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富商甦半城

第442集︰知府站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442集︰知府站隊

    票號風雲

    平遙古城的晨光總是來得遲些,卯時過半,南大街的青石板路還沾著夜露的濕意。李老三撩開“匯通錢莊”的黑漆木門,檐角銅鈴輕響,驚飛了門楣上棲息的麻雀。他懷里揣著五千兩銀票,粗布短褂下的胸膛繃得發緊,每走一步,銀票與內襯摩擦的聲都像在敲打著心尖。

    穿過熙攘的早市,豆腐攤蒸騰的熱氣、雜糧鋪飄來的麥香漸漸遠去,知府衙門朱紅色的大門越來越近。守門的衙役見他是匯通錢莊的掌櫃,雖沒刻意刁難,眼神里卻帶著幾分審視——這些日子平遙商界風聲緊,誰都知道匯通與趙奎的“裕豐票號”斗得厲害,李老三這時候來衙門,多半沒好事。

    “勞煩通稟周大人,匯通錢莊李老三求見,有要事相商。”李老三遞上一塊成色溫潤的玉佩,那是去年周大人母親過壽時,他以“賀禮”名義送來的,此刻正好派上用場。衙役掂了掂玉佩,嘴角撇了撇,轉身進了內院。沒等多久,便傳出“請李掌櫃進見”的聲音。

    周大人的書房陳設簡單,牆上掛著一幅《平遙古城圖》,案幾上堆著厚厚一摞公文,茶盞里的碧螺春還冒著熱氣。李老三剛進門,就見周大人放下手中的毛筆,指了指對面的椅子“李掌櫃今日登門,可是為了趙奎強佔你們錢莊分號的事?”

    這話讓李老三心頭一凜——周大人消息倒是靈通。他也不繞彎子,從懷里掏出一疊銀票,輕輕放在案幾上。銀票是匯通自家印發的,每張面額五百兩,十張疊在一起,厚厚一沓,在晨光下泛著柔和的紙質光澤。“周大人明鑒,”李老三聲音壓得低,“趙奎仗著有軍機處王文韶大人撐腰,不僅強佔了我們在城西的分號,還逼著平遙商戶都去裕豐存銀。再這麼下去,匯通怕是撐不過這個月了。”

    周大人的目光落在銀票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盞邊緣。青瓷茶盞的冰裂紋在指尖劃過,他臉上卻不見半分笑意,反而輕輕嘆了口氣“李掌櫃,不是本官不肯幫你。王文韶是軍機處的人,掌管著西北軍務糧草,連巡撫大人都要讓他三分。我一個地方知府,手伸不了那麼長,更不敢得罪他啊。”

    這話在李老三意料之中。他早料到周大人會拿王文韶當擋箭牌,當下從袖中又掏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緩緩展開,推到周大人面前“周大人,您先看看這個。”

    那是一張泛黃的賬冊副本,上面用小楷密密麻麻記著去年秋收時的糧稅賬目。周大人起初漫不經心地掃了幾眼,可越看,眉頭皺得越緊。當看到“王文韶心腹張彪”的簽名時,他的手指猛地頓住,臉色瞬間沉了下來——去年平遙遭遇旱災,朝廷明明下了“免糧稅半年”的旨意,可這賬冊上卻記著“強征糧稅三千石,折合白銀兩千兩,解往京城王文韶府中”。

    強征糧稅是大罪,尤其還是在災年違抗聖旨,一旦捅出去,別說他這個知府,就是巡撫都要被牽連。周大人捏著賬冊的手指微微發白,指尖因為用力而泛出青色,他抬頭看向李老三,眼神里多了幾分探究“這賬冊……你從哪里得來的?”

