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映初心︰甦氏商業世家的傳承與新生
第一章 雙子星耀︰黃金時代的奠基者
當甦明遠站在甦式集團總部頂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腳下這座被晚霞染成金紅色的城市時,玻璃幕牆上倒映出的,不僅是他鬢角初現的華發,還有三十年前那個在父親甦承宗辦公室里踮腳翻看賬本的少年身影。彼時的甦氏企業還只是城南一隅的小作坊,而如今,這座由他和弟弟甦明輝共同執掌的商業帝國,已將版圖拓展至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多個戰略領域,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成為行業內公認的標桿企業。
“哥,董事會關于海外研發中心的決議通過了。”甦明輝推門而入,手中的平板電腦還亮著最新的財務報表,“德國那邊的團隊反饋,新能源電池的固態電解質項目取得了關鍵性突破。”他的語氣里帶著慣有的沉穩,但眼底難掩興奮。這對相差三歲的兄弟,自接手父親的企業以來,便以“明遠拓疆,明輝固本”的默契分工,完成了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科技產業的驚險一躍。明遠擅長戰略布局,敢于在新興領域重金投入;明輝則精于內部管理,將供應鏈體系和成本控制做到了極致。
十年前那場決定企業命運的轉型之戰,至今仍被商界奉為經典。當傳統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危機時,甦明遠力排眾議,宣布斥資百億建設智能工廠,甦明輝則帶領團隊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內部管理系統的數字化重構。期間經歷的陣痛可想而知——老員工的抵觸、技術人才的短缺、連續兩年的利潤下滑,甚至有股東在董事會上拍案而起,質疑他們“背離了甦老爺子穩扎穩打的作風”。
“父親當年創辦工廠時,用的還是手工車床,後來他頂著壓力引進第一台數控機床,廠里的老師傅們也說他‘瞎折騰’。”在一次家庭會議上,甦明遠對憂心忡忡的家族成員們說道,“但如果沒有父親當年的‘折騰’,就沒有今天的甦氏。創新不是冒險,是清醒地看到未來。”
正是這種傳承自甦承宗的前瞻眼光與決斷力,讓甦氏集團在時代浪潮中始終屹立潮頭。如今,當他們站在事業的巔峰,兄弟倆卻同時感受到一種更深沉的責任——如何讓這座傾注了兩代人心血的商業大廈,在更長遠的時光里穩固矗立。
第二章 薪火計劃︰傳承之基的精心構築
“傳承不是權力的移交,是智慧的流動。”這是甦明遠在“薪火計劃”啟動儀式上的開場白。這個以培養家族第三代商業人才為核心的項目,醞釀了整整兩年,由甦明輝親自牽頭,集合了集團內部最精銳的導師團隊,還聘請了國內外頂尖的家族企業傳承專家作為顧問。
甦氏第三代共有五名子女,年齡從二十歲到二十五歲不等,分別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金融、工程、生物科技等專業。甦明遠的長子甦梓峰,在麻省理工學院主修機械工程,暑假回國時被直接安排進了集團的智能制造事業部,從生產線巡檢員做起。“別以為掛著‘甦’姓就能坐電梯,在這兒你得一步步爬樓梯。”事業部總經理老周拍著小伙子的肩膀,遞給他一本厚厚的操作手冊。
甦明輝的女兒甦梓涵則對生物醫藥表現出濃厚興趣,她在劍橋大學取得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後,沒有直接進入集團的研發中心,而是先在一家初創生物科技公司工作了一年。“我想看看真正的創新型企業是怎麼運作的,”她在給父親的郵件中寫道,“甦氏的平台很大,但或許在小船上學劃船,更能體會風浪的滋味。”
“薪火計劃”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傳統家族企業“傳男不傳女”或“按長幼排序”的傳承模式,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能力評估體系。每個家族成員都必須通過輪崗實習、項目考核、商業模擬等多重考驗,最終由家族委員會和職業經理人團隊共同決定其在企業中的定位。甦明遠特意將自己的小兒子甦梓晨安排到了集團最偏遠的西北新能源基地,“那里條件艱苦,但能看到最真實的市場和最基層的運營,”他對妻子說,“溫室里長不出參天樹。”
除了能力培養,甦明遠和甦明輝更注重將家族的商業智慧與精神內核傳遞給下一代。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家族成員都會聚集在老宅的書房里,聆听甦明遠講述祖父甦承宗的創業故事。“當年祖父為了拿下第一個出口訂單,在客戶公司樓下等了三天三夜,最後帶著肺炎簽下合同。他常說,做生意先做人,誠信比黃金重要。”甦明遠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看著孩子們專注的眼神,他知道這些故事正在悄然埋下種子。
