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

第352章 聖旨驟臨,新責加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西周牧龍 本章︰第352章 聖旨驟臨,新責加身

    方南手中茶杯一頓,與李文淵、張翰飛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這才第一天上班,聖旨就追到翰林院來了?

    李順引著一位面白無須、身著深紫色宦官服色的中年太監走了進來。

    那太監手持一卷明黃綢緞,神情肅穆,身後還跟著兩名小黃門。

    “方南接旨!”

    方南心中一凜,與同樣驚愕起身的李文淵、張翰飛交換了一個眼神,三人不敢怠慢,連忙整理衣冠,撩袍便欲跪接。

    李順和聞訊而來的其他幾名翰林院官吏也趕忙在一旁躬身肅立。

    宣旨太監展開聖旨,朗聲誦讀,聲音在院落中回蕩“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院修撰方南,文武兼資,才識卓犖,于殿試策論中深謀遠慮,朕心甚慰。”

    “為儲君計,為社稷謀,特加恩旨著方南兼任東宮侍講,即日起入值東宮,教導太子文武之道,砥礪其品行。”

    “另,特授方南御前行走之職,允其聯絡中書、門下兩省及六部,專司統籌、推進針對北方草原部族之征討安撫策略事宜。”

    “朕知你需時常往來各處,特準不必循例參加常朝,可自行安排時辰,但有要情,無論旦暮,皆可直奏于朕。此二事,即刻施行。欽此!”

    聖旨內容簡明卻分量極重,不僅將教導太子的重任交給了方南,更賦予了他協調整個帝國中樞機構籌劃北疆戰略的巨大權力。

    尤其是“御前行走”、“不必循例參加常朝”、“可直奏于朕”這幾項,體現了建武帝對方南超乎尋常的信任和倚重。

    “臣方南,領旨謝恩!”方南壓下心中的波瀾,恭敬叩首,雙手接過那沉甸甸的聖旨。

    宣旨太監臉上堆起笑容,從身旁小黃門捧著的錦盒中取出一面金光閃閃的令牌,遞到方南手中“方大人,此乃陛下親賜的金龍令牌,憑此令牌,宮禁、東宮、中書、門下、六部衙門皆可通行無阻,方便大人行事。”

    方南再次道謝,暗中塞過一張銀票。

    太監笑容更盛,又客氣了幾句,便帶著人回宮復命去了。

    送走太監,李文淵和張翰飛立刻圍了上來,臉上滿是羨慕與祝賀。

    “子謙兄,恭喜恭喜!陛下如此信重,東宮師保,御前行走,這可是多少朝臣夢寐以求的殊榮啊!”李文淵由衷贊嘆。

    張翰飛也笑道“是啊子謙,日後飛黃騰達,可莫要忘了我們這些同年。”

    方南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文淵兄,翰飛兄,莫要取笑我了。本想在這翰林院圖個清靜,讀讀書,校校典籍,這下可好,清閑日子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方南掂了掂手中的金牌,無奈道“不過,能免了每日早起上朝,行動倒也自由些,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方南將聖旨和金牌收好,向掌院學士陳景升稟明情況後,便離開翰林院,徑直往東宮而去。

    東宮位于皇宮東部,自成一體,殿宇巍峨,規制僅次于皇帝的正宮。

    朱紅宮牆,琉璃瓦頂在春日陽光下熠熠生輝。

    方南來到宮門前,值守的禁軍侍衛上前盤問。

    方南出示了建武帝所賜的金龍令牌,表明來意。

    侍衛驗看無誤,態度立刻變得無比恭敬,一人快步入內通傳。

    不多時,一位身著青色宦官服色、年紀稍長的太監迎了出來,自稱是東宮典璽太監趙德。

    趙德顯然已得到消息,對方南十分客氣“方侍講,太子殿下正在書房,听聞侍講前來,很是欣喜,特命奴婢前來迎接,侍講請隨咱家來。”

    方南頷首致謝,跟著趙德穿過重重宮門和庭院。

    東宮內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沿途可見身著統一宮裝的侍女和太監們,見到趙德和方南,皆躬身行禮。

