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試帶來的影響力巨大,本來人手稀缺,還捉襟見肘的各部門立刻開始了全力運轉。
大漢新政也得以普及式的推行,一個新有力的強權政府將為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們帶來新的生活……
忙完了秋試的事,劉平並沒有閑下來的功夫。
一是新軍之事,閱兵之後的豐台大營營地將步入正式化,營房需要擴建,各個訓練場所需要換代。
二是唐山工業基地的建設,高爐、開礦和廠房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在保證全國自耕農有地可耕的情況下,劉平暫時也抽不出那麼多的人手。
根據總理衙門遞上的冊子,初步估計至少需要三十萬的勞力。
如今大漢雖有丁口千萬之眾,但已經不是像大明那般的流民遍地、百姓民不聊生。
面對這個問題,劉平只得與幾位總理大臣商量。
李信給出了不錯的意見,言說派人去陝西等地招募流民。
而孫可望更為極端,諫言劉平要廣發徭役。
抽調各地的百姓來服徭役,這樣就不缺人力了。
對此,劉平行使了一票否決權,給予孫可望堅決的反對意見。
歷朝歷代,除了各種苛捐雜稅便是徭役最為害民。
因為服徭役不僅沒有工錢,路費什麼的還要百姓自理。
官府能供上兩頓飯都算仁慈的了,極端一點的時候連飯都不供。
雖然華夏百姓的容忍度特別高,但劉平捫心自問,他做不到使用這般的害民之計。
因為這種無償性的義務勞動,對廣大百姓來說就是一場劫難!
況且大漢新政剛剛推行,各地民心才安穩下來,這般的勞民、害民,只要有心之人一挑動,便是一場大起義。
最後,還是許青山提出了擴大與義軍交換人口的意見。
同時派人催促高迎祥,盡快將第一批人口送來。
劉平拍板決定,同時讓徐光啟在皇家制造總局開闢幾條新的生產線。
大批量的生產冷兵器和各種甲冑,以供各地巡閱使手下的常備軍和義軍使用。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九月末的時候高迎祥所派特使來到了京師。
養心殿上,劉平親自接見了抱拳作禮的青年。
看著這人還有些青澀的面孔,劉平正在猜測此人的身份。
卻不曾想,此人躬身一禮便拜道︰“李過拜見陛下!”
“免禮,不知闖王那邊的情況如何,可說了什麼時候開始合作?”
劉平心中震動,但眼下也不是拉攏人心的時候,便直接問了起來。
“實不相瞞,七日之前明軍又開始了對眾位兄弟的圍剿,闖塌天戰死沙場,闖王也受了傷,如今怕是難以招攬陛下需要的丁口了!”
李過的神色十分黯然,好似想起了許多不好的回憶。
“事情竟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
心中一涼,劉平微微一嘆,沒有了崇禎的拖累,洪承疇、孫傳庭、曹文詔三人聯手果然是可怕的。
就連原本打不死小強一樣的義軍,如今也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
倘若真的讓曹文詔等人解決了義軍,恐怕下一步就要越過太行山脈,進攻大漢的京畿腹地。
剛剛推行新政,取得了一點成績的劉平,絕不願看到這樣的事發生!
想到了這里,劉平用堅定的語氣道︰“你且安心,朕是絕不會坐視不管的,這次回去之時,先帶上兩千套甲冑,至于人口上的所缺,往後再補上便行!”
“謝陛下鴻恩,李過替眾家哥哥再拜陛下一禮!”
李過感激的快要落淚,他實在不願再看到手下的兄弟不是因為沒有甲冑慘死在明軍的刀下。
看著感激涕零的李過,劉平第一次覺得自己的魅力如此之大。
劉平當下命人設宴款待李過,二人的關系隨之更進一步。
一開始的時候,李過因為劉宗敏死在劉平手中還是有怨言的。
可來了京師一趟,李過徹底改變了對劉平的看法。
常言說的好,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啊!
義軍已到了如此的絕境,眼看就要被明軍剿滅。
劉平這時候還能給予幫助,倘若義軍能得以存活,此舉不亞于再造之恩了。
像是李過這種最重恩義的陝西漢子,豈能還計量這一點私仇。
第二日,京師的廣渠門外。
劉平親自為李過餞行,更是派出了城防軍數百人負責押運甲冑送往太行。
李過心中更是感動,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面對劉平如此大恩大德,李過覺得自己的言語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李過一遍遍的行禮,就差說出將命都賣于劉平的話。
劉平對此回以一笑,端起了一杯酒︰“此去一別,朕希望听到義軍起死回生的消息,到時當是天下誰人不識君!”
“陛下且放心,李過定不辱沒陛下如此大恩大德!”
“倘若爾等真的不能勝,可派人傳信來京師,朕願派兵支援太行”
“陛下厚恩,李過此生難忘,若有機會,將這條性命賣于陛下又如何!”
劉平終于是攔不住了,李過跪在地上磕了好幾個響頭。
待車隊慢慢離去,相送幾里的劉平嘴角終于勾起了笑容……
數日之後,太行方面的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
縱然李過帶去了兩千套甲冑,可還是難阻義軍潰敗的大勢。
更讓劉平震撼的是,高迎祥竟然戰死了!
在明軍的一次搜山行動中,高迎祥帶人埋伏在密林之中殺出。
明軍初始很驚慌,但很快便組織起了軍陣。
義軍在硬拼之中很快落于下風,高迎祥帶人潰逃之時被銃子射中了心肺,當場便不停吐血,眼看要撒手歸西。
用盡了最後的氣力,高迎祥顫顫巍巍的手指向了落淚流涕的李自成,隨後腦袋一歪,當場是氣絕而亡。
李自成在高迎祥余部,以及軍中殘存的各家統領支持下,就此成了新的闖王……
“出兵!傳旨去豐台大營,告訴趙黑子和梁飛,羽林、虎賁兩軍立刻西進,搶佔井脛、固關、娘子關一線,務必將來犯之敵阻于太行山以西!”
養心殿上,得到李過傳信的劉平下了最終決定。
太行山的戰略地位可想而知,況且這也是考驗新軍戰力的一次絕佳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