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流逝,轉眼間便到了元宵節。按照傳統習俗,這個節日人們通常會吃元宵來慶祝。然而,在這個特殊的年代里,芝麻這種食材卻十分稀缺。由于芝麻的產量極低,每畝地的產量甚至不足一百斤,遠遠低于後世高產芝麻的畝產五百斤。面對這樣的現實,人們不得不尋找替代品來制作元宵。
于是,紅豆和豇豆成為了制作元宵的主要原料。人們先將紅豆或豇豆煮熟,直至它們變得軟糯。接著,將煮好的豆子搗成稀爛的泥狀,這樣就可以用來包裹元宵的餡料了。雖然用紅豆或豇豆代替芝麻制作的元宵在口感和味道上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里,這已經是人們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徐珍卿在前天晚上已經煮好了豇豆,一早起來就把煮好的豇豆拿了出來,葉征和傻柱也過來幫忙。
葉征取來了蒜臼,他要把煮熟的豇豆搗成糊糊,傻柱則是在和面,等下一起包元宵。
要是想加點甜味的話,很多人家會蒸點紅薯,蒸熟的紅薯也搗成糊糊,和豆糊攪拌在一起。這種做法在北方比較常見,用不完的糊糊會當成餡料,包成包子,豆沙餡包子就是這麼來的。
今天需要多包一點,傻柱已經請了假,吃了早飯,他要和葉征陳勇一起去徐家莊接姥姥姥爺過來家里住幾天。
包好了元宵,簡單的吃了點早飯。
傻柱借來了一輛板車,拉著板車和葉征陳勇一起向徐家莊趕去。
徐家莊距離四九城30多里,比起清河還要近一點,不用繞道清河,去清河是向東南方向,而去徐家莊則是往西南方向。
三個人一路說說笑笑的,也不無聊。
到了徐家莊的時候已經是快要中午了,姥姥姥爺已經準備好了,這是過年時就商量好的事情。
听說傻柱他們來了,老支書徐懷德也過來了,他把徐建忠拉到一邊,嘀嘀咕咕了一陣,然後拍了拍徐建忠的胳膊說道︰“莊上的事,你不用操心了,至于飼養員的事,現在還不忙,我找人替你一段時間,你可以在四九城多待一段時間,不用急著回來。要是有事,你就讓人捎個信回來,咱們莊上的這麼多人呢,不用擔心什麼。”
徐建忠說道︰“小叔,您就放心吧,我都知道了,這次去城里主要還是解決柱子的事情,柱子這事就像是我心里的一根刺,不給孩子安排好了,我也不放心。”
徐懷德說道︰“前天愛國回來跟我說了,保定那邊有信了,等幾天,他們會有東西寄回來,到時候你看著辦,要是辦不了你就捎個信回來,到時候我再帶人過去。”
徐建忠說道︰“好的,小叔,那我們就先過去了,這天也不早了,路也不近,不早點走,我就怕要摸黑了。
“那行,你們路上也不用急,你們不吃午飯了,這眼看就中午了?”
傻柱說道︰“太公,不用了,我們來時帶有干糧。”
把行李放在板車上,兩位老人也上了板車,前邊是傻柱拉車,後邊葉征和陳勇推車。
就這樣一行人出了徐家莊,老支書就站在村口,一直等到看不到人了才轉身回去了。
葉征一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速度頗為緩慢。畢竟來時車上空空如也,拉起來自然輕松一些,但此刻返程,車上不僅裝載著行李,還有兩位老人,再加上道路狀況不佳,這一路走得可謂是磕磕絆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太陽逐漸西沉,天空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暮色。當他們終于抵達南鑼鼓巷時,夜幕已然降臨。
徐珍卿他們早就等在了院門口,一看到葉征他們回來了,趕緊迎了上來。
“爹,娘,你們來了,快,琳琳呢,扶著你姥姥,咱們進去。”徐珍卿激動的說道。
葉征和陳勇扶著姥爺,徐珍卿和葉琳琳扶著姥姥下了車。
傻柱說道︰“你們先進去,我把人家的板車先還回去。”
取下行李,傻柱拉著板車走了。
走進院子,只見一群人正圍攏過來,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紛紛與兩位老人親切地打招呼。
“大爺、大媽,你們可算來了!”
“快進屋坐,別站著了!”