    來到一處殿閣,趙德引方南入內,殿內寬敞明亮,地上鋪著厚厚的絨毯,四壁書架直抵殿頂,藏書浩繁,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和檀香。

    臨窗設有一張寬大的紫檀木書案,上面整齊地擺放著文房四寶和幾卷攤開的書籍。

    十余歲的太子楚啟明正站在書案前,見到方南進來,清秀的小臉上立刻露出燦爛的笑容。

    “方先生!您可來了!”楚啟明快步迎上,竟是要行弟子禮。

    方南連忙側身避開,拱手行禮“臣方南,參見太子殿下,殿下萬不可如此,君臣之禮不可廢。”

    楚啟明卻執意道“父皇有旨,先生乃孤的講讀師傅,私下場合,當以師禮相待。先生就莫要推辭了。”

    太子拉著方南的手,迫不及待地問“先生,您今日便要開始教孤本事了嗎?是教厲害的武藝,還是像您殿試策論里寫的那般,運籌帷幄的兵法?”

    方南見太子如此熱情直率,心中亦生好感,溫和地問道“殿下莫急。在開始新的課程之前,臣想先了解一下,殿下平日都學些什麼?由哪位師傅教導?”

    楚啟明答道“平日主要由太傅劉大人和少傅張大人教導孤研讀四書五經、史籍典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兩位師傅學問淵博,要求嚴格,每日都要誦讀、背誦、理解經義,還要練習書法、作文。”

    太子頓了頓,小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除了學習,便是去給皇祖母、父皇母後請安,大多時間都在書房里。”

    方南仔細觀察,發現太子面色不如同齡孩童紅潤,身形也略顯單薄,顯然是由于長期伏案讀書,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和身體鍛煉所致。

    方南又與太子聊了些關于民間衣食住行、農桑稼穡的話題。

    太子雖然能引經據典說些“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大道理,但對具體的民生百態,如米價幾何、織布如何、百姓日常有何疾苦等,認知卻十分模糊。

    方南心中漸漸有了清晰的教導思路。

    沉吟片刻,方南對楚啟明說道“殿下,臣觀殿下聰慧好學,根基扎實,兩位大儒師傅將殿下的學問根基打得極好。”

    “為君者,不僅需要滿腹經綸,更需有強健的體魄以承擔重任,有對民間疾苦的切身體驗以知民情、恤民生。”

    楚啟明睜大了眼楮,認真听著。

    方南繼續道“因此,臣打算這樣安排經史子集、聖賢之道,仍由劉太傅、張少傅兩位先生悉心教導,此為根本,不可偏廢。而臣則側重于輔佐殿下強身健體,並引導殿下了解真實的民間民生。”

    “強身健體,並非一定要殿下成為沖鋒陷陣的猛將,而是要讓殿下精力充沛,體魄強健,方能應對日後繁重的政務。”

    “至于了解民間民生,臣會設法讓殿下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曉百姓如何生活,國家如何運轉。”

    楚啟明听得眼楮發亮,尤其是听到“強身健體”和“了解真實的民間民生”,興奮地點頭“先生說得對,孤都听先生的,從何時開始?”

    方南笑道“殿下莫急。臣今日還需前往中書、門下省及六部衙門,傳達陛下關于北疆策略的旨意,並進行初步協調,教導殿下之事,我們明日正式開始,如何?”

    楚啟明懂事地點點頭“好,那啟明明日就在此等候先生。”

