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東坐在租屋外的階梯上,手里握著那張剛簽完的放行單,煙一口口吸得很急,吐出的白霧中帶著股隱隱的焦味。
    那批被扣的貨,總算靠著各種渠道、人情、再加一點“辛苦費”,給撈了出來。電子表少了幾塊,bp機盒子壓得變形,但好歹,核心貨沒少。
    這一趟,損失還算是壓在了可承受範圍內。
    可李向東心里清楚,今天是運氣,明天再賭,就真的是拿命賭了。
    “不能再這麼干了。”
    王哥端著兩碗泡面從屋里出來,遞了一碗給他︰“你說的那種‘不能’,是哪種?”
    李向東接過泡面,沒馬上吃,只是看著街口那條車水馬龍的路,低聲說了句︰“咱們這活兒,說到底,就是靠一口氣撐著。貨是命根子,沒地方放,晚上睡覺都不踏實,而且也要弄正規手續。”
    “你是想——找個正式的倉庫?”王哥愣了一下。
    “對。”李向東點頭,“就在華強北那邊,咱要扎根,就得扎在離貨最近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李向東便拉上王哥,背上本子,騎著租來的三輪車,開始在華強北一帶轉。
    這地方現在還沒成後世那個“電子第一街”,但早已有了雛形。沿街鋪子一排連一排,從電子元件到小五金、bp機、耳機線,什麼都能看到,街邊還有人推著小推車賣“水貨電池”。
    倉庫也不少,街頭小巷每隔幾十米就能看到“倉庫出租”四個紅漆大字。
    第一家,他們走進了一棟貼著白瓷磚的四層老樓。
    “一個月五百,押一付三。”管理員穿著背心,扯著破嗓子說,“你們要用電、要裝燈,自己找人搞,別跟我說這些。”
    李向東看了眼那層倉庫,黑  的,還帶股霉味,角落還有死老鼠的痕跡。他沒說話,王哥卻已經皺起了眉。
    “這種地方,一到夏天不悶死才怪。”王哥小聲嘀咕。
    第二家,在馬路對面一個臨街小巷,倉庫空間不小,帶卷簾門,還有門衛,但一問租金,李向東差點笑出來。
    “一個月一千八。”管理員懶洋洋地靠在牆上,“便宜不租,想租就簽,不想租別磨嘰。”
    李向東只回了一句︰“咱們是做貨,不是賣命。”
    就這樣,他們一連看了五六家,要麼太貴,要麼太偏,要麼太爛。
    天近中午,烈陽曬得水泥路面發燙,李向東和王哥干脆蹲在路邊攤下一人要了瓶汽水,一邊喝一邊歇腳。
    正喝著,旁邊坐下一人,穿著一件褪色的白t恤,腳踩一雙人字拖,手里拎著個塑料袋,袋口露出一台拆了殼的bp機。那人年紀不大,眉毛濃密,眼神里透著打工人的機警。
    他瞄了一眼李向東推車上的機器盒子,主動搭話︰“哥們,也是做機子的?”
    李向東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你呢?看著像是做批發的。”
    “半批半散,在這一帶跑兩年了。”那人咧嘴一笑,“租了樓上兩個小庫房,貨來得不穩定,客戶天天催。你這邊要是貨靠譜,說不定還能合作。”
    說著,他從褲兜里摸出一張用老票據紙撕下的名片大小的紙片,遞過來,“我姓鄒,都叫我鄒哥,有事打這座機號。”
    李向東接過紙,掃了一眼,上頭寫著“鄒華昌,聯通電子雜貨”,下面是一串八位座機號碼,還有一個“振興倉a棟2樓”。
    “有機會聯系。”他點頭應下。
    王哥在一旁忍不住低聲感嘆︰“深圳真不缺能人,咱們要想扎根,就得混進這圈子里。”
    李向東沒說話,只是把那張紙疊好收進上衣口袋里。他知道,很多時候,關系,就是這麼一張破紙條開始的。
    一直到下午三點,他們走進了一個後街工廠改建的小區。
    那是個不起眼的三層小樓,外牆斑駁,卻有停車位和裝貨區。門口坐著一位五十多歲的禿頂男人,穿著件洗得發白的藍襯衫,正剝花生吃。
    “老板,這樓倉庫租嗎?”
    那男人抬頭看了看兩人,又掃了一眼李向東腳下推車上的bp機樣品盒,笑了笑︰“是做電子的吧?這片做你們這個的挺多。”
    “租金怎麼算?”李向東問。
    “後面那間60平,一個月800塊,包水電,有燈、有門、有小鎖,你要租,今天就能拿鑰匙。”男人指了指里面,“我姓範,這樓我姐夫的。”
    李向東拉著王哥進去看了下。房間雖簡陋,但干淨、通風、還沒霉味,牆上有一條接好的電線,插座、燈泡全齊,連一張舊辦公桌都留著。
    “成了。”李向東當場決定。
    他從口袋里掏出押金,和範老板當場簽下簡易合同,順帶還問了附近有沒有送貨車。範老板拍拍胸脯︰“我小舅子有輛三輪,改過車廂的,幫你送沒問題。”
    搬家的時候,王哥感慨連連。
    “以前那租屋,晚上放十幾台機子我都睡不著,就怕半夜被人撬門。現在好了,這地方拉鐵門一關,踏實。”
    李向東一邊清點新搬來的貨,一邊把每批貨按型號、渠道、城市分別放入塑料箱,貼上標簽,連賬本都重新整理。
    做完這一切,他長長地松了口氣。
    那一晚,月亮懸在窗外,倉庫里不再是臨時堆貨的雜亂,而是排列整齊的電子表、bp機、耳機線,一切都在掌控中。
    “倉里有貨,心才踏實。”
    他在心里默默地念著這句話,仿佛給自己的生意打下了一顆釘子。
    也許,在這座混亂的城市里,真正扎根,並不需要多麼高樓大廈的辦公室,一間能把貨好好放下的倉庫,就是底氣的來源。
    喜歡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請大家收藏︰()重生90年代,從混混到商界狂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