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留余地。”孟遠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
窗外,零碳工廠已經初具規模。
銀色的廠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屋頂的光伏板像一片藍色的海洋。
這是他給歐洲人上的一課︰
環保不是貿易壁壘的借口,真正的綠色,需要技術,更需要誠意。
\"通知國內。全面啟動綠色供應鏈改造。這次不是為了應付歐盟。\"
\"那是為了什麼?\"
\"為了未來。\"
碳中和是大勢所趨。與其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出擊。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壁壘。
他要讓遠新成為全球最綠色的電池公司。讓那些想用環保當武器的人,無計可施。
正在此時,手機響了,是個陌生的國際號碼。
\"孟先生?我是德國車企的采購總監。\"
\"听說您在建零碳工廠?\"
孟遠笑了,魚兒開始上鉤了。
\"是的,不過產能有限……\"
對方急了,\"價格好商量,我們願意支付溢價!\"
溢價?這個詞真美妙。
從被動挨打到主動定價,這就是戰略的力量。
窗外,夕陽西下。
但對遠新來說,太陽才剛剛升起。
經過小半年的努力,德國零碳電池工廠正式投產,銀色的廠房如同一艘未來戰艦,矗立在巴伐利亞的土地上。
開幕當天,德國經濟部長親臨現場,歐盟環境委員會的瑪麗亞,更是將“歐盟碳中和政策官方示範項目”的牌匾,親手交到孟遠手中。
歐洲媒體的閃光燈幾乎要晃瞎人眼。
《法蘭克福匯報》頭版標題︰《來自中國的綠色巨人,正在重新定義歐洲制造》。
遠新工廠生產的“零碳電池”,不僅被眾特瘋搶,甚至連很多豪車廠商都派來了高級代表團,希望能分一杯羹。
一時間,遠新成了歐洲新能源市場的“金字招牌”,風頭無兩。
辦公室里,小劉興奮地匯報著最新的訂單數據。
“孟總,我們現在是歐洲所有車企的座上賓!他們為了搶產能,甚至願意簽排他協議!”
孟遠看著窗外井然有序的廠區,神色卻很平靜。
他知道,樹大招風。
在生產端用“零碳”概念徹底擊潰了對手,那些人不可能會善罷甘休。
果然,小劉放下報表,遞過來一份新的文件,臉色凝重起來。
“孟總,歐洲那邊又想出新招了。”
孟遠接過文件,標題赫然是,關于建立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強制標準的倡議書。
發起方︰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導人︰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施密特教授。
“施密特教授?”孟遠略感耳熟。
“對,但不是眾特的那個施密特。”
小劉解釋道,“這位是德國材料學和環保領域的泰斗,在國際標準制定上非常有影響力。”
“他們提議,未來所有進入歐盟的電池,都必須符合他們制定的回收標準,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
孟遠笑了,意料之中。
在生產端設不了壁壘,就想在電池的生命周期末端,也就是回收環節,卡住你的脖子。
典型的“打不過你,就給你定個規矩”的玩法。
“他們提出的標準是什麼?”
“非常苛刻。”小劉指著文件,
“要求電池的金屬回收率必須達到98以上,而且回收過程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有嚴格限制。據我們的專家評估,目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完全達到。”
“他們自己也達不到?”
“對,這更像是一個……未來的技術目標。”
孟遠明白了。
先用一個誰也達不到的“未來標準”搶佔規則制高點,然後利用主導權,慢慢給自己的企業開綠燈,同時把所有競爭對手擋在門外。
上輩子,他見過太多這樣的套路。
“他們把會議定在了哪?”孟遠問。
“下個月,日內瓦,國際電工委員會總部。”
“很好。”孟遠站起身,平靜的看著窗外。
小劉有些擔心︰“孟總,我們這次要怎麼應對?國內的回收技術雖然發展快,但要跟他們爭標準……”
“誰說我們要跟他們爭?”
孟遠打斷他,走到辦公桌前,拿起電話。
“通知鵬城總部的甦教授,讓他和團隊準備好所有技術資料和專利文件。”
“甦教授?電池回收中心的那位?”
“對。告訴他,咱們要去日內瓦。”
“這一次,不是去遵守游戲規則,而是去制定游戲規則的。”
日內瓦,國際電工委員會總部。
會議室里的氣氛有些微妙。
“各位,關于動力電池回收的國際標準草案,我們德國已經準備了兩年。”
施密特教授推了推金絲眼鏡,目光掃過在座的各國代表,最後停在了角落里的中國代表團身上。
他的嘴角掛著禮貌而疏離的微笑︰“當然,我們也歡迎......新成員的參與。\"
\"新成員\"三個字,他咬得格外重。
孟遠坐在中國代表團的主位上,面色平靜。他身邊的甦教授臉色微變,正要說話,卻被他輕輕按住了手。
\"施密特教授說得對。“
孟遠站起身,用流利的英語開口,”中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上,確實是新成員。\"
幾個歐洲代表交換了一個\"果然如此\"的眼神。
孟遠頓了頓,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在電池回收這件事上,恐怕情況正好相反。\"
他打開面前的筆記本電腦︰”去年全球報廢的動力電池,有多少噸?\"
“大約120萬噸。”日本代表小聲回答。
\"其中有多少被妥善回收?\"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
\"不到30。“還是那位日本代表,聲音更小了。
孟遠點點頭︰”剩下的70去哪了?填埋?焚燒?還是像某些發達國家那樣,偷偷運到了非洲?\"
施密特的臉色變了。
\"而在中國,“孟遠切換了一頁ppt,
”我們去年回收處理的廢舊電池就達到了28萬噸。我們的回收率是多少?97.3。\"
數字出現在大屏幕上時,會議室里響起了細碎的議論聲。
美國代表約翰遜皺眉︰\"數據可以作假。\"
\"當然。\"孟遠微笑,\"所以我帶來了更直觀的東西。\"
他示意助手打開一個金屬箱。
里面整齊擺放著幾排試管,裝著不同顏色的金屬粉末。
“這是我們從廢舊電池中提取的鈷、鋰、鎳。純度都在99.5以上。”
孟遠拿起一管銀白色粉末,\"各位可以隨時送去檢測。\"
施密特推了推眼鏡︰\"提純技術並不稀奇!\"
\"確實不稀奇。\"孟遠打斷他,\"稀奇的是成本。我們的提取成本,比原礦開采還要低15。\"
這下,整個會議室都安靜了。
法國代表忍不住問︰\"你確定沒說錯?這怎麼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