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菜館,晚上八點半。
院子里點著黃光燈泡,幾張老木桌擺在院牆邊,一壺高粱酒,兩碟花生米,一盤燒雞,一碗涼拌芹菜葉,李向東親自布的這頓飯,不多,卻透著意思。
李向東早到了,看見老劉過來了。
李向東站起來,笑著讓座︰“劉哥,坐,咱哥兒喝點。”
劉建斌是鎮工貿辦老科員,春雷廠早期備案、那回被封條一事,都是他出面協調的。說他是春雷的“場外監護人”,不為過。
酒倒上,幾句寒暄之後,李向東也不繞圈子,舉杯一口干了,說︰
“劉哥,這回請您,是求人證,有人賣春雷的假貨。”
劉建斌放下杯子,眉頭一挑︰“你要是說夜市假貨那事,我可早听說了。張家灣夜攤那塊,上禮拜還真有人吆喝‘春雷出品,便宜處理’。。”
李向東接了句︰“咱廠做貨不是多金貴,可再怎麼說,也不能讓人隨便拿去貼咱名字賣呀。”
李向東點點頭︰“我不是要你出面喊話,也不求你全鎮清查。我就想做一回干淨的動作,挑個地方,掃幾攤子,把這牌子的底色留一留。”
劉建斌夾起一筷子芹菜葉,邊嚼邊笑︰“你啊,心倒是正的。可我提醒你,假貨掃得了幾天,擋不住人嘴。你今天掃,明天就有人說你‘打同行’,說你‘端人飯碗’。”
“我知道。”李向東不疾不徐,“所以我不打人,只打假。工商那邊要是願意派兩位弟兄走一趟,配合王哥走夜市,掃個最囂張的就行。我們廠貼告示︰非正標貨一律不認賬。”
劉建斌這回不笑了,認真看了他幾眼,然後點頭︰“你能這樣講,我就明白了。這事我認——你是為廠,不是為自己。”
“後天晚上,我讓小高、小溫跟你跑一圈。封兩攤,夠了。”
李向東笑呵呵地舉杯︰“劉哥,你這不是幫,是撐我們春雷這根梁。”
李向東鄭重其事的到︰“我們自己的人,得知道自己廠是干嘛的。外面的人,也得知道這牌子,不是你想貼就能貼的。”
三杯下肚,院牆邊的燈泡輕輕晃著,空氣中只有燒雞的香氣和春夜的沉靜。
鎮上夜市,人聲鼎沸,燈泡吊得低,冒著白晃晃的光。燒烤煙霧混著汽水瓶砸地的聲音,攤販叫賣此起彼伏。
王哥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舊工裝,後頭跟著廠里兩個做過采購的老工人,一路不緊不慢地往里走。身旁,還有兩個鎮工商所的小伙子,戴著紅袖標,手里提著封條袋。
這條夜市街,是鎮上最大的一段集市,三岔口邊上,攤位密密麻麻。雜貨攤、電子攤、舊衣攤混在一起,看著熱鬧,其實亂得很。
王哥邊走邊掃,眼神老辣。不多時,就看見前頭有個攤販正叫得起勁︰
“bp殼子便宜處理!春雷廠老模子,透明標,正廠貨——只要五塊五!”
王哥嘴角一抽,轉頭跟那倆工商小伙子一使眼色︰“就這攤,先看。”
他們快步上前,亮出執法證︰“查貨,配合一下。”
攤主一愣,趕緊往後退︰“干嘛啊哥,哪兒來的查?我這都是熟人給的,怎麼就成查了?”
王哥半蹲下身,從攤子後面拎起一只bp殼,翻過來一看,貼紙是春雷去年初那版透明標,邊角模糊,字體稍虛。明顯是用舊模翻出來再糊上去的。
“封。”他一抬手。
兩名工商所小伙子當場把桌面上的貨全裝進封條袋,順便扯下紙板招牌,做了張現場簡易記錄單,讓攤主簽名。
旁邊看熱鬧的攤販有人低聲議論︰“真抓啊……這牌子不能亂用?”
王哥看也沒看他們,只掃了一眼︰“我們廠自己名字出事,不能不管。”
繼續往前,一共掃了三家攤子。
第二攤是賣“學生隨身听配件”的,說“有點春雷的殼子也不是全假的”;第三攤嘴硬,說“朋友倉庫給的,貼著玩”。
王哥一句話堵了他︰
“貼著玩?那你明天貼‘公安特供’試試,看玩不玩得起。”
三攤仿貨統一打包裝袋,留存現場照,封條蓋章,一氣呵成。
夜市里有攤主開始悄悄把殼子往布包里塞,換了位置賣;也有人直接收攤,叼著煙走人。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全亮,春雷廠門口的宣傳欄下,就貼上了一張醒目的紅紙告示,毛筆字粗重,黑墨還未干透。
公告︰
近期市場出現仿冒“春雷貼標”商品,嚴重損害我廠信譽與客戶權益。
本廠已聯合鎮工商管理所,依法處理多家夜市假貨攤點,並查封假冒配件二十余件。
提醒各位客戶︰
• 認貨認標認出廠渠道
• 假一賠十,真貨登記在案
• 非官方封箱出貨、無貼標產品,我廠概不負責
春雷電子廠
1993年5月x日
公告一出,廠門口立刻圍了不少人,工人上工路過,放慢腳步,有人站著看完,撇嘴笑道︰“咱廠現在還貼這玩意兒呢,跟政府似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不是昨天夜市出事了嗎?”有年輕人低聲說,“听說有人賣假殼子,被當場扣了。”
“真的假的?”“誰敢貼春雷的標?”“這不是找死麼?”