    方南囑咐太子要注意休息,便起身告辭。

    楚啟明親自將方南送到崇文殿門口,直到方南的身影消失在宮牆拐角,才依依不舍地返回殿內。

    離開東宮,方南馬不停蹄,憑借金龍令牌,來到中書省衙門。

    中書省是帝國最高行政機構,掌制令決策,地位尊崇。

    許是因為其孫呂文才曾在趙王府文會上被方南挫敗之事,呂輕舟托詞正在處理緊急公務,並未露面,只派了一位名為孫敬明的中書侍郎出來接待。

    孫侍郎年約四旬,舉止沉穩,對方南倒是頗為客氣。

    方南徑直說明了建武帝的旨意,希望中書省能在制定政策、下發文書等方面全力配合北疆戰略的籌劃與推進。

    孫敬明顯然是個明事理的官員,仔細聆听了方南的陳述,表示中書省定當恪遵聖意,全力支持方南的工作,確保政令暢通。

    離開中書省,方南來到門下省。

    門下侍中王墨林親自出迎,這位老臣對方南的才華十分欣賞。

    王墨林將方南請入值房,奉上香茗,熱情交談。

    方南說明來意後,王墨林當即表態“方侍講放心,陛下既有明旨,門下省定當嚴格履行審議、封駁之權,確保征討方略穩妥可行,同時也會全力協調各方,為方略實施掃清障礙。”

    告別王墨林,方南來到兵部。

    兵部尚書周嚴對方南這個年輕後輩本就青睞有加。

    兩人在值房內就北疆戰略的軍事層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周嚴介紹了兵部目前對草原各部族兵力、動向的掌握情況,以及邊境駐防、糧草調配的初步構想。

    方南提出組建專業化騎兵軍團、利用火器優勢、進行針對性訓練等建議。

    周嚴听得頻頻點頭,認為方南的想法頗具前瞻性,表示兵部將立即開始細化方案,整備軍馬器械,只待朝廷決策便可迅速行動。

    從兵部出來,方南又趕往戶部。

    戶部尚書年事已高,即將致仕,部務實際上多由侍郎方樂山主持。

    見到兒子前來,方樂山滿是欣慰,父子二人在值房內閉門詳談。

    方南說明了北疆戰略中經濟制衡的部分,需要戶部在預算、稅收、貿易政策上予以支持,特別是初期可能需要的補貼以及後續羊毛貿易帶來的收益估算。

    方樂山對兒子的深謀遠慮感到自豪,仔細核算了國庫收支,表示盡管壓力不小,但一定會優先保障北疆戰略的所需銀錢,並會著手研究制定相關的貿易細則和稅收優惠政策,確保“經濟制衡”之策能夠落地。

    最後方南來到工部,工部尚書鄭渠是位精干務實的官員。

    方南說明來意,強調征討蠻族不僅需要兵馬糧草,更需要工部在器械、築城、道路、後勤保障等方面強力支援,例如改進攻城器械、打造適應草原地形的運輸工具、未來可能在草原修築堡壘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鄭尚書表示已接到朝廷知會,工部必將全力以赴,所屬的軍器監、將作監等都會積極配合,需要什麼裝備、物資,只要方南提出需求,工部定當想辦法研制和供應。

    一圈走訪下來,天色已近黃昏。

    方南回到翰林院,已是下衙時分,與值守的小吏交代了一聲,便騎馬返回鎮國公府。

    回到國公府,方南換下官服,來到膳廳。

    老太君和母親方王氏關切地問起方南第一日去翰林院當值的情形。

    方南笑著回答“回祖母、母親,翰林院清靜雅致,同僚們也都很和氣,一切都好。”

    鎮國公臉上帶著喜色說道“南兒,今日欽天監送來了吉日,說是下月初八乃是近年來難得的黃道吉日,最宜婚嫁。陛下也已下旨,允準你與安月公主于那日完婚。”

    老太君拉著方南的手說“盈月那孩子,我是越看越喜歡,是個知書達理、溫柔賢淑的好媳婦,這半個月你可要好好準備,一定要風風光光地把公主娶回來!”

    方南鄭重應道“孫兒明白,請祖母放心,孫兒定會妥善準備,絕不委屈了盈月。”

    方樂山微微蹙眉,帶著幾分擔憂問道“南兒,你如今身兼數職,翰林院、東宮、還有協調北疆戰略那麼重大的事情,忙得過來嗎?眼看婚期又近,可別累壞了身子。”

    方南輕松一笑“父親不必憂心,陛下開恩,準我不必上朝,時間可自行安排。”

    “兒會合理規劃,教導太子與協調各部之事,並非每日都需奔波。”

    “婚事籌備,府中還有祖父祖母和母親操持,兒只需听從安排便是,一定能兼顧好的。”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方便以後閱讀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第352章 聖旨驟臨,新責加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第352章 聖旨驟臨,新責加身並對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