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塵之上︰甦氏家族企業的危機與重生
第一章 地層深處的裂痕
北緯37度的黃土高原東麓,甦家煤礦像一枚嵌入山脊的黑色勛章。自祖父甦振邦在民國年間鑿開第一口豎井起,這座煤礦便承載著甦氏家族三代人的興衰。2025年春末,當槐花第五次染白礦區辦公樓的窗台時,甦承宗站在調度室的電子屏前,指尖劃過屏幕上跳動的原煤產量曲線——那條持續上揚的弧線,是他接手企業七年來最引以為傲的成績單。
“承宗哥,三采區回風巷監測數據有點波動。”年輕的技術員小李捧著平板電腦,聲音里帶著不易察覺的遲疑。屏幕上,甲烷濃度的折線圖正像心電圖般微微震顫,數值在0.5上下浮動,尚在安全閾值內。甦承宗揉了揉眉心,連日來的失眠讓他眼底布滿血絲。三天後就是與南方電廠的年度簽約會,那筆價值八千萬的訂單足以讓企業在上半年的行業淡季站穩腳跟。
“讓瓦檢員半小時一測,加強通風。”他頓了頓,補充道,“通知機電隊,下午對三采區的風機做一次全面檢修。”話音未落,調度室的警報器突然發出刺耳的蜂鳴,電子屏上的甲烷濃度數值猛地竄至1.2,隨即又迅速回落。
“怎麼回事?”甦承宗的心髒驟然收緊。
“是三采區2號聯絡巷!”小李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傳感器顯示有短暫超限,現在降下來了,但……但現場電話打不通!”
三分鐘後,井下對講機里傳來安全員嘶啞的呼喊︰“聯絡巷局部冒頂!有瓦斯積聚!現在巷道被堵,里面有三名檢修工!”
時間在那一刻被無限拉長。甦承宗能听見自己的心跳撞擊著胸腔,像煤礦井下未爆的啞炮。他抓起安全帽的手有些發抖,卻在戴上的瞬間恢復了鎮定。“啟動應急預案,通知救護隊,我馬上下去。”他的聲音透過調度室的麥克風傳遍整個礦區,帶著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當甦承宗踩著積滿煤塵的軌道走進三采區時,巷口的冒頂現場已是一片狼藉。碎煤和岩塊堆成小山,幾名礦工正用風鎬小心翼翼地清理障礙。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瓦斯氣味,混合著煤塵的辛辣。“里面情況怎麼樣?”他蹲下身,撥開一塊尖銳的岩石。
“承宗哥,三個人都在避難硐室,暫時安全,就是巷道垮塌得厲害,”老礦長氣喘吁吁地報告,“瓦斯濃度現在降到0.8了,通風隊正在架設臨時風機。”
直到被困的三名礦工被抬出巷道,確認只是輕微擦傷時,甦承宗才發現自己的後背早已被汗水浸透。事故定性為“小型冒頂事故,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按照應急預案,企業在兩小時內完成了上報,當地應急管理局的調查組也于次日進駐。他以為這只是一次需要妥善處理的生產插曲,卻未曾想,一場針對甦氏企業的風暴,正在地層之外悄然集結。
第二章 流言如煤塵般擴散
事故發生後的第四天,甦承宗正在辦公室簽署整改方案,秘書小陳敲門的動作顯得格外急促。“老板,您看這個……”她遞過手機,屏幕上是本地論壇的一個熱帖——《驚爆!甦家煤礦發生重大瓦斯事故,數人傷亡被隱瞞》。
帖子圖文並茂,雖沒有清晰的現場照片,卻配有幾張模糊的礦車圖片,文字描述觸目驚心︰“據內部人士透露,事故造成五人死亡,企業為逃避責任,連夜轉移尸體……”跟帖區早已炸開了鍋,有人質疑企業的安全管理,有人痛斥“資本冷血”,更有人貼出了甦家煤礦近年來的幾次 inor 事故記錄,將其渲染成“草菅人命的黑煤窯”。
“胡說八道!”甦承宗猛地攥緊手機,指節泛白。他立刻讓公關部聯系論壇刪帖,但半小時後,類似的帖子如病毒般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和行業群里。更讓他心驚的是,競爭對手宏遠煤業的官方賬號轉發了一條“關注安全生產”的微博,配圖正是甦家煤礦的廠區大門,文字間雖未指名道姓,卻處處暗示“某家族企業安全漏洞百出”。
“宏遠的人在背後搞鬼。”老礦長看著電腦上宏遠煤業近期的招標動態,“他們剛在南方電廠的項目上輸給我們,現在趁火打劫。”