“一路上辛苦了吧?”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讓兩位老人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溫暖。這個大院里的人都還不錯。
走進屋內,一股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原來,晚飯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菜肴擺滿了一桌子。有熱氣騰騰的白菜炒肉,香氣四溢的土豆炖雞,還有那白白胖胖的餃子和圓滾滾的元宵。
兩位老人看著滿桌的飯菜,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他們知道,閨女的日子過得還不錯,生活得很幸福,這讓他們感到無比欣慰和放心。
老人就是這樣,一輩子總有操不完的心,就盼著兒女們生活的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傻柱也很快就回來了。
一家人上了飯桌,葉征把菜往老人家身邊推了推,給大家發了筷子︰“姥姥姥爺,咱們吃飯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徐建忠說道︰“好,吃飯。先吃飯。”說完給就夾了個餃子放進了嘴里。
姥姥也夾了個餃子,吃了一口說道︰“哎呦,還是肉餃子,這小日子過的可以啊。”
看到兩位老人都吃上了,大伙兒也都開始吃飯。
葉靈圍著桌子轉圈,轉到誰旁邊,誰就會喂她一口。這小機靈鬼,懂得調節氣氛。想吃什麼,只要伸手一指,就有人給她夾。
葉征不想讓她亂跑,就把她拉到了自己身邊,自己吃一口然後喂葉靈一口。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完了晚飯。
老人家顛簸了一路,早就累了,早早的就休息了。至于怎麼安排,當然是姥姥和徐珍卿一個房間,姥爺和葉征他們一個房間了。
至于出門看花燈這件事,對于這個年的老人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饑餓中苦苦掙扎,哪還有心情去欣賞那些美麗的花燈呢?相比之下,那些出門看花燈的人,往往都是年輕人,他們充滿了朝氣和活力,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而對于老人們來說,即使他們出門,也不是為了去看花燈,而是為了出去尋找一些食物來填飽肚子。在這個艱難的時期,食物成為了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其他的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葉征和他的幾個同伴卻與眾不同。他們雖然也面臨著生活的壓力,但他們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于是,他們決定出去逛一逛,感受一下這個特殊年份的氛圍。
葉征幾個提著自己制作的燈籠走出胡同。
葉征自己動手制作的燈籠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創意和童趣。他首先找來一塊小木板,然後小心翼翼地在木板中間挖出一個洞。這個洞的大小剛好能夠容納他自制的面燈。
接著,葉征將自制的面燈放在挖好洞的小木板上,再往面燈里灌入一些食用油。這些食用油就像是面燈的燃料,為它提供了持續燃燒的能量。
一切準備就緒後,葉征用火柴輕輕地點燃了面燈里的油。瞬間,火焰跳躍起來,照亮了周圍的黑暗。為了讓火焰更加穩定,葉征迅速將一個罐頭瓶倒扣在面燈上方。這樣一來,火焰被罐頭瓶籠罩在其中,既不會被風吹滅,也不會四處亂竄。
最後,葉征用細繩在罐頭瓶的瓶頸處,再把底部得木板給固定好,打了一個十字結,將整個燈籠系好。這個簡單的十字結不僅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還讓燈籠看起來更加精致。
當這個面燈里的食用油燃燒殆盡時,面燈內部的面團也會被烤熟。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許多地方的孩子們都喜歡吃這種用面燈烤出來的面團。它雖然沒有太多的調料,但卻有著獨特的香氣和口感,畢竟是浸過油的東西,讓人回味無窮。
這個時候街上也有擺攤賣小吃的,驢打滾,綠豆糕,湯圓,糖人,鹵煮什麼的都有人賣,手頭上有錢的都會花錢買給孩子點嘗嘗鮮。葉征幾個也買了點,嗯,味道還真不錯。
鼓樓附近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放眼望去,擺攤的小販們更是多如繁星,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而在那片空地上,懸掛著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燈籠,宛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散發著微弱的光芒。
這些燈籠可不一般,每個上面都寫著一則燈謎,仿佛是在向過往的行人發起挑戰。誰能猜中燈謎,誰就能將那精美的燈籠提走,作為智慧的獎賞。
這個活動誰都可以參加,每個謎題每個人都是只有一次機會。
葉征他們幾個被這有趣的場景吸引,興致勃勃地加入了猜燈謎的隊伍。他們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終于在一番努力後猜出了三個謎語。
第一個謎語是︰“弟兄七八個,圍著柱子坐,他們一分家,衣服全撕破。”這個謎底是大蒜,蒜瓣們緊緊圍繞著蒜柱,一旦分開,那層薄薄的蒜皮就會破裂。
第二個謎語是︰“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住著十萬兵,只見兵打仗,不見兵出城。”這個謎底是棋盤,棋盤就像一座四方的城池,而棋子則是那十萬士兵,它們在棋盤上激烈廝殺,卻永遠不會離開這座城池。
也有人說是算盤,通過一陣 里啪啦的撞擊,算出精準的數字。算盤珠子始終都是在那個像是圍城的方框內。
最後一個謎語是︰“奇怪奇怪真奇怪,骨頭長在肚皮外。”這個謎底是螃蟹,螃蟹的硬殼就像它的骨頭一樣,長在身體的外面,確實讓人感到十分奇特。但是人們常見的卻是雞蛋,所以這個謎底不管是猜螃蟹還是猜蛋都是可以的。
出謎語者,要求沒那麼苛刻,只要能說出理由,出謎語者只要認可就行了,出謎語者也沒說哪個謎語的謎底是唯一的,有的謎語甚至走三四個謎底。只要你能猜對一個就可以了,主打一個樂呵。
看到葉征竟然能猜中燈謎,幾個女孩子都來了興趣,也想猜一猜,不過最後的結果確實和謎底不同,沒能贏得燈籠。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夜色漸深。葉征他們幾個提著贏來的三個燈籠,心滿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雖然有些意猶未盡,但這充滿趣味的夜晚已經給他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回到家的時候,徐珍卿還沒休息,還在等著葉征他們回家。
看到葉征他們回來了,她從陳勇背上接過葉靈,叮囑葉征他們早點睡覺,就進屋了。
葉征幾個也困了,收拾一下,也就睡了。
傻柱今天請假沒上班,卻是引起了某人的不滿…………
喜歡大夢60年請大家收藏︰()大夢6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