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春,青山的細雨裹著寒意。青山大酒店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煙霧繚繞。法定代表人孫軍將雪茄狠狠按滅在煙灰缸里,盯著桌上1000萬元的收購款收據,眼神中滿是不甘。"消防不過關,投資公司要撤資?門都沒有!"他轉向法律顧問胡吉,"想辦法,不能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半個月後,青山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廳里,吳剛神色從容地遞交支付令申請材料。購房合同、承諾函整齊排列,840萬元的違約金及利息數字刺目。窗口工作人員快速審核材料︰"符合條件,三日內發支付令。"吳剛走出法院,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
與此同時,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警報燈突然閃爍——市檢察院傳來緊急協查請求。渠成順展開卷宗,三份支付令的時間線令人心驚︰2035年吳某申請840萬元,2024年、2025年兩家公司又分別申請486.6萬元、1150.053萬元,涉案總金額高達2400余萬元。
"支付令無需開庭審理,只要對方不提出異議就生效。"周萬全推了推眼鏡,"這三家申請人與大酒店毫無業務往來,卻能精準拿到強制執行裁定,太蹊蹺了。"張彩嬌調出工商信息,瞳孔驟縮︰"吳某是胡某的遠房親戚,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曾是大酒店的前員工!"
調查從酒店的老員工入手。一位退休保安壓低聲音︰"當年孫軍天天和胡吉關在辦公室密謀,後來就听說有好多"債主"上門。"方梅喬裝成記者走訪投資公司,負責人苦笑著搖頭︰"本來想撤資,結果突然冒出這麼多債務,只能硬著頭皮收購。"
渠成順帶領團隊仔細比對三份支付令的材料,發現承諾函的紙張紋理、印章油墨完全一致,連錯別字都如出一轍。更關鍵的是,所謂的"欠款事實"中,交易日期與酒店停業時間重疊,根本不可能發生業務往來。
當檢察官找到胡吉時,他正悠閑地品著茶。面對證據,他的手開始顫抖︰"是孫軍讓我做的,說只要拖住投資公司,就能拿到提成......"審訊室的燈光下,整個陰謀逐漸浮出水面︰虛構債權債務、偽造文書、利用支付令快速確權,一系列操作只為逼迫投資公司完成收購。
青山法院再審庭上,旁听席坐滿了關注此案的群眾。吳某等人仍在狡辯︰"我們有合同為證!"渠成順將司法鑒定報告展示在大屏幕上︰"所有文書均為同一台打印機、同一支筆在2005年1月集中制作,這是徹頭徹尾的虛假訴訟!"
法槌落下的瞬間,三份支付令被當庭撤銷,執行裁定也一並作廢。孫軍癱坐在被告席,胡某抱頭啜泣,而投資公司的代表紅著眼眶握住渠成順的手︰"要不是你們,我們公司就被拖垮了!"
走出法院,長沙的天空終于放晴。方梅舉起相機記錄下這一幕,渠成順望著遠處的湘江,心中感慨萬千。支付令本是高效的債權確認程序,卻被不法之徒異化為牟利工具。但正義也許會遲到,卻永遠不會缺席,興華團隊將繼續守護法律的純淨,讓每一個虛假訴訟的陰謀都在法治的陽光下無所遁形。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