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東把施工草圖合上,擱到一邊。剛喝了一口冷茶,還沒咽下去,門就被輕輕敲了兩下。
羅燕抱著個文件夾進來,眉眼間帶著幾分疲色,把資料放在桌上。
“庫存賬。”她開門見山,“張哥那邊,三月整月都沒追加一單。懷化老周說貨還壓著,桂林那邊也下得少——算起來,光 bp 殼子這一批,已經積壓四天了。”
李向東放下茶杯,翻開表格一看,心里頓了下。
按計劃,三月應該是第二輪爆量——過年返工潮剛起,南北銷售正旺。可這表上出貨明細明顯跳空,主線幾個客戶的名字後面全是空格。
“珠三角幾個攤口呢?”他問。
“楊大軍下了點,但也比年前少。”羅燕頓了頓,“總共下滑了快三成。”
李向東站起來,走到窗邊。
院子那頭的倉庫門開著,一排排堆疊的 bp 機殼,白得刺眼,塑料袋上還貼著“春雷”二字。叉車剛停下,一名工人正用肩膀頂著一箱往內庫抬。
“年前張哥還說要擴單。”他低聲道,“現在就這麼斷了,不像只是他的問題。”
“是市場。”羅燕語氣不輕不重,“這批貨再不出,月底倉容就頂了。你要不要親自去看看?”
李向東沒答,只是拉開抽屜,取出那本賬本,手指翻得極穩。
綠皮火車慢慢駛出站台,鐵軌上的霜還沒化干。
李向東把小包放好,靠窗坐下,手里拎著一杯早上買的熱豆漿,一口沒喝。他不是奔著張哥一個人去的,他是要看看——到底哪里出的問題,為什麼這兩個月客戶的節奏全亂了。
他從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發貨賬,攤開在膝頭。三月開頭那幾頁格子,空得明顯。
張哥,一個月沒要貨。桂林的小陳兩周只下了一單樣品,還不到一百套。懷化的老周說話含糊,說市場慢,說還在壓庫存。南頭市場那幾個夜市老客也變得謹慎,一天三問︰“能不能便宜五毛?”“別家的長一樣,便宜啊。”
但真要說,“不出貨”的客戶不到整體出貨的三分之一。最重的東泰合同,訂單還在穩穩走著,佛山那邊的聯盟廠子,前幾天還追加了一批急單。
問題不是出不了貨,而是——前面的頭車突然剎住了,後面的車廂就跟著晃。
春雷的出貨結構,已經不再靠張哥吃飯,但張哥那類“帶頭鋪貨”的人一變,市場風聲就變。
李向東翻到最後一頁,拿出鋼筆,在空白處寫下幾行字︰
• 大客戶會變;
• 跟風的會慌;
• 真正不會亂的——是自己掌控的終端。
窗外,車輪碾過的鐵軌在晨霧里拉出一道道水汽。他靠在椅背上,閉眼不語。
不是焦慮,而是預感。
這趟,他不打算空手而回。
下午兩點,陽光正足,電子配件批發街上人來人往。
李向東提著包拐進那條熟悉的巷子,一眼就看到了張哥的鋪面。門頭還是那塊舊藍漆牌子,上面“鴻達通訊配件”幾個字被歲月刮掉了半邊。卷簾門半開,一名年輕小伙坐在前台擦耳機殼子,看起來是新來的。
“你找誰?”
“張哥。”李向東答得不緊不慢。
小伙回頭喊了一聲,後頭的張哥抬起頭來,愣了一下,站起身走了出來︰“喲,向東來了啊。”
聲音里沒什麼熱情,也不生疏,就是那種“做了多年買賣”的老熟人音調,油得發滑。
兩人進了鋪子里間,坐下。張哥手上還抓著一張出貨單,眼神卻有點躲閃。
“最近這邊忙不?”李向東問,隨口。
“還行,”張哥笑笑,“就是這行情怪著呢。你知道嘛,現在假的多,誰都怕砸手上。”
李向東點頭,不說話。他目光掃過牆邊的貨架,那上頭擺著一排 bp 機殼,有幾款是春雷的老模具,還有幾款模模糊糊、像是山寨仿的,沒有標,也沒有包裝。
“你這幾批是哪進的?”
張哥笑了笑,低頭翻單子︰“小貨。珠三角那邊來的人多,樣子差不多,客戶不挑就先上著。”
李向東沒接話,指頭輕輕敲著桌面。
沉默片刻,他開口道︰“年前你說要擴點配套線,三月干脆斷了單,我不是追問……就想問一句,是我們的問題,還是市場?”
張哥嘆了口氣,聲音壓低幾分︰“說真話,你們的貨沒毛病。但現在市場不光看貨——看得是誰先壓價,我們也是混口飯吃。”
他又補一句︰“客戶說,都一樣的東西,貼不貼‘春雷’,他們分不清。”
李向東沒笑,也沒氣。他只是把手里的茶杯轉了半圈,然後緩緩站起身。
“行,我知道了。”他說。
張哥送他到門口,笑得勉強︰“有新款,還是發我一份圖,我這邊也不關門。”
李向東沒回頭,只朝那排貨架掃了一眼。
全是一樣的殼子,只有標簽不一樣。
夜幕下的批發市場反而更熱鬧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向東沒有急著回旅館,而是順著人潮往小商品街深處走。巷子里喇叭聲一陣陣傳來︰“bp殼子、耳機線、批發價甩貨咯!”空氣中混著油墨味、膠水味,還有那種特有的“壓貨倉”潮氣。
他走到一個地攤前停下。
一個攤販正蹲在地上往一堆bp機殼上貼貼紙。他看得清楚,那貼紙是透明底、紅字兩個字︰春雷。
但——那不是他們廠里做的那一批。
印刷邊緣糊著、圖樣稍粗糙,甚至貼得歪歪扭扭,有幾個干脆只貼了一半。
李向東掃了一眼桌上的貨,頓時心里有數了。
——模具是抄的,貼紙是仿的,連配色都在模仿春雷,但做工一看就是副線私模貨。
他沒說話,繼續往前走。
幾家攤位上,赫然掛著“春雷樣殼”“春雷兼容版”“一模一樣便宜一半”的字牌。幾個外地批發商正在問價,攤販笑著回︰“啥正不正品的,模子都一樣,拿貨就行。”
李向東站在街角,點了根煙,沒抽,只看著煙頭發紅。
他很清楚,春雷早已貼標,注冊也做了,連客戶端的貼標認定流程都做過,但這一刻他明白了︰
貼商標不是壁壘。真正的壁壘,是渠道認人,是客戶認你做的貨。
對方不是搶生意,是在“蹭你的名”。
你紅了,市場就拿你當模板。
他低頭看了看鞋尖上的灰,又抬頭望了眼夜市上空的白熾燈。
“下一步,不能只靠貼紙防偽了。”他心里默念,“得從出廠到終端,全流程都能被認得出來。”
不能只是模子做得快,牌子貼得早——還得讓人知道︰只有從你這兒出的,才叫真的春雷。
他從兜里摸出小筆記本,在角落寫了兩行字︰
• “客戶防偽 + 出廠溯源”;
• “渠道綁定機制”。
寫完,他站在路邊,沒急著走。就站在那里,看著這些打著“仿春雷”名義的攤位,像是看一群涌上來的潮水。
不是怕了,而是知道了——再不往前走一步,你就要被這些潮水淹沒了。
喜歡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請大家收藏︰()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