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如此嚴重,醫生?”周夫人難以置信地問。
事實上,許多肺氣腫患者都面臨類似狀況。
起初,周海生並未在意身體的不適,認為只是小問題,便過度透支自己。
然而,疾病一旦惡化,後果可能致命。
醫生神情凝重地表示,若不是及時救治,病人恐怕已無法堅持。
周夫人听聞此言,滿臉驚恐與悲痛。
而經過緊急處理,周海生的情況逐漸穩定,脫離了生命危險,醫生寬慰她不必過于擔憂。
在一旁的常規眉頭緊鎖,他也沒料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記得乘車時,周海生精神尚佳,與他侃侃而談。
醫生詢問病房選擇,周夫人遲疑許久,最終決定住六人間。
但常規提議改為雙人間,他認為年紀大的人更適合安靜的環境。
醫生依言安排,並對常規的幫助表達了感謝。
常規擺手謙稱無妨,內心卻莫名想要伸出援手。
或許是因為周海生和藹可親的模樣觸動了他。
盡管他對因果之說存疑,但他認為行善總是有益的。
于是,常規協助周夫人將周海生安置進病房。
病房內只有周海生一人,另一張病床空置著,尚未有人入住。
“周老先生患病後,他的清潔工工作怕是難以為繼了。
”
這份工作對老年人而言本就不易,更何況周海生如今又確診了嚴重的疾病。
“確實如此,等出院再說吧,未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周夫人神情疲憊,今日的變故對她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沖擊。
“周夫人平時都在做什麼呢?”
常規對此頗感好奇,這位周夫人舉手投足間透著不凡氣質。
“我目前從事小時工,幫忙打掃衛生、做飯,有時還要接送孩子上下學。
”
提及這份工作時,周夫人坦然一笑,毫無羞澀之態。
“跟周先生一起生活真不容易啊。
”
常規感嘆道,這麼大年紀仍需操勞,實屬不易。
“夫妻相伴,哪有不吃苦的道理?既然選擇了彼此,就要共同面對一切。
”
周夫人言畢,嘴角浮現出一抹淺笑。
沒錯,無論風雨還是晴天,兩個人同甘共苦才更有意義。
“你們沒有子女嗎?”
常規再次發問,只見周夫人忙碌的身影,心中疑惑更甚。
“我曾有一個女兒,可惜她在兩歲時生病,我們傾盡全力治療,但終究沒能熬過五歲。
”
此刻的周夫人回憶過往,語氣平靜而溫和。
“抱歉,我不該提起這些傷心事……”
常規意識到自己的冒失,自覺愧疚不已。
深夜時分,常規還在醫院陪伴著周海生。
周夫人對過往的事表現得頗為坦然︰“其實早就該放下了,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都快忘記自己曾經有個孩子了。
”盡管語氣輕松,但從她的眼神中仍能感受到些許失落。
回憶起當年,周夫人坦言當時痛徹心扉︰“那是我的骨肉啊,怎麼能不難過?可我們已經盡力了,最好的藥、最優秀的醫生,能試的方法我們都試過了。
”她的聲音帶著幾分哽咽,“哪怕傾盡所有,也無法挽回命運的選擇。
”
常規默默思索,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失去的人,才能擁有這般淡然的心態。
這時周夫人注意到時間已近凌晨,催促常規回去休息。
然而常規卻反問︰“那您怎麼辦?”
周夫人笑著回答︰“這是我的責任,我會一直守在這里。
”她感激地說︰“甦先生,你素昧平生還能這樣細心照料他,我實在不知如何感謝才好。
”常規見她情緒激動,便安慰道︰“小事一樁,不必放在心上。
倒是您,這麼大年紀獨自操勞,身體受得了嗎?”
周夫人堅定回應︰“這是我應該做的。
”常規听罷,雖不再多言,內心卻已下定決心——出了醫院就要找位專業的護工來分擔周夫人的負擔。
他看得出,這位年邁的母親已然疲憊不堪。
臨別前,常規鄭重承諾︰“如果後續還有需要,隨時聯系我。
”隨後,在周夫人的道謝聲中,常規離開了醫院。
常規做了一件善事,內心感到十分愉快。
在醫院找護工並不難,剛出醫院大門,幾個中年婦女就圍了上來。
“先生,需要護工嗎?我身體健康,還有健康證明。
”
常規被一位看起來健康的大媽吸引,詢問價格後得知她一天只需三十元。
大媽喜形于色,滿口答應。
“好,你負責照看四三號病房的一名病人,直到他康復出院。
完成後直接到我公司領工資。
”
常規迅速交代完便回家休息。
他覺得讓周大海照顧病人是不可能的,但支付這筆費用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次日,常規決定送怡寶上幼兒園。
母親勸他休息,但他堅持兌現承諾。
怡寶特別期待今天常規送她去幼兒園,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笑容。
婁母見狀打趣道︰“誰送你不一樣嗎?為什麼今天你爸送你就這麼開心?”怡寶驕傲地回答︰“當然不一樣啦!我爸爸平時很少送我上學呢,好多同學的爸媽都會送,我也要讓同學們看看我爸爸有多帥氣!”幾個大人被她的童真逗樂了。
送完怡寶後,常規接到林耀東的來電。
林耀東急切地說︰“甦總,您現在方便嗎?”常規表示可以幫忙,“關于之前說的聯系廠家的事,我已經聯系好了,他們今天要來看我的發明專利。
”林耀東認為常規在場會更好,盡管知道對方工作繁忙,還是禮貌地詢問時間。
“我可以抽空過去。
”常規回應道。
林耀東難掩興奮︰“他們很快就會到科研中心,如果您有空,現在就可以過來。
”
常規接到通知後立刻驅車前往科研中心。
到達時,廠家代表還未抵達,但他們準時在約定時間前十分鐘到場。
這家來自香江的制造廠頗具聲望,常規對此早有耳聞。
潘總熱情問候,稱對林耀東早有了解,尤其贊賞其作為發明家的潛力。
林耀東不僅擅長創新,更具備戰略眼光。
常規對此表示感謝,並提到自己過去與潘總團隊的交流讓他受益良多。
他意識到,盡管科研中心成員富有創意,但在實際操作方面,潘總的團隊更具執行力。
常規感嘆自己應更多參與此類活動,以免落後于時代步伐。
而潘總則透露,這類行業聚會定期舉行,林耀東之前也曾以科研中心代表身份出席。
常規在外拍戲期間,科研中心有小事未及時通知他,林耀東主動解釋,常規表示理解並無責怪之意。
隨後,潘總一行人來訪,提出參觀科研中心並商談合作事宜。
潘總態度友好,常規欣然同意,表示歡迎。
作為香江發明率領先的科研中心,其內部涉及諸多機密,通常不允許外人進入,但常規大方允諾。
潘總直言來訪的目的,一是考察科研中心以學習經驗,二是探討合作可能。
常規笑著答應,由他和林耀東一同帶領潘總等人參觀。
盡管常規平日信任團隊管理,自己對具體技術細節了解有限,但他對科研中心的布局仍充滿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