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的大軍在行軍二十里後,終于抵達了森蘿坡。這里地勢險要,兩側都是茂密的山林,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而這也正是伏兵的絕佳藏身之處。
李寧遠深知此處的危險性,他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果斷地下達命令︰“三軍听令,快速通過這里,不得有絲毫延誤!”
軍令如山,士兵們聞令而動,迅速加快了行軍速度。然而,就在他們剛剛行進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時,異變突生。
突然間,只听得一陣馬蹄聲響,如雷霆萬鈞,震耳欲聾。潘善宇和荊超率領著兩千騎兵,如兩支離弦之箭一般,從兩側的山林中疾馳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越軍。
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越軍措手不及。他們大多數都是步兵,而且甲冑也多為皮甲,面對華軍如狼似虎的騎兵,瞬間陷入了被動。
潘善宇手中的一對乾坤錘,猶如狂風暴雨般揮舞著,每一擊都帶著千鈞之力,所到之處,越軍士兵紛紛被砸倒在地,慘叫連連。
而荊超的一口大桿刀更是威猛無比,他揮舞著大刀,如砍瓜切菜一般,每一刀下去都能砍翻兩三個人,鮮血四濺,令人膽寒。
面對如此凶猛的攻擊,越軍士兵們驚恐萬狀,亂作一團。
李寧遠也是急忙讓人增援兩翼,抵住敵方騎兵的攻擊。
雖然他還有大象兵,戰斗力很強,都是現在這麼亂他也不敢用,大象沖出去到時候可是不分敵我,搞不好自己還得損失慘重。
經過兩刻鐘激烈的戰斗,潘善宇敏銳地察覺到時機已經成熟,于是果斷下令收兵撤退。李寧遠眼見潘善宇的軍隊開始後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沖動,想要立刻追擊。然而,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部隊存在明顯的劣勢。
李寧遠的手下多數是步兵,即使有一些騎兵,他們所騎乘的馬匹也並非良駒,大多是矮小的馬匹。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所處的南越地區位于宋朝的南方,而宋朝本身就面臨著馬匹短缺的問題,更不用說南越這樣的偏遠之地了。
面對這樣的現實,李寧遠無奈地嘆息一聲,只能命令軍隊繼續前進。又走了大約十來里路,突然間,潘善宇率領的軍隊如鬼魅般殺了個回馬槍,再次向越軍發起猛攻。
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越軍措手不及,頓時陣腳大亂,人仰馬翻。李寧遠見勢不妙,急忙喝令大軍後退,同時心中暗下決心,要動用自己最後的王牌——象軍。
只听得一聲怒吼,仿佛地動山搖一般,地面都為之顫抖。緊接著,五百頭巨大的象如洶涌的波濤一般,從後方疾馳而來,直沖向華軍。這些龐然大物所帶來的沖擊力猶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
“撤!快撤!”潘善宇見狀,臉色大變,他深知這些巨獸的厲害,絕對不能與之正面交鋒。畢竟,馬和大象在體型上的差距實在太大,硬拼的話根本沒有勝算。
每一頭大象的背上都穩穩地坐著三個人,他們各司其職,配合得天衣無縫。其中一人負責駕馭大象,熟練地操控著韁繩,引導大象前行;另一人手持長鐮刀,鋒利的刀刃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準備隨時給敵人致命一擊;還有一人手持弩箭,目光銳利如鷹,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
戰場上,華軍的騎兵們奮勇沖鋒,但面對如此強大的象兵,他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不少華軍騎兵被象背上的弩箭射中,慘叫著落馬,瞬間就被緊隨其後的大象踩踏成了肉泥,慘不忍睹。
然而,潘善宇的騎兵們所騎乘的都是良馬,它們速度極快,如閃電一般。在潘善宇的指揮下,這些騎兵們迅速調整戰術,利用馬匹的速度優勢,靈活地穿梭于象兵之間,巧妙地避開了象兵的攻擊。
經過一番激烈的追逐,潘善宇的騎兵們終于成功地將象兵遠遠地甩在了身後。他們一路疾馳,如疾風般趕回營地。
潘善宇心急如焚地沖進營帳,向許貫忠詳細匯報了戰場上的情況。他滿臉憂慮地嘆息道︰“這些象兵實在太厲害了,我們的騎兵根本無法與之正面抗衡啊!”
許貫忠听後,卻微微一笑,安慰道︰“不必過于擔心,不就是幾頭大象嘛,有什麼可怕的?把我們的火炮都拉出去,讓那些象兵嘗嘗火炮的厲害,我倒要看看是大象強,還是我們的火炮更凶猛!”
次日華軍和南越軍擺開陣勢,李寧遠將象兵擺在前面,直接發起了沖鋒,打算先下手為強。
只見那象群如移動的小山般,帶著巨大的轟鳴聲朝華軍沖來,大地都為之震顫。許貫忠神色鎮定,待象群進入射程,果斷下令︰“開炮!”瞬間,數百門火炮齊聲怒吼,炮彈如流星般飛射而出,在象群中炸開。一頭頭大象被炮彈擊中,發出痛苦的嘶吼,有的當場倒地,有的受驚後開始四處亂竄,象背上的士兵也紛紛墜落。
大象這種龐然大物,不僅體型巨大,力量驚人,而且還擁有相當高的智商。在戰爭中使用大象,既有其優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當戰局不利時,大象可能會因為恐懼而失去控制,轉身狂奔,這對于己方軍隊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南越軍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頓時陣腳大亂。士兵們被大象凶猛的沖擊嚇得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大象的巨大身軀無情地踐踏著他們,許多人在瞬間被踩成肉餅,發出淒慘的叫聲。原本整齊的陣型在眨眼間土崩瓦解,南越軍陷入了一片混亂。
站在不遠處的李寧遠目睹這一幕,臉色變得慘白如紙。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手中的這張王牌,竟然會在關鍵時刻變成一把自毀長城的利刃,給己方帶來如此慘重的損失。
與此同時,許貫忠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絕佳的戰機。他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高聲喊道︰“全軍出擊!”隨著他的命令,華軍如同一群餓虎下山一般,氣勢洶洶地沖向已經亂作一團的南越軍。
潘善宇和荊超身先士卒,率領著騎兵部隊在敵陣中如入無人之境,左沖右突,殺得南越軍丟盔棄甲,狼狽不堪。華軍的其他士兵也不甘示弱,他們緊密配合,奮勇殺敵,將南越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眼見敗局已定,李寧遠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他只得咬牙切齒地下令撤退,帶著殘兵敗將們落荒而逃。華軍則乘勝追擊,一路上勢如破竹,不僅斬殺了大量的南越軍,還繳獲了無數的糧草和兵器,可謂是大獲全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