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後的清晨,東溝村的溪畔傳來朗朗讀書聲。由廢棄化工廠改建的村小里,李鐵柱正在教孩子們唱《法治歌》,張艷茹抱著作業本走過紫藤花架,腕間的氯氮平藥盒換成了丈夫親手編的紅繩。遠處山路上,渠成順和周萬全騎著電動車顛簸而來,車筐里塞滿《民法典》手冊——他們要去二十里外的茶場,調解土地承包糾紛。
暮色四合時,法律服務中心的燈準時亮起。方梅對著鏡頭錄制普法短視頻,身後牆上密密麻麻的錦旗隨風輕晃。評論區不斷彈出新留言︰"我在外地打工被拖欠工資,能找你們嗎?村里分地不公平,該怎麼辦?"渠成順接過手機,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打︰"帶著證據來,我們等你。"
山風掠過窗欞,將"以法為盾,為民維權"的標語吹得獵獵作響。這簇在黑暗中燃起的法治星火,正順著蜿蜒的山路,沿著清亮的溪流,在廣袤的土地上,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寒冬臘月,一場罕見的暴雪封鎖了青山縣的山路。法律服務中心的煤爐燒得通紅,渠成順正對著鏡頭講解農民工討薪法律要點,直播間突然涌進上百條留言。"渠主任!我們在省城工地被欠薪三個月了!大雪封路,我們回不去家......"方梅立即調出法律援助熱線,周萬全則翻出全省勞動監察部門的聯絡表。
凌晨三點,電話鈴聲劃破寂靜。鄰縣茶場的土地糾紛愈演愈烈,兩撥村民手持農具對峙。渠成順裹緊大衣就要出門,卻見李鐵柱和張艷茹背著應急藥箱站在門口︰"我們學了半年調解課程,也算半個法律志願者,帶我們一起去!"雪夜中,四輛電動車的車燈連成蜿蜒的光帶,刺破沉沉夜幕。
春去秋來,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隊伍悄然壯大。曾經被污染的溪流旁,建起了法治文化長廊;東溝村的村史館里,陳列著歷年來的維權案例。周萬全收下三個徒弟,手把手教他們整理卷宗;方梅培養的鄉村普法宣傳員,已能獨立開展"板凳法庭"。
省電視台來拍攝法治專題片。鏡頭里,渠成順帶著團隊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教孩子們識別校園欺凌;張艷茹在直播間解答婚姻法律問題,在線觀眾突破十萬;而滿頭銀發的周萬全,正蹲在村口石板上,耐心給老人們講解遺囑公證流程。
片尾鏡頭緩緩拉升,青山縣在陽光下宛如翡翠。法律服務中心的院子里,新栽的玉蘭樹抽出嫩芽,樹下圍坐著一群少年,李鐵柱正教他們模擬法庭辯論。微風拂過,"以法為盾,為民維權"的標語與遠處的青山、藍天融為一體,仿佛在訴說︰法治的薪火,終將在守護公平正義的道路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月光透過窗欞在信紙上投下斑駁樹影,方梅的鋼筆尖凝著墨珠遲遲未落。渠成順湊近細看,信紙邊緣還沾著褐色泥漬,"扶貧款"三個字被反復描粗,力透紙背。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