    “城西分號的賬房先生,去年曾在縣衙幫過忙,偶然看到了這份底冊,便偷偷抄了一份。”李老三語氣平靜,心里卻在打鼓,“周大人,您要是肯幫匯通一把,這賬冊便永遠不會現世。可若是您偏幫趙奎……”他故意頓了頓,“這東西說不定哪天就會送到巡撫大人手里,到時候,您怕是也脫不了干系。”

    書房里靜得可怕,只有窗外風吹過梧桐葉的沙沙聲。周大人盯著賬冊看了許久,突然伸手將那疊銀票推了回去,動作干脆利落,沒有絲毫猶豫。“五千兩銀子,本官不能收。”他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匯通要捐,就以‘賑災’的名義捐給平遙百姓——去年旱災,不少人家還餓著肚子,這筆錢正好能幫他們熬過冬天。”

    李老三愣了愣,隨即反應過來——周大人這是答應了。他懸著的心瞬間落了地,起身就要作揖道謝,卻被周大人抬手攔住。“你先別急著謝,”周大人拿起賬冊,對折兩次,塞進了袖中,“趙奎那邊,我自有辦法應付。不過你得記住,這事過後,匯通要好好經營,莫要再卷入這些是非里。平遙商界安穩,比什麼都重要。”

    “是是是,”李老三連連點頭,臉上終于露出了笑意,“多謝周大人成全,匯通日後定當遵大人教誨,多為平遙百姓做些實事。”

    離開知府衙門時,天已大亮。李老三剛走到街角,就看到兩個衙役急匆匆地從衙門里跑出來,手里拿著周大人簽發的公文,朝著城門方向奔去。他放慢腳步,隱約听到衙役的對話——“……傳周大人令,城門守軍嚴格盤查外來兵丁,無公文不得隨意入城……”

    原來周大人早已想好對策。趙奎昨日從太原調了二十多個兵丁來平遙,說是“護院”,實則是想威懾商戶。如今城門嚴查,那些兵丁就算來了,也進不了城,趙奎沒了幫手,自然不敢再肆無忌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老三心里一陣暖流涌過。他抬頭望向平遙古城的天際線,晨光穿過雲層,灑在錯落有致的灰瓦上,給古城鍍上了一層金邊。他摸了摸懷里,雖然沒了那五千兩銀票,心里卻比揣著金山銀山還要踏實——匯通的難關,總算過去了。

    回到匯通錢莊時,二掌櫃早已在門口等候。見他回來,二掌櫃急忙迎上來“掌櫃的,怎麼樣?周大人肯幫忙嗎?”

    李老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走進錢莊“放心,周大人答應了。去準備一下,咱們今日就以‘賑災’的名義,捐兩千兩銀子給平遙縣衙,再拿出五百兩,在南大街設個粥棚,給窮苦百姓施粥。”

    二掌櫃愣了愣,隨即明白過來——這既是遵了周大人的意思,也是在給匯通積德。他連忙應下,轉身去安排。錢莊里的伙計們听說難關已過,都松了口氣,原本壓抑的氣氛瞬間活躍起來,算盤聲、記賬聲再次響起,充滿了生機。

    可李老三心里清楚,這事還沒徹底結束。趙奎不會善罷甘休,王文韶那邊也可能會有動靜。他走到賬房,從櫃子里取出一個木盒,打開一看,里面放著一疊書信——都是這些年趙奎與王文韶往來的信件,上面記著不少見不得光的交易。這是他早就準備好的後手,若是日後再出變故,這些書信便是最後的籌碼。

    窗外,陽光越來越盛,南大街上的人也越來越多。李老三望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輕輕合上木盒。他知道,平遙商界的風浪不會就此平息,但只要匯通守住“誠信”二字,只要還有像周大人這樣明事理的官員,就總有立足之地。

    傍晚時分,縣衙貼出了告示,上面寫著“匯通錢莊捐銀兩千兩,用于賑災”,落款處蓋著知府衙門的朱紅大印。百姓們圍在告示前,議論紛紛,有人說匯通是良心商家,也有人說李老三會做人。消息傳到裕豐票號時,趙奎正坐在太師椅上喝茶,听到這話,手里的茶碗“ 當”一聲摔在地上,茶水濺濕了衣袍,他卻渾然不覺,只盯著窗外匯通錢莊的方向,眼神陰鷙得能滴出水來。

    “掌櫃的,怎麼辦?城門守軍不讓咱們的人進來,商戶們也不肯來存銀了。”賬房先生慌慌張張地跑進來,手里拿著今日的賬本,臉色慘白。

    趙奎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慌什麼?去給京城的王大人寫信,就說周知府與匯通勾結,阻攔咱們辦事。再讓人去查查那賬冊的事,李老三手里肯定還有別的東西,一定要找出來。”