危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蔓延。下午三點,第一個客戶的電話打了進來。是合作十年的北方建材廠王總,語氣里滿是擔憂︰“承宗啊,網上的事是不是真的?我們下個月的訂單……你得給我們個準信兒。”
緊接著,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南方電廠的采購經理發來信息,稱“鑒于貴司近期的負面輿情,簽約事宜需暫緩評估”;長期供應的焦化廠表示“要重新考察安全資質”;甚至連一些中小客戶也紛紛致電,要求推遲發貨或減少訂單量。
財務總監捧著最新的訂單統計表走進來,臉色凝重︰“老板,三天內,確認取消的訂單已經達到一千二百萬,正在溝通的意向訂單流失率超過40。更嚴重的是,銀行那邊也打來電話,說要重新評估我們的信貸風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辦公室的空氣仿佛凝固了。甦承宗站在窗前,看著礦區里依舊運轉的傳送帶,那些烏黑的煤塊曾是家族榮耀的象征,此刻卻像一塊塊燒紅的烙鐵,炙烤著他的神經。他想起祖父臨終前的叮囑︰“煤礦這行,安全就是天,砸了安全的牌子,就等于斷了甦家的根。”
“通知下去,”甦承宗轉過身,眼神里沒有了最初的慌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召開全礦區安全大會,所有管理層和班組長必須參加。另外,給我聯系市電視台、省報的記者,還有煤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我要開一場現場說明會。”
小陳有些猶豫︰“老板,現在請媒體來,萬一……”
“沒有萬一,”甦承宗打斷她,“越是遮遮掩掩,流言就越猖獗。我們要把事故攤在陽光下,讓所有人看看,甦家煤礦到底有沒有問題,我們是怎麼處理的。”他走到白板前,拿起馬克筆,在中央寫下兩個大字︰透明。
第三章 以透明破局︰現場的力量
事故發生後的第七天,甦家煤礦的工業廣場上停滿了采訪車。市電視台的攝像機架設在主井塔前,省報的記者們背著相機穿梭在檢修車間,甚至連一些自媒體的年輕人也舉著手機,鏡頭對準了礦區里醒目的“安全生產月”橫幅。
甦承宗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站在臨時搭建的發布台旁,臉上沒有絲毫妝容。他沒有念準備好的發言稿,而是直接指向不遠處正在施工的三采區整改現場︰“六天前,這里發生了一起小型冒頂事故。沒有網上傳的‘重大傷亡’,但確實暴露了我們在頂板管理和瓦斯監測上的漏洞。作為企業負責人,我向所有關心我們的人道歉。”
他的坦誠讓現場一陣寂靜。隨後,他詳細介紹了事故的經過、被困人員的救援過程,以及應急管理局的初步調查結果。“冒頂原因是局部岩層結構變化,加上前期監測不夠細致,”他拿出一份檢測報告,“這是省煤科院專家昨天出具的分析意見,我們已經根據建議制定了整改方案,包括更換全礦區的頂板監測設備,增加瓦斯傳感器的密度,以及對全體員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安全培訓。”
說完,他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現在,我帶大家去事故現場看看。”
當一群扛著攝像機的記者跟著甦承宗走進三采區時,巷道里的整改工作正在緊張進行。新架設的鋼梁閃閃發亮,工人正在安裝智能瓦斯監測儀,每台設備的顯示屏都實時連接著地面調度室。“這種新設備的監測頻率從原來的每分鐘一次提升到每秒三次,數據直接上傳至應急管理局的監管平台。”技術負責人現場演示著操作流程。
在避難硐室,甦承宗指著牆上的應急物資清單︰“三名被困工人就是在這里等待救援的。我們檢查了所有硐室的物資,更新了過期的壓縮餅干和飲用水,並且下周將進行全員應急演練。”他的手指劃過冰冷的岩壁,“煤礦是高風險行業,我們不能保證永遠不出事,但我們能保證,出了事絕不隱瞞,更會用最快的速度堵住漏洞。”
現場有記者尖銳提問︰“網上傳言你們企業管理混亂,這次事故是否與家族式管理有關?”
