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的官道上,兩匹駿馬疾馳而過,揚起一路塵土。劉 緊握韁繩,眉頭緊鎖,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身後的長孫儉同樣面色凝重,兩人一路無言,只顧趕路。
\"報——\"一名斥候從前方疾馳而來,在劉 馬前勒住韁繩,\"漢王,蒲阪大營一切正常,楊忠將軍已集結眾將等候您歸來。\"
劉 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疲憊。他轉頭對長孫儉道︰\"高歡這次來勢洶洶,我們必須盡快部署。\"
長孫儉輕撫長須,沉聲道︰\"漢王不必過于憂慮。玉壁城堅,王思政將軍又善守,高歡縱有十萬大軍,也未必能輕易攻下。\"
劉 沒有接話,只是猛地一夾馬腹,加快了速度。他心中清楚,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戰斗。高歡的六鎮鮮卑精銳,是真正的虎狼之師。
夕陽西下時,兩人終于抵達蒲阪大營。營門前,楊忠、李虎、侯莫陳悅等將領早已列隊相迎。
\"漢王!\"李虎大步上前,粗獷的臉上滿是興奮,\"您可算回來了!弟兄們都等著您下令呢!\"
劉 翻身下馬,拍了拍李虎的肩膀︰\"進去說。\"
中軍大帳內,燭火通明。劉 站在沙盤前,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將領。除了李虎、侯莫陳悅這些老部下,還有年輕的賀若敦和幾位新近投靠的將領。
\"諸位,\"劉 聲音低沉,\"剛剛得到可靠線報,高歡在晉陽屯兵十萬,南下進攻泰州已成定局。\"
帳內頓時一片嘩然。
\"十萬?\"羊侃驚呼出聲。
李虎不屑地哼了一聲︰\"十萬又如何?當年在六鎮,我們哪次不是以少勝多?高歡那小子,不過是仗著人多罷了!\"
侯莫陳悅拍案而起,粗聲道︰\"李將軍說得對!高歡區區十萬大軍也敢來送死,咱們必定打得他滿地找牙!\"
楊忠一邊挖著鼻孔一邊表示︰“才十萬人,當年大哥帶著我們在渤海大破葛榮三十萬大軍,現在才以一敵三,綽綽有余…”
“就是…”
“三將軍說的沒錯…”
劉 看著這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將,心中既感動又憂慮。他何嘗不知道這些兄弟的勇猛,但這次面對的畢竟是高歡的精銳之師。
\"諸位勇氣可嘉,\"劉 勉強笑了笑,\"但此次形勢確實不同以往。整個河東只有兩萬兵力,王思政守玉壁,賀拔允守安邑,慕容紹宗守河內。我們蒲阪大營也只有一萬五千人。\"
帳內一時安靜下來。這時,站在劉 身旁的賀若敦突然開口︰\"各位將軍說得輕巧,六鎮鮮卑是那麼好打的嗎?忘了當年白袍陳慶之怎麼敗的?\"
劉 眉頭一皺,目光如刀般射向賀若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敢在這種時候潑冷水!他強壓怒火,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案幾。
賀若敦似乎意識到自己失言,但年輕氣盛的他仍倔強地站著,不肯低頭。
長孫儉適時出來打圓場︰\"賀若將軍也是出于謹慎。依我看,當務之急是先堅壁清野,組織百姓入城避難,不給高歡補給的機會。\"
劉 深吸一口氣,走到沙盤前。他的目光在河東地區的裴、柳、薛三家的塢堡上停留了片刻,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這個細微的表情被站在一旁的參軍劉道德敏銳地捕捉到了。劉道德是劉 剛認下的族弟,為人精明,善于察言觀色。
\"繡衣統領楊腚,飛羽校尉李腚。\"劉 突然點名。
兩名將領立刻出列︰\"末將在!\"
\"你二人率軍前往河東,組織百姓入城避難。務必確保糧食、牲畜全部轉移,不給敵軍留下任何補給。\"
\"遵命!\"二人齊聲應答。