    賬房先生應了聲,轉身就要走,卻被趙奎叫住“等等,”他頓了頓,聲音低沉,“別太張揚,周知府既然敢動咱們,肯定有恃無恐。先穩住陣腳,等王大人的回信再說。”

    夜色漸深,平遙古城漸漸安靜下來,只有巡夜的更夫敲著梆子,在巷子里穿梭。李老三站在錢莊二樓的窗前,望著遠處知府衙門的燈火,心里思緒萬千。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或許正在醞釀,但此刻,他不再像往日那般焦慮——他手里有賬冊,有書信,還有周大人的暗中支持,更重要的是,他守住了匯通的名聲,守住了平遙百姓的信任。

    次日一早,匯通錢莊門口的粥棚就支了起來。大鍋里熬著濃稠的小米粥,伙計們給排隊的百姓盛粥,臉上帶著笑容。李老三站在粥棚旁,看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捧著粥碗,顫巍巍地說“多謝李掌櫃”,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父親臨終前說的話“做錢莊生意,靠的不是銀子多,是人心。人心齊了,生意才能長久。”

    就在這時,一個衙役匆匆走來,遞給李老三一張紙條。紙條是周大人派人送來的,上面只有一句話“趙奎已派人去京城,你需多加小心。”李老三捏著紙條,眉頭微微皺起,隨即又舒展開來。他抬頭望向天空,朝陽正從東邊升起,金色的光芒灑滿大地,給平遙古城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

    他知道,接下來的路不會好走,但只要心懷坦蕩,守住底線,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匯通錢莊的銅鈴再次響起,清脆的聲音在清晨的空氣中回蕩,像是在宣告著這場票號風雲,才剛剛開始;而匯通的故事,也遠未結束。

    日子一天天過去,匯通錢莊的生意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紅火。商戶們又開始來匯通存銀、匯兌,甚至有不少外地客商專門來匯通辦理業務——“匯通講誠信,李掌櫃是好人”的名聲,漸漸傳遍了晉中大地。

    而趙奎那邊,卻遲遲沒有等到王文韶的回信。原來周大人早已將王文韶強征糧稅的事,通過密信告知了巡撫大人。巡撫大人怕事情鬧大牽連自己,暗中壓下了此事,還特意給王文韶寫了封信,讓他“少管地方瑣事”。王文韶接到信後,雖有不滿,卻也不敢公然與巡撫作對,只能給趙奎回信,讓他“暫避鋒芒”。

    趙奎接到回信後,氣得大病一場。裕豐票號的生意一落千丈,商戶們紛紛撤走存銀,分號也關了好幾家。沒過多久,趙奎便帶著殘余人馬,灰溜溜地離開了平遙,再也沒有回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李老三得知消息後,並沒有絲毫得意。他讓人把趙奎留下的幾間空屋修繕一番,改成了“匯通義學”,請了先生來教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開學那天,周大人也來了,看著孩子們捧著書本讀書的模樣,他拍了拍李老三的肩膀“李掌櫃,你這步棋走得好。生意人能有這份心,難能可貴。”

    李老三笑著搖頭“大人過獎了。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若是沒有大人的幫忙,匯通也走不到今天。”

    周大人嘆了口氣“我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這官場如商場,都得講個‘理’字。王文韶、趙奎之流,失了理,自然走不長遠。”

    那天下午,李老三站在匯通義學的窗前,听著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心里格外踏實。他想起剛接手匯通時,父親的囑托;想起與趙奎周旋時的焦慮;想起周大人書房里那杯冒著熱氣的碧螺春……所有的過往,都化作了此刻的平靜與安穩。

    他知道,票號生意的競爭永遠不會停止,未來或許還會遇到更多的風浪。但只要守住“誠信”二字,守住對百姓的責任,匯通錢莊就會像平遙古城的城牆一樣,歷經風雨,卻始終屹立不倒。

    夕陽西下,余暉透過窗戶,灑在孩子們的書本上,也灑在李老三的臉上。他嘴角噙著笑意,轉身走向錢莊——還有很多事要做,匯通的故事,還在繼續。

    喜歡大民富商甦半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民富商甦半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民富商甦半城》,方便以後閱讀大民富商甦半城第442集︰知府站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民富商甦半城第442集︰知府站隊並對大民富商甦半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