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廠商的人對視一眼︰我們始終認為,合作大于競爭。
“好!”
孟遠在合同上簽下名字,“期待我們的合作。“
消息傳出。
眾特徹底坐不住了。
當天下午,施密特親自登門。
“孟總,我們需要談談。“
這一次,他的態度恭敬多了。
“當然。“孟遠泡上好茶,“早上的普洱,施密特先生嘗嘗?“
“謝謝。“施密特接過茶杯,猶豫片刻,“之前的提議,是我唐突了。“
“生意嘛,討價還價很正常。“孟遠笑容溫和。
“眾特希望能深化合作。“施密特深吸一口氣,“不僅是電池,還包括電控、電機……“
“甚至是合資建廠?“孟遠接過話。
施密特眼楮一亮︰“您的意思是?“
“遠新眾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沃爾夫斯堡,雙方各佔50股份。“
孟遠拋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方案。
“專門開發面向歐洲市場的新能源動力總成。“
這是陽謀。
合資,意味著利益捆綁。
眾特再想搞小動作,就得掂量掂量了。
“我需要向董事會匯報。“
“當然。不過施密特先生,有句中國古話叫‘買賣不成仁義在’。“
孟遠起身,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別讓一時的算計,壞了長遠的友誼。“
施密特臉色微變,他听出了警告的意味。
當晚,歐盟的調查不了了之。
第二天,眾特董事會全票通過合資方案。
一周後,遠新與眾特簽署了總額超過千億歐元的戰略合作協議。
歐洲市場的大門,徹底向遠新敞開了。
孟遠站在工廠的天台上,看著夕陽下的阿爾卑斯山。
小劉走過來︰“孟總,國內發來賀電了。“
“嗯。“孟遠淡淡應了一聲。
“您好像不太高興?“
孟遠搖頭,\"高興什麼?這只是開始。\"
真正的戰斗,還在後面。
技術封鎖、標準壁壘、市場準入……每一關都是一座大山。
他的目光投向東方。
\"通知技術部,固態電池項目,該提速了。\"
\"這麼急?\"
\"嗯。給歐洲人看看,什麼叫真正的技術實力。\"
一個月後,德國慕尼黑。
“遠新眾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辦公室里,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與眾特的合作進展順利,第一批聯合研發的技術方案已經敲定,雙方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緊張地磨合。
一切,都朝著孟遠預想的方向發展。
“咚咚。”
專項小組負責人突然t敲門進來,神色凝重。
“孟總,布魯塞爾那邊,有動靜了。”
孟遠正在審閱聯合研發的進度報告,聞言抬起頭,
“啥動靜?”
“我們的情報顯示,他們最近頻繁出入歐盟環境委員會,正在全力推動‘碳中和’針對電池產業的條款,提前實施。”
“哦?”
孟遠放下文件,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
“具體條款呢?”
“針對電池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設定了極其嚴苛的上限——每千瓦時40公斤二氧化碳。”
負責人遞上一份加密文件。
“根據他們的算法,幾乎所有亞洲生產的電池,都會因為電網的煤電佔比而嚴重超標。這份草案,矛頭直指我們。”
孟遠接過文件,快速翻閱著。
果然來了。
用你的優勢,來制定規則,然後宣布競爭對手是“不合規”的。
老套路了。
“他們這是想把我們的合資公司,扼殺在搖籃里。”孟遠冷笑一聲。
“是的。一旦法案通過,我們的電池要麼被征收高額碳關稅,失去所有價格優勢;要麼就無法進入歐洲市場。眾特那邊……恐怕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話音剛落,孟遠的私人電話就響了起來。
是施密特。
“孟,”
電話那頭的施密特聲音有些焦急,但仍保持著伙伴的姿態,
“我們有大麻煩了。你的競爭對手,給我們所有人設下了一個巨大的陷阱。”
“是關于‘碳’的,對嗎?”孟遠語氣平靜。
施密特在那頭沉默了片刻,隨即苦笑道︰“你……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在歐洲做生意,如果連這點警惕性都沒有,遠新活不到今天。”
孟遠站起身,望向窗外。
“地址發我,我馬上過去。”
掛斷電話,他對小組負責人吩咐道︰
“啟動b計劃,把我們準備好的那份禮物,帶上。”
“明白!”
兩小時後,眾特總部。
施密特的辦公室里坐著三個人。
除了施密特,還有個金發碧眼的中年女人,胸牌上寫著︰歐盟環境委員會高級顧問。
第三個人孟遠認識——瑞典本土電池企業,ceo彼得森,遠新在歐洲最大的競爭對手。
有意思了。
\"孟總,不好意思臨時把您叫來。\"施密特的笑容有些尷尬。
\"沒關系。說吧,什麼事?\"
女顧問清了清嗓子︰“孟先生,我是瑪麗亞•韋伯,負責歐盟碳中和調節機制的制定。\"
碳中和調節機制?
孟遠心中一動︰上輩子這玩意兒2026年才正式實施,怎麼提前了?
\"您的意思是?\"
\"很簡單。\"瑪麗亞打開文件夾,
\"根據我們的計算,遠新的電池生產過程中,每千瓦時會產生85公斤二氧化碳。\"
她推過一份報告。
\"而歐盟的標準是40公斤。這意味著,您的產品將被征收每噸75歐元的碳關稅。\"
75歐元?
孟遠快速心算。
一個標準電池包60度電,碳排放超標2.7噸,碳稅就是202.5歐元。
而他們的利潤率也就15,碳稅一收,直接虧本。
\"這個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他問。
\"很簡單。\"彼得森插話了,臉上帶著得意的笑,
“中國70的電力來自煤炭,而我們瑞典使用的是100水電。\"
原來在這等著呢。
\"所以呢?\"孟遠看向施密特。
施密特避開他的目光︰\"孟總,這不是針對遠新。但眾特必須考慮碳中和目標……\"
\"我理解。\"孟遠打斷他,\"那如果我們也用綠電呢?\"
\"那要看你們的證明。\"瑪麗亞說,\"必須是經過歐盟認證的可再生能源。\"
\"認證需要多久?\"
\"通常是612個月。\"
孟遠笑了,這就是個局。
先用碳關稅逼停訂單,再用認證時間拖死你。
等你認證下來,市場早被瑞典電池廠搶光了。
\"瑪麗亞女士。您來之前,是不是已經去過瑞典的工廠了?\"
女人臉色微變︰\"這與我們的討論無關。\"
\"是嗎?\"孟遠從包里拿出平板,\"巧了,我這里有份瑞典電池廠上個月的用電記錄。\"
他點開一個文件。
\"10月15日到25日,瑞典遭遇秋季枯水期,水電供應不足。從丹麥進口了1200萬度火電。\"
彼得森臉色大變︰\"你怎麼會有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