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點半,天色剛泛白,李向東還在辦公室整理合規材料,羅燕推門而入,神色帶著幾分猶豫。
“李哥,昨晚市里傳來消息,說香港東泰電子的人已經到鎮上了,今天可能來考察。”
李向東抬頭,眉頭微挑︰“東泰?就是上次郵電單那批貨發出去後,托聯系人打听的那家?”
“對。”羅燕翻著手里的便簽本,“郵電單寄出後,有幾家外地客商盯上了咱們的出貨記錄,東泰反應最快,半個月前就打電話來套話了。這次是他們香港總部的人親自跑過來。”
“什麼來頭?”李向東拿起水杯,語氣平靜。
“港資電子老牌企業,主做bp機和配件渠道,背後還有大陸合作線。要是談下來,一年吃掉咱三分之一產能都不夸張。”羅燕頓了頓,壓低聲音,“不過,東泰行事一向精明,不輕易下單。”
李向東指尖敲了敲桌面,思索片刻。
這時候,小劉從門外探頭︰“李哥,前台打電話,說覃先生到了。”
“來的這麼早?”李向東挑眉,看了眼窗外才蒙蒙亮的天色。
“人家話說得很客氣,說是‘路過鎮上,順便看看’。”羅燕搖頭,“哪有這麼巧,分明是趁早不打招呼,想看最真實的廠況。”
李向東輕笑一聲,站起身,換了件干淨工裝外套,拎起門口傘架上的傘。
“王哥呢?”
“在後倉看翻新那批bp機套殼。我讓小許去叫他。”
李向東拎起門口那把已經磨白的雨傘,說道︰“走,迎人去。”
門剛推開,幾個穿著西褲的中年男人已經走進廠區,最前面的是個身形清瘦、頭發梳得一絲不亂的中年人,黑色薄呢西裝配米白色襯衣,沒打領帶,卻比誰都利落。
“李先生?”對方伸出手,“覃俊仁,東泰電子。”
李向東伸手相握︰“歡迎覃先生,辛苦你們大老遠跑一趟。”
覃俊仁笑得不急︰“不遠,昨天在市里剛好談完一個項目,順路來看看。春雷廠最近的名字,在我們那邊也听了幾次。”
他語氣平和,但眼神不動聲色地掃過車間門口、地面水漬和幾台堆在邊角的舊模具,眼底微微一頓,像是在衡量。
李向東不卑不亢地笑笑︰“條件簡陋了些,不過我們做事講究,歡迎參觀。”
他側身引路,“這邊請。”
三人一行進了車間,機器轟鳴聲中,生產線有序推進,翻新bp機套殼、注塑、拋光、老化測試區一一呈現。覃俊仁沒多言,偶爾問一句︰
“這個模具是自己設計的?”
“噴油這邊外包了嗎?”
“你們每批老化測試多久?”
李向東一一回答,語氣沉穩,每個流程都清晰掌握,連物料損耗率都能倒背出來。
到了成品庫房,覃俊仁停住,拿起一只成品機殼,戴上自己隨身攜帶的白手套,指腹輕觸邊緣,微微點頭。
“abs混料?”他低聲問。
“75abs,20pc,5彈性劑。”李向東答。
覃輕輕一笑,放下產品,沒有評論。
巡視完畢,李向東帶著他們回到臨時清理出來的會議室,幾杯茶已擺好。
覃俊仁沒有急著坐,而是站在窗邊看著外面堆著的一車半成品,淡淡道︰
“你們這批貨,是供給哪個渠道的?”