他們還建立了“家族知識庫”,將甦承宗留下的經營筆記、甦氏企業歷年的重大決策案例、甚至是失敗的教訓都整理成系統的教材。甦明輝親自撰寫了《甦氏商業哲學十二講》,從“風險與機遇的辯證法”到“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每一章都融入了家族三代人的實踐經驗。“我們不僅要傳給他們財富,更要傳給他們創造財富的能力,以及駕馭財富的智慧。”他在給孩子們的信中寫道。
第三章 承宗遺風︰精神血脈的千年回響
在甦氏老宅的正廳,懸掛著一幅甦承宗的肖像畫。畫中的老人目光矍鑠,嘴角帶著一絲溫和而堅定的笑意,仿佛始終在注視著家族的興衰榮辱。每年清明,甦氏家族成員都會齊聚于此,由甦明遠主持祭祖儀式,這不僅是傳統禮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祖父當年創業,靠的不是運氣,是‘三心’——對客戶的誠心,對員工的仁心,對社會的責任心。”甦明輝常對晚輩們講述祖父的細節︰在三年困難時期,甦承宗寧可讓家人吃窩頭,也要保證工廠工人有定量的糧食;改革開放初期,他第一個在廠里設立職工子弟教育基金;晚年時,他將大部分個人財富捐出,設立了“承宗教育扶貧基金會”。
這些故事並非停留在口頭傳說,而是化作了具體的行動指南。甦氏集團內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任何項目決策,都必須通過“承宗三重問”——是否有利于技術創新?是否有利于員工成長?是否有利于社會福祉?幾年前,集團在西南地區投資建設新工廠時,曾因環保評估遇到瓶頸。有高管建議“走捷徑”,被甦明遠當場否決︰“如果祖父還在世,他會為了短期利益破壞子孫後代的青山綠水嗎?寧可項目不做,也不能砸了甦氏的口碑。”最終,集團追加了兩億元環保投入,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處理技術,雖然增加了成本,卻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認可。
甦承宗的商業傳奇,還體現在他對人才的重視上。當年他破格提拔只有初中文化卻精通技術的工人擔任車間主任,如今甦氏集團的高管團隊中,仍有三分之一來自內部培養,無論出身背景,唯能力是舉。這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傳統,被甦明遠和甦明輝發揚光大。他們設立了“承宗人才獎”,每年獎勵在技術創新和管理革新中有突出貢獻的員工,獎金數額甚至超過了某些家族成員的年薪。
在甦氏第三代眼中,祖父甦承宗不是一個遙遠的符號,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神坐標。甦梓峰在參與智能工廠項目時,遇到了設備調試的難題,連續一周吃住在車間。當同事勸他休息時,他笑著說︰“想想祖父當年在機床前連續工作兩天兩夜的事,我這算什麼?”這種自覺的精神傳承,讓甦明遠和甦明輝感到欣慰——他們知道,比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讓下一代擁有支撐他們走得更遠的精神力量。
第四章 時代新篇︰創新浪潮中的破浪者
進入2020年代,全球商業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數字化、智能化浪潮洶涌澎湃,碳中和目標成為全球共識,消費市場的迭代速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對新的挑戰,甦氏集團在甦明遠和甦明輝的帶領下,開始了又一次關鍵轉型,而這次,第三代成員已經開始在舞台上嶄露頭角。
甦梓峰主導的“智慧工廠2.0”項目,將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使生產效率提升了40,能耗降低了25。他大膽引入了“數字孿生”技術,在虛擬空間中模擬整個生產流程,提前預判並解決問題。這個項目起初遭到了不少老工程師的質疑,認為“太玄乎”,但甦梓峰用連續三個月的現場數據說服了大家。當看到虛擬系統精準預測出設備故障並提前維護時,連最保守的老師傅都豎起了大拇指︰“這小子,比我們當年敢想敢干。”
甦梓涵則在生物醫藥領域展現了獨特的商業嗅覺。她敏銳地發現了細胞治療在抗衰老領域的應用前景,說服集團投資成立了專門的研發子公司。面對臨床試驗的巨大風險和漫長周期,她帶領團隊建立了“產學研醫”一體化的合作模式,與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和三甲醫院深度合作,大大加快了項目進度。“創新不是閉門造車,”她在一次行業論壇上分享道,“要學會整合全球資源,用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