甦承宗沒有回避︰“甦家煤礦是家族企業,但我們的安全管理團隊全部是外聘的專業人士,礦長有三十年井下經驗,安全總監是礦業大學的教授。家族企業的責任,不是任人唯親,而是把企業當成家業來守護,容不得半點馬虎。”他頓了頓,看向鏡頭,“我祖父說過,煤塵落在身上可以拍掉,落在心上就會結成痂。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讓任何一粒‘安全煤塵’在心里堆積。”
這場持續三個小時的現場說明會,通過市電視台和網絡平台進行了直播。當晚的本地新聞頭條,不再是“煤礦事故”,而是“企業負責人直面媒體,公開事故處理全程”。省報的深度報道用了半個版,標題是《從危機到轉機︰一家家族企業的透明化自救》。煤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甦家煤礦的整改措施科學合理,展現了負責任的態度。”
第四章 重建信任︰從客戶到人心
現場說明會讓輿情出現了轉機,但真正的考驗在于如何挽回客戶的信任。甦承宗列出了一份長長的客戶名單,從最大的電廠到最小的建材店,他決定親自上門溝通。
第一站是南方電廠。采購部的陳經理接待了他,態度不冷不熱︰“甦總,你們的說明會我們看了,但安全是電廠的生命線,我們不能冒這個險。”
甦承宗沒有辯解,而是從公文包里拿出兩份文件︰“陳經理,這是我們新聘請的第三方安全監理公司的資質證明,他們將對煤礦進行全天候監理,報告直接抄送貴司。這是我們為貴司定制的‘安全供應方案’,包括每批煤的開采區域、安全監測數據、運輸過程的gps監控記錄,全部實時共享。”他又遞過一張邀請函,“下周三,我們邀請貴司的安全專家到礦上,全程參與我們的應急演練,隨時抽查任何一個環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經理看著文件上詳細的條款和第三方監理的印章,沉默了許久。“甦總,我能感受到你們的誠意。這樣吧,訂單我們先恢復30,等演練結束後再做評估。”
接下來的半個月,甦承宗跑遍了省內的主要客戶。在焦化廠,他帶著對方的安全科長下到井下,實地查看整改後的三采區;在建材廠,他召開了專場說明會,讓技術人員講解新的安全管理體系;對于中小客戶,他安排了一對一的上門拜訪,帶去了事故處理的完整報告和未來的安全承諾。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整改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安全培訓教室里,每天都有工人輪流參加考試;調度室的電子屏上,新增了“安全隱患曝光台”,任何員工發現問題都可以直接上報;甚至連食堂的餐桌上,都擺放著安全知識的台卡。甦承宗規定,每周一的管理層會議,第一個議題必須是“安全改進”,任何部門負責人都可以對安全管理提出質疑。
改變是看得見的。一個月後,當宏遠煤業還在試圖散布“甦家煤礦整改流于形式”的謠言時,南方電廠的專家團隊在參加完應急演練後,當場簽署了恢復全部訂單的協議。“甦總,你們的演練比我們電廠的還要規範,”陳經理握著他的手,“尤其是那個智能監測系統,確實讓人放心。”
更讓甦承宗感動的是那些中小客戶的反饋。一位沙場老板在電話里說︰“甦總,我去你們礦上看了,工人連安全帽的帶子都系得規規矩矩,這讓我覺得靠譜。訂單我加了20,以後就跟你們長期合作了。”
三個月後,當夏季的暴雨沖刷著礦區的矸石山時,甦家煤礦的訂單量已經恢復到事故前的90,甚至新增了兩家大型鋼鐵企業的合作意向。財務總監送來的報表上,那個曾經觸目驚心的“訂單流失”數字,已經被“新增客戶”的增長曲線覆蓋。
第五章 煤火之後︰裂痕與重生
事故後的第一個冬至,甦承宗站在祖父的墓碑前,擺上了一捧新鮮的槐花。七年來,他第一次在沒有業績壓力的情況下回望這一年。煤礦的安全績效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員工的安全意識考核通過率達到100,甚至有同行前來取經,學習他們的“透明化安全管理”模式。
那場危機像一道深刻的裂痕,劃破了家族企業曾經的光環,卻也讓甦承宗看清了許多東西。他想起事故最嚴重的時候,老礦長帶著一群老工人守在辦公樓前,說“甦家對我們不薄,現在該我們站出來了”;想起年輕的技術員小李在整改期間連續三天沒合眼,只為調試好新的監測系統;想起客戶們在看到真實的整改後,重新投來的信任目光。
“爺爺,”他輕聲說,“我以前總覺得把企業做大做強才是本事,現在才明白,守住安全,守住人心,才是甦家煤礦該有的樣子。”
礦區的燈火在遠處亮起,像散落的星辰。甦承宗知道,危機從未真正遠離,煤炭行業的挑戰依然存在,但經歷過煤塵與流言的洗禮,這家百年家族企業正在以一種更堅實的姿態站立。那些曾經的裂痕,如今已成為支撐它繼續前行的筋骨。
他掏出手機,點開一個新建立的文件夾,里面存放著事故處理過程中的所有資料——現場照片、整改記錄、客戶溝通筆記。這不是一份榮耀的檔案,而是一份警醒的備忘錄。他將文件夾重命名為“煤火”,火焰既能焚毀一切,也能淬煉真金。
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灑在煤礦的井架上時,甦承宗正在主持年度安全工作會議。他沒有講成績,而是再次播放了事故當天的監控錄像。“記住這個畫面,”他看著台下所有員工,“不是為了記住失敗,而是為了記住,當危機來臨時,我們如何用透明和擔當,點燃了重生的火種。”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只有投影儀的光束在牆上投下明亮的光。那光里,有煤塵的飛舞,有汗水的折射,更有一個家族企業在時代浪潮中,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將危機鍛造成勛章的印記。
喜歡大民富商甦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甦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