了些許弧度。

    此時跪倒在乾清宮外的朝臣們,怕是有多半心中盼望著李選侍乃至鄭貴妃節外生枝,他們好借此擁戴太子繼位。

    若非如此,那些東林官員豈會大費周章的將鄭貴妃的娘家佷子從南直隸"護送"至京師。

    但依著眼下的形勢來看,這些滿腦子都想著"從龍之功"的有心人怕是要願望落空嘍。

    "父皇龍馭賓天,諸位大臣隨本宮進殿吧。"

    ...

    此時的乾清宮內早已縞素一片,殘留的些許血漬也是被沖刷的一干二淨,御極不足一月的泰昌皇帝神色安詳的躺在御塌之上,令人壓抑的啜泣聲不絕于耳。

    見狀,身著縞素的朝臣們不管心中作何感想,也不管與眼前的"泰昌皇帝"是否存在君臣情誼,皆是不約而同的跪倒在地,面露悲戚的三跪九叩,其中諸如英國公張維賢,戶部給事中楊漣等人更是眼含淚花。

    叩首許久,內閣首輔方從哲終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默默起身之後,便自懷中掏出了被其小心保管的皇帝遺詔,向朱由校行禮道"陛下殯天,臣等悲痛萬分,還請太子殿下節哀。"

    言罷,未等朱由校有所反應,方從哲又緊接著說道"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臣方從哲奉先帝遺詔,還望殿下順承天意,遵先帝遺志,早登大寶。"

    依著大明慣例,縱使有遺詔傍身的儲君,也要經歷群臣三次"勸進",方才得以順利繼位。

    但如今風雨飄揚的大明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先後經歷兩次皇權更迭,早已是人心惶惶,朱由校實在懶得與在場的朝臣們惺惺作態,搞這些毫無意義的"政治作秀"。

    可規矩就是規矩,朱由校縱使心中不情不願,也只得微微搖頭,肅聲道"父皇新喪,本宮實在難以自已。"

    也許是瞧出了朱由校臉上的猶豫之色,唯恐落于人後的東閣大學士韓趕忙搶先說道"殿下此言差矣,還望殿下以國事為重,早登大寶!"

    言罷,韓便重新跪倒行禮,余下反應過來的朝臣也是略顯慍怒的瞥了一眼韓,眼神很是復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老匹夫,為了爭這個從龍之功,竟是連臉都不要了,虧他還曾經在禮部任職,平日里最為重視"規矩"。

    "還請殿下以國事為重,早登大寶!"盡管內心對韓的行為頗為"不恥",但在場朝臣卻是沒有半點猶豫,紛紛拱手勸進。

    恭維天子嘛,不寒磣。

    舔了舔有些干澀的嘴唇,朱由校略顯意外的瞧了一眼在"東林黨"中行事作風相對溫和的韓,對其能夠洞察自己的心思頗為滿意。

    沉默良久,面露悲戚的朱由校終是緩緩點頭,親自將內閣首輔方從哲攙起,隨即又朝著在場朝臣微微躬身,肅聲道"還望諸位先生,日後好好教我。"

    "臣等萬死不辭。"見到目的達成,韓顫抖的聲音難掩激動,余下朝臣也是滿臉喜色。

    雖然不解李選侍及鄭貴妃為何沒有節外生枝,導致這"從龍之功"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但不管怎麼說,他們至少在新帝的面前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父皇的身後事,還請首輔安排。"微微側身,朱由校看向內閣首輔方從哲,一臉認真的叮囑道。

    興許是沒有料到眼前的"新天子"依舊對自己委以重任,內閣首輔方從哲聞聲先是一愣,隨即方才在諸多東林官員嫉恨的眼神中躬身行禮。

    此時乾清宮外的紅日已是有些灼人,朱由校不由自主的眯起了眼楮,腦海中思慮萬千。

    這一世,他定要讓煌煌大明傲立于世界之巔。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7章 新天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7章 新天子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