議事結束後,眾將陸續離開。劉道德卻沒有立即走,而是等到大帳內只剩下劉 一人時,才上前低聲道︰\"漢王,關于河東三大士族的塢堡...\"
劉 抬眼看他,目光深沉︰\"你想說什麼?\"
劉道德謹慎地說︰\"裴、柳、薛三家在河東根深蒂固,塢堡堅固,糧草充足。若高歡南下,恐怕...\"
\"此事我自有考量。\"劉 打斷他,\"你先下去吧。\"
劉道德恭敬地退下,但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夜幕降臨,楊腚和李腚正在營帳內收拾行裝,準備明日出發。帳外突然傳來腳步聲。
\"楊統領、李校尉可在?\"是劉道德的聲音。
二人對視一眼,連忙起身相迎︰\"劉參軍請進。\"
劉道德掀開帳簾,臉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容︰\"打擾二位了。\"
\"劉參軍客氣了。\"楊腚讓出座位,\"不知深夜來訪,有何要事?\"
劉道德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環顧四周,確認無人偷听後,才壓低聲音道︰\"二位可知今日漢王為何在沙盤前遲疑?\"
李腚皺眉︰\"漢王心系河東百姓安危,自然要慎重考慮。\"
劉道德輕笑一聲︰\"李校尉說得不錯,但漢王所慮,恐怕不止于此。\"他頓了頓,\"河東裴、柳、薛三家,塢堡堅固,糧草充足,卻一直對我關隴新政陽奉陰違。如今高歡大軍壓境...\"
李腚眼中精光一閃︰\"劉參軍的意思是...要借機除去這三家?\"
楊腚聞言大驚,連忙制止︰\"不可!河東裴協、裴英起將軍尚在我軍效力,柳敏也在隴西出任刺史,我們豈能殘害同袍家眷?\"
劉道德擺擺手︰\"楊統領誤會了。我並非此意。只是...\"他意味深長地看著二人,\"漢軍人數有限,不可能一一通知到位。那些...未能及時接到通知的,只能自求多福了。\"
楊腚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李腚暗中拉住衣袖。李腚笑道︰\"劉參軍放心,我們明白該怎麼做了。\"
劉道德滿意地點點頭,起身告辭︰\"時候不早,二位早些休息,明日還要趕路。\"
待劉道德走後,楊腚立刻質問李腚︰\"你為何攔我?這分明是要我們故意遺漏那三家的通知!漢王絕不會下這種命令!\"
李腚嘆了口氣,低聲道︰\"楊兄,你還沒看出來嗎?劉道德雖只是個參軍,但他能揣摩漢王的心思。漢王雖然沒說,但心里一定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劉道德,不簡單啊。\"
楊腚沉默片刻,握緊拳頭︰\"那我們該怎麼辦?\"
\"應下來就是。\"李腚冷靜地說,\"該通知的我們照常通知,至于他們撤離不撤離,就不是我們能管的了。劉道德不過是個小小參軍,我們不必太當回事。\"
楊腚望著帳外的夜色,心中充滿不安。他知道,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遠不止是面對高歡大軍那麼簡單。河東士族與關隴集團之間的矛盾,恐怕會在這場戰爭中爆發。
\"希望漢王能明察秋毫。\"楊腚最終只能這樣說道。
李腚拍拍他的肩膀︰\"睡吧,明天還要趕路。記住,我們首先是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
裴俠約506年-559年),原名裴協,字嵩和,是西魏、北周時期的著名大臣,以清廉勤政、剛正不阿著稱,是中國古代廉吏的典範之一。
相關典故
? “獨立使君”︰裴俠任河北郡太守時,與其他太守一同接受宇文泰接見,宇文泰指著他對眾人說︰“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今眾中有如俠者,可與之俱立。”眾人皆默然,無人敢應,因此他被稱為“獨立使君”,此典故成為廉潔官吏的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