“省郵電。第一批剛交完,第二批本月十五出庫。”李向東如實答。
“嗯。”覃輕聲道,“所以,我們才來看看。”
他轉身,微微一笑,坐下身︰“既然見過現場,也了解了貨——那就說說合作的可能性。”
會議室不大,只有一張舊木桌、六張椅子,窗戶半開著,外面傳來叉車低沉的倒車提示音。
覃俊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緩緩開口︰
“我們東泰,在廣東、廣西、福建三省有六個分銷節點。過去三年,翻新bp機需求穩定上升,尤其是低成本替代件市場。”
“坦白說,貴廠的現場水準,出乎我意料。”
他將茶杯擱下,雙手交疊在桌面中央,目光看向李向東︰
“如果春雷電子能做到——每月穩定交付三千套bp機配套件,老化合格率不低于98,交期控制在15日以內,我們願意簽訂為期一年的包銷協議。”
羅燕手指輕輕一顫,險些打翻筆帽。
王哥眉頭跳了一下,臉色難得認真。
三千套,不止是訂單數量——更意味著原料、工人、模具、倉儲,全線放大。
而對李向東來說,這不只是一個訂單,更是一個跳出“夜市供應商”名號的躍遷點。
他沒有立刻回應,只輕輕點了點頭,伸手把桌上一張圖紙翻過來,拉到覃俊仁面前︰
“這是我們現階段產線規劃圖,倉庫和工位有富余,但要做到月產三千,得增加至少一條注塑線,兩套模具,外加十人產線班組。”
“最快也得兩周內完成擴充。”
覃俊仁听完,只點了點頭,語氣平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可以等你們一周時間。七日內,請將貴廠的產能、交期、質檢與材料結構做完整報告。符合條件,我們立刻談合同。”
他站起身,整了整衣袖,露出腕表︰“我只看實力,不看宣傳。”
“記住,這不是合作承諾——是一次機會。”
說罷,他將桌邊的一張名片輕輕推來,起身離開。
李向東目送他走出會議室,直至人影消失在車門外。
覃俊仁走後,辦公室里沉默了一小會兒。
羅燕還盯著那張名片出神,王哥卻已經拉了把椅子坐下,點燃一根煙。
“他開口就是三千套,這不是看得起,是拿咱們當設備廠用了。”
“你說實話李哥,”他抬眼看過來,“咱真能干得下來?”
李向東沒回答,只把手里那張圖紙展開,壓在桌上。
“要干下來,廠得撐大一倍。”
阿忠撓了撓頭︰“現在翻修台每天就滿負荷,小許那邊連老化測試都排隊了。再擴三千?得加兩台注塑機。”
“模具也不夠,”小許跟著說,“現成的就這三套,啃著干都來不及,再做新模,得三周起。”
羅燕翻開賬本︰“賬上總共七萬四,刨去月底工資、原料尾款,最多能動三萬。”
她頓了頓,語氣低下來︰“李哥,要真上這條線,光設備就得四五萬起步。”
“人手呢?”王哥夾著煙問,“操作工哪來?培訓幾天能上手?交期一旦失控,丟的可不止一單。”
氣氛逐漸壓下去,像午後沉重的熱浪。
沒人說話,仿佛連空氣都卡在嗓子里。
李向東這才開口︰“我說兩個方案,你們選。”
“第一,穩貨不擴產,老老實實吃郵電這單,一年下來還能賺點,風險小,不破局。”
“第二,全力賭這一票,搞設備、搞人、搞擴線,把廠撐上去,接下東泰這單。”
他說得不快,但每個字都像釘子,敲在桌面上。
王哥咬牙沉默幾秒,終究還是把煙頭摁滅︰“我跟你賭一次。”
阿忠“啪”地站起來︰“我這幾天拉幾個親戚過來當學徒,別說三千,五千都干!”
老杜低聲說︰“模具我盯,拉夜班都行。”
羅燕終于點頭︰“我不怕虧,就怕白做。只要方向是對的,我出主意。”
李向東看著他們,沒笑,只從抽屜里抽出白板筆,在牆上的玻璃板上寫下七個字︰
《東泰項目擴產計劃》
“從現在開始,三天內,我要看到一條能跑通三千套的產線。”
喜歡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請大家收藏︰()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