在新能源領域,甦梓晨負責的西北基地迎來了新的機遇。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他提出了“光伏+儲能+生態治理”的綜合開發模式,在沙漠邊緣建設光伏電站的同時,利用發電收入開展治沙工程,種植經濟作物。這個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項目,不僅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還成為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示範項目。甦梓晨在給父親的匯報中寫道︰“我終于理解了祖父說的‘企業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事’,當看到沙漠里長出第一片綠洲時,比看到財務報表上的數字更讓人激動。”
甦明遠和甦明輝欣慰地看到,第三代不僅繼承了家族的商業智慧,更具備了他們這代人所缺乏的國際視野和科技素養。他們開始有意識地讓年輕人承擔更多責任,在董事會中設立了“青年董事席位”,讓甦梓峰等核心成員參與重大決策。“我們這代人是鋪路石,他們才是走在新路上的人。”甦明遠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感慨道,“要給他們空間,讓他們去試錯,去創新,甦氏的未來屬于他們。”
第五章 傳奇永續︰商業長河中的精神坐標
又是一個春天,甦式集團迎來了成立七十周年慶典。慶典現場沒有奢華的排場,而是布置成了一個小型歷史博物館,從甦承宗當年用過的第一台手工車床,到甦明遠和甦明輝主導研發的第一代智能設備,再到第三代成員正在推進的前沿科技模型,清晰地展示著家族企業的成長脈絡。
當甦明遠和甦明輝攙扶著已是鮐背之年的母親,與甦梓峰、甦梓涵等第三代一起切開紀念蛋糕時,台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獻給甦氏家族的成就,更是獻給一種跨越時代的商業精神——那種在困境中堅守誠信,在順境中保持清醒,在傳承中不忘創新的精神。
如今的甦氏集團,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家族治理結構和企業管理制度。家族委員會、董事會、職業經理人團隊各司其職,既保證了家族意志的傳承,又引入了專業的管理力量。他們還設立了家族信托基金,將部分資產用于長期的慈善事業和家族成員的教育保障,避免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在甦承宗的肖像畫前,多了一面“傳承牆”,上面記錄著每一代甦氏成員的貢獻與感悟。甦明遠寫下的是︰“傳承是接力,不是復制,要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堅守。”甦明輝寫下的是︰“財富會縮水,技術會過時,唯有精神可以永恆。”而甦梓峰代表第三代寫下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看得更遠,但更要走得更穩。”
甦氏的故事,正在成為中國商業史上的一段傳奇。它不同于那些依靠資本運作迅速崛起的企業,而是扎根于實體經濟,歷經三代人的匠心耕耘,在時代的風雨中不斷蛻變成長。它的成功,不僅在于商業規模的擴張,更在于建立了一套可持續的傳承體系,將個人奮斗、家族榮耀與社會責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當夕陽再次灑落在甦氏集團的大樓上,玻璃幕牆上的光影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而常新的道理︰真正的傳奇,不在于一時的輝煌,而在于能否將一種精神、一種智慧、一種擔當,跨越時空,代代相傳。甦明遠和甦明輝知道,他們這代人的使命,不僅是將一個強大的企業交給下一代,更是要讓“承宗精神”如同一條無形的長河,永遠流淌在甦氏子孫的血脈中,指引著他們在未來的商業海洋中,繼續書寫屬于這個家族、也屬于這個時代的輝煌篇章。
在未來的歲月里,無論商業環境如何變遷,甦氏家族的成員們或許會記得那個在老宅書房里,祖父甦承宗用布滿老繭的手翻開賬本的夜晚,記得父親們在轉型陣痛中堅定的眼神,也記得自己在創新路上邁出的每一步。因為他們知道,傳奇的永恆,不在于終點的輝煌,而在于每一代人都能在傳承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在時代的浪潮中,做那個不忘初心的破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