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去送宵夜,親眼看見胡某把她按在地上..."女人捂住臉,泣不成聲,"她後來跟我說,刀是早就藏好的,就等著一個機會。"
周萬全翻看著筆錄,眉頭越皺越緊︰"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強奸案,涉及非法拘禁、敲詐勒索,還有高利貸犯罪。王某的反擊,很可能是長期遭受暴力威脅下的應激行為。"
渠成順盯著電腦屏幕上的判決書,突然說︰"我們申請重審。雖然法律認定有依據,但這個案子里,王某的行為動機和社會危害性,值得更全面的評估。"
方梅的攝像機鏡頭微微晃動,她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一場關于法理與人情的博弈。這個普通的普法講座,意外撕開了一個黑暗的角落,而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眾人,正試圖用法律的利刃,為弱者劈開一條生路。
接下來的日子里,服務中心全員投入案件調查。張忠民走訪胡某的其他債權人,發現多起類似的暴力討債事件;周萬全聯系以前的同事,調取胡某的犯罪前科記錄;張彩嬌整理王某的手機通訊記錄,尋找更多證據。
方梅的報道《當利刃出鞘︰一個普法案例背後的生存困境》在晨報頭版刊登,引發社會強烈反響。評論區里,有人支持法律的嚴謹,也有人呼吁司法應該更有人情味。
重審開庭那天,法庭外人頭攢動。渠成順作為法律援助律師,站在辯護席上,聲音沉穩有力︰"王某的行為,本質上是長期遭受暴力威脅後的自我保護。雖然時間上不符合傳統意義的正當防衛,但從整個事件的連續性來看,她的反抗從未停止。"
檢察官反駁︰"法律不能因為同情就改變標準。王某在危險解除後蓄意殺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那什麼是危險解除?"渠成順突然展示一張照片,是王某手機里的恐嚇短信,"胡某威脅要讓她"生不如死",這樣的心理壓迫,難道不算持續的危險嗎?"
法庭陷入沉默。最終,法官宣布休庭,擇日宣判。
走出法庭時,方梅問渠成順︰"你覺得會改判嗎?"
渠成順望著遠方,說︰"法律的溫度,不在于冰冷的條文,而在于對人性的理解。我們努力的,是讓每個判決都經得起良知的叩問。"
一個月後,重審判決結果公布︰王某的罪名從故意殺人罪改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刑期大幅縮短。更重要的是,胡某的犯罪團伙被一網打盡,相關保護傘也被查處。
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辦公室里,渠成順把新的判決書貼在案例牆上。張彩嬌抱著新的案卷匆匆而過,周萬全和張忠民正在討論下一個普法計劃。窗外,陽光正好,照在"以法為盾,護民為責"的牌匾上,折射出溫暖的光芒。
方梅的後續報道《法律的重量︰一場關于正義的追尋》獲得新聞大獎,但她最難忘的,是王某姐姐在得知改判結果時,那聲顫抖的"謝謝"。在這個法治社會的進程中,總有人願意成為照亮黑暗的光,而普法,正是讓更多人學會自己掌燈。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