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明亮的大堂,雖少有外部訪客,但裝修風格大氣精致,彰顯了科研中心的實力與氣魄。
林耀東所在的科研中心位于大堂的一側,服務人員多達五六名。
平時如果有客戶或廠家來訪,他們會負責帶領參觀。
然而,由于該科研中心並非對外開放性質,因此來訪者數量較少。
當沒有參觀任務時,這些服務人員便承擔起內部支持工作,如傳遞文件、記錄數據等。
常規對此深感滿意,認為將這項任務交予他們處理是一個明智之舉。
潘總則表示贊同,並提到自己工廠里的接待人員也需要更多具體的工作安排。
隨後,在進入科研中心後,眾人可以選擇旋轉樓梯或電梯上樓。
林耀東如今展現出明顯的成長,懂得征求他人意見後再做決定。
最終,大家選擇了旋轉樓梯,潘總對落地窗的設計贊不絕口,並得知這是由知名設計師操刀打造,使用了全港僅一家廠商生產的定制玻璃。
常規自豪地補充說,這類玻璃的運輸費用幾乎等同于其本身的價值。
常規拿到賬單時,既感到震驚又有些生氣︰“怎麼這麼貴?難道你們是用金子建的嗎?”他憤怒地質問林耀東。
這價格比他預想的高出近一倍。
“甦總,我也不知如何解釋,我們只是按計劃行事。
要不請設計師來說明?”林耀東被吼得不知所措,“他得給我個合理說法!”常規語氣強硬。
然而,設計師給出的解釋確實令他信服。
“甦總,我的設計成本確實超出您的預期。
”設計師坦承,“但您要明白,建的是科研中心,科研本身投入巨大。
這點花費與未來的研究投入相比,微不足道。
”
“再者,我們是做前沿科技的,設計自然也要先進。
先進的東西當然需要更高的成本。
”
听完這些話,常規原本的怒氣已消散大半。
參觀完科研中心後,他意識到這筆錢花得很值得。
這里的設計比這個時代大多數建築都更顯時尚高端。
“你們這玻璃一塊多少錢?我們公司也該換新裝了。
”潘總看到科研中心的精致布局,難免心生羨慕,“大概五萬塊一塊。
”
“五萬塊一塊玻璃”,這樣的消費方式也只有常規這樣的富豪能輕松承擔。
潘總听後略顯驚訝,半開玩笑地說︰“看來我得先成功才能給工廠換個新面貌。
”
一路上閑談,很快便抵達實驗室。
實驗室整體為純白色調,顯得整潔明亮。
繁忙的實驗室中,幾十名研究人員全神貫注地進行實驗。
每個人身著白大褂,佩戴護目鏡,桌上擺放著各類精密儀器。
有人請求協助調試設備,有人提醒記錄數據,還有人急切地索要實驗材料,但這一切並未因來訪者而被打斷。
實驗室的核心精神
潘總站在樓梯上俯視實驗室,感嘆這里的氛圍令人欽佩。
偌大的空間內,眾人專注于自己的任務,鮮有人察覺他們的存在。
“這里之所以效率如此之高,是因為我們設定了明確的目標。
”林耀東微笑著解釋道,“所有規章制度均由我和周宇共同商定——允許自由使用資源,但需每月提交詳細報告。
若連續三個月無實質性進展,則會被勸離。”
這種機制讓團隊始終保持緊迫感,同時也確保了優厚待遇得以保留。
“相比我的工廠,你們的做法確實更有效率。”
潘總坦言,“有些人只顧混日子,毫無進取心。
常規輕聲補充道︰“適度的壓力往往能激發潛力。”
即便在電懋公司,他也采取了一些類似管理方式,只是結合自身特點靈活調整,畢竟兩者性質差異巨大,不能簡單復制。
常規在電懋公司推行了一項創新制度︰每月評選優秀員工並給予獎勵,同時對全勤員工提供額外激勵。
這些舉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獨特。
潘總對此表示贊賞,並決定效仿。
盡管實驗室的工作繁忙且無特別展示內容,潘總仍請求參觀他們的新項目。
出乎意料的是,常規爽快地同意了。
隨後,林耀東帶領潘總前往周宇負責的實驗區。
周宇作為科研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向潘總介紹了當前的研究方向——一種便攜式電池的研發工作。
潘總對甦總的親自接待深感榮幸,而周宇則坦然解釋了因實驗忙碌未能親自迎接的情況。
周宇原本打算優化監控設備,但遇到瓶頸後選擇暫時擱置該項目。
“最近我發現之前研發的電話存在重大問題,主要是電池續航極差。
”他解釋道,“電池不僅充電速度慢,外出使用時往往一天就耗盡電量,這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
常規立刻明白過來,這就是現代人常說的“充電寶”。
“你這想法挺難實現的。
”常規感嘆,因為提升電話續航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而要設計一款便捷高效的充電設備,對現在的周宇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周宇卻信心滿滿︰“雖然困難,但我已經找到一些思路了。
”他的臉上浮現出自信的笑容。
此時有外人在場,常規沒有繼續追問細節。
然而,他觀察到團隊成員都在專注自己的工作,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職責。
從他們嚴謹記錄實驗數據的態度來看,這並非一時沖動之舉。
“甦總,您盡管放心,周宇這孩子聰明得很。
”林耀東在一旁附和,“有些難題我們怎麼也想不到,但他總能迅速找到解決辦法。
”听到這話,常規安心地點點頭。
“你們的科研中心果然名不虛傳,是全香江最領先的機構之一。
”潘總在一旁驚嘆不已。
但常規笑著回應︰“潘總過譽了,沒那麼夸張。
”
林耀東補充道︰“確實不容易,但我們一直努力保持領先。
”
潘總坦言參觀過許多科研中心,他認為大多數都無法與當前這家相比。
他提到曾見過一個狹小且骯髒的實驗室,只有三四人勉強工作,與其相比,眼前的中心無疑高端得多。
潘總感嘆,想要在科研領域獲利,必須舍得投入資金,而這一點得到了常規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