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方南便起身了,今日是前往吏部報到,去翰林院上任的日子。
石頭今日也要去兵部報到,前往禁軍駐地履職,穿了一身嶄新的武官服,精神頭很足。
“少爺!”石頭見到方南,恭敬行禮。
“石頭,準備好了嗎?”方南笑著問。
“準備好了!少爺放心,石頭一定不給您丟臉!”石頭挺起胸膛。
兩人相視一笑,各自騎馬,在國公府門口分道揚鑣,一個往吏部衙門而去,一個往兵部衙門方向行去。
方南騎著馬,來到吏部衙門,找到負責官員履新事宜的清吏司,遞上自己的身份文書。
衙門的官吏們早已听聞方南的大名,態度極為恭敬客氣。
很快手續辦妥,方南領到自己的官身文書、一枚代表翰林院修撰身份的銅印,以及幾套不同場合穿著的官袍——常服、公服、朝服等。
在吏部的更衣室,方南換上了一身深藍色的翰林院常服,頭戴烏紗,頓時更添了幾分文雅清貴之氣。
告別吏部官員,方南騎馬前往位于皇城東南側的翰林院。
翰林院與六部等中樞機構一樣,都緊鄰皇宮,方便皇帝隨時召見咨詢。
這是一處環境清幽的院落群,青磚灰瓦,飛檐斗拱,透著濃厚的書香氣息和肅穆感。
方南在翰林院門口下馬,向守門的衛兵出示了吏部發放的文書和印信。
衛兵仔細查驗後,肅然敬禮,恭敬地請方南入內。
翰林院大門院內古木參天,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回廊曲折,環境極為雅靜。
偶爾能看到穿著官袍的翰林官員捧著書卷文書匆匆走過,見到方南這個陌生面孔,都投來好奇和打量的目光。
方南攔住一位路過的小吏,客氣地詢問掌院學士的辦公地點。
小吏見方南氣度不凡,身著修撰官袍,不敢怠慢,連忙躬身引路“大人請隨小的來。”
穿過幾重院落,來到一處寬敞清幽的獨立小院。
小吏指著一間廂房道“大人,這里便是陳學士的值房。”
方南道謝後,整了整衣冠,輕輕叩門,里面傳來一個溫和的聲音“請進。”
方南推門而入。
房間內陳設簡潔而不失雅致,四壁皆是書架,堆滿了各類典籍。
一張寬大的紫檀木書案後,坐著一位年約五旬、面容清 、氣質儒雅的官員,正是翰林院掌院學士陳景升。
見到方南,陳景升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起身相迎“哎呀,子謙來了,快請坐,老夫可是恭候多時了。”
方南連忙行禮“方南參見陳學士,初來乍到,諸多規矩不甚明了,還請學士多多指點。”
陳景升擺手笑道“子謙不必多禮,你才華橫溢,能入我翰林院,實乃我院之幸,如論郡公和大將軍的身份,當是我向你行禮才是。”
兩人寒暄幾句,陳景升便喚來一名堂吏,吩咐道“帶方修撰去值房安頓,將翰林院的規矩和日常事務分說清楚。”
“是,學士大人。”
堂吏領命,對方南道“方大人,請隨小的來。”
方南向陳景升告辭,跟著堂吏離開掌院堂,來到一處相對獨立的院落。
這里有十幾間相連的廂房,被用作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等官員的辦公地點。
堂吏將方南引到其中一間門口,推開門道“方大人,這便是您日後在院內的值房,這間值房由您與另外兩位大人共用。”
方南走進房間,房間頗為寬敞明亮,靠窗並排擺著三張書案,每張書案上都備有文房四寶和一套茶具。
靠牆的位置還有書架和茶幾座椅,打掃得一塵不染,窗外可見幾株翠竹,環境十分清幽。
堂吏叫來專門負責伺候這間值房的小吏,名叫李順。
李順是個機靈的年輕人,恭敬地向方南介紹了作為翰林院修撰的主要職責。
一般是草擬皇帝下達的普通詔書敕令,(重要詔書由更高級別的學士和大臣起草)。
整理校對朝廷的文書檔案,編纂史書典籍,有時也會被指派參與經筵侍講(為皇帝講學)。
李順笑著補充“方大人,咱們翰林院素有‘玉堂清貴’之稱,平日里若無緊急詔旨或特定的編纂任務,其實是頗為清閑的。”
“諸位韓林大人大多時間是在此讀書、研習學問,或是相互切磋詩文。主要是個熬資歷、養望氣的地方,只要不出差錯,待上三年五載,便能外放為官或轉入六部任職了。”
方南听了,心中了然,這翰林院果然如他所料,是個人才儲備和鍍金之所。
對于剛剛經歷連場大戰和緊張科考的方南來說,這樣一份清閑的工作,正好可以用來調整節奏,梳理思緒,也能有更多時間籌備與楚盈月的婚事。