議論聲越來越多,但沒人再覺得這事只是小打小鬧。有人說春雷開始講規矩了,也有人說,這廠如今要玩“牌子”的東西,跟以前不一樣了。
上午十點,小羅接到三個客戶電話。
其中一個語氣小心︰“李老板在嗎?……那個,听說你們查假貨了,咱以後拿貨是不是要走貼標渠道?”
還有一個更直接︰“我們那邊有個倉,之前進過一批沒貼標的春雷殼子……現在還能賣不?”
羅燕拿著電話回頭看向李向東︰“你這一貼告示,比派人四處解釋強十倍。客戶自己慌了。”
李向東只是點了點頭,眼神沒離開那張紅紙。他知道,這張告示不是為了假貨——
是為了讓市場知道,“春雷”這兩個字,背後是有人認的,也有人盯著的。
中午時分,廠區辦公室的傳真機“嗶嗶”響了兩聲,羅燕走過去撕下紙,看了一眼,眉頭一挑︰“張哥的信。”
李向東正坐在辦公桌前,剛看完上午庫存報表,伸手接過,展開那張微微泛黃的熱敏紙。
字跡還是一貫的張揚潦草,但這次的語氣,卻比任何一次都沉。
“向東兄,
前段時間的貨,確實不是你們出的。我不瞞你,我貪了點便宜,想著殼子都差不多,客戶又不細看。
可這幾天攤上問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不是被你們春雷掃過的那批?’我才知道,牌子這個東西,一旦毀了,就真回不去了。
我不敢說認錯,只希望你還肯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按你廠的規矩辦,只走貼標貨、封箱貨,帳也照規矩走。”
落款還是“張哥”,下面還多了一行小字,歪歪扭扭地寫著︰“認貨如認人,前言不值錢,後路想求穩。”
李向東看完,沒什麼表情,只把傳真紙折好,放進抽屜。
王哥推門進來,正要說話,被李向東擺手打斷︰“張哥來信了,認了之前貼假標的事。”
王哥挑眉︰“他肯低頭了?”
“嗯。”李向東淡淡道,“人是老江湖,也知道這回不是貨的問題,是人心出了問題。”
他頓了頓,對羅燕說︰“你給他回封傳真——‘下周來廠’。”
羅燕點點頭,轉身去操作。
傍晚六點,春雷廠的辦公室還亮著燈。
羅燕端著一杯茶水走進來,把一份用圓珠筆寫得密密麻麻的匯總單拍在桌上。
“這是這三天的反饋數據。”她抿了一口茶水,看了李向東一眼,“你看看。”
李向東拿起紙,眼楮掃過︰
• 本周客戶主動來電︰12通
• 其中5人明確提出“只要貼標、封箱的正貨”
• 有兩個老客戶提出簽固定供貨書面協議,注明“拒絕非標替貨”
• 一個桂林老攤販私下求貨,願意出高價買“廠里封口貨”
羅燕合上文件夾︰“不是我們貼標貼得好,也不是掃攤掃得狠。是你那句‘春雷不是誰都能貼’——貼進他們心里了。”
李向東沒吭聲,靠在椅背上,把筆在手里轉了兩圈。
半晌,他才低聲道︰
“打假,不是為了嚇攤販,是為了告訴客戶——我們有人在盯著。”
他望向窗外,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工地那邊傳來幾聲木板落地的響動。
羅燕站起身︰“市場已經給了你反應,現在,就看你接下來準備怎麼走。”
李向東目光落在那一堆被打上“封條”字樣的貨箱照片上,眼神沒有松懈。
他知道,“牌子立起來了”只是第一步。
真正要走得穩、走得遠,是“這個名字後頭,到底站著什麼樣的人。”
傍晚,李向東拎著兩瓶茅台、兩盒大前門,親自走了一趟鎮上工貿辦。
劉建斌正在辦公室抄寫上級文件,一抬頭見他進來,笑著放下筆︰“我就知道你這頓酒喝得不是白的。”
李向東把東西輕輕放在桌邊,說︰“不是謝您出面,是謝您信我、沒嫌我小。”
劉建斌也沒客氣,只是笑︰“你能把這事干得這麼利索,我臉上也有光——哪天你這廠真成氣候了,別人也知道鎮上不是沒看對人。”
李向東站起來,頓了頓,說︰“這廠剛有點樣,我不想讓它亂。以後要有政策動靜、風頭消息,劉哥還得給我敲敲邊兒。”
劉建斌點點頭︰“你只要是這麼干事的,我肯定提醒你,不怕。”
喜歡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請大家收藏︰()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