李順奉上熱茶和幾樣精致的點心,方南便坐在屬于自己的那張書案後,悠閑地品起茶來,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
終于可以暫時告別奔波勞碌,過上一段規律的上班生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約莫一炷香後,門外傳來腳步聲,李文淵和張翰飛相繼走了進來。
三人見面,自是又是一番高興的寒暄,二人也是今早剛去吏部辦完手續過來。
三人正聊著,李順抱著一摞看起來頗為古舊的線裝書走了進來,放在房間中央的茶幾上,恭敬地說“三位大人,這是陳學士吩咐下來的差事。這幾本是前朝的一些地方志和雜記,因年代久遠,抄錄流傳中難免有錯漏之處。”
“陳學士請三位大人幫忙校對修訂,找出其中的錯字、訛誤,並將其中佶屈聱牙之處,稍作潤色,使其文意通達,期限是一個月。”
李文淵和張翰飛一听,立刻正色道“既是學士吩咐,我等自當盡心竭力。”
二人各自拿起兩本書,回到自己的書案前,鋪開紙張,研墨蘸筆,開始工作。
方南拿過剩下的一本,翻開一看,是一本關于西南邊陲風物的地方志,內容確實有些晦澀,抄寫也有不少模糊之處,也坐下來,開始閱讀校對。
一會兒李順過來,看著三人一副埋頭苦干的樣子,忍不住笑著上前道“三位大人,不必如此著急,這些典籍並非急務,學士大人也是怕三位大人初來無事,才找來給大人們打發時間的。”
“平日里,咱們翰林院清閑得很,只要按時點卯,不誤了下達的詔旨起草,其他時間盡可自由安排,這些書三位大人慢慢校訂便是,一個月能完成即可。”
李文淵有些詫異“不是越快完成越好嗎?”
李順笑道“李大人有所不知,翰林院重在清望,而非實務,只要不出紕漏,按時考核,資歷到了自然升遷。”
“諸位大人多是利用此地清靜,博覽群書,或是與同僚詩文唱和,增進學問。”
“若日日埋頭于這等瑣碎校訂,反倒失了翰林清貴之意了。”
三人聞言,相視一笑,放松下來,原來這翰林院比想象中還要輕松。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掌院學士陳景升踱步而來,笑著對三人說“都安頓好了?走,我帶你們去認識一下院里的其他同僚。”
方南三人連忙起身跟上。
陳景升帶著三人,一一拜訪了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去了幾個合署辦公的房間,里面坐著幾位資歷較老的編修、檢討,以及今年新選的八位庶吉士。
眾人對方南三人的到來都表示了歡迎,尤其是那八位庶吉士,見到同科鼎甲,更是親切。
陳景升宣布,今晚由翰林院做東,在京城有名的“薈英樓”設宴,為所有新晉的翰林接風洗塵,眾翰林紛紛應允。
轉了一圈,見過同僚,回到值房,已近中午。
李順拿來一份食單,笑道“三位大人,這是咱們翰林院廚房的菜單,菜品還算豐富,都是免費供給院內大人的,三位大人看看想吃些什麼,小的這就去吩咐準備。”
方南三人接過食單一看,菜品琳瑯滿目,雖不及宮廷御膳,到也比尋常酒家精致許多。
三人點了幾個菜,李順領命而去。
不多時,便帶著兩個雜役將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了上來,四菜一湯,有葷有素,色香味俱全,三人就在值房內用了午膳,味道相當不錯。
飯後,李順又引著三人來到翰林院後方的一處小院,這里有幾間清靜雅致的廂房,是專門供翰林官員午休之所。
每人一間,雖然不大,床榻桌椅俱全,整潔舒適。
方南小睡了半個時辰,頓覺神清氣爽。
下午醒來,回到值房,方南泡上一杯清茶,心想這樣的日子確實不錯,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好好規劃一下封地的下一步發展,如何利用“巧奪天工”的技能做些事情。
方南剛抿了一口茶,準備繼續翻看那本地方志,值房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一個尖細清晰的聲音
“聖旨到——!翰林院修撰方南接旨——!”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