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主任!"
"下班啦?
何主任!"
何雨柱騎車,後座上的秦淮茹抱著電視機箱子,路上不少人跟他倆打招呼。
如今的何雨柱不再是傻柱,而是全廠敬重的何主任,甚至影響到全國。
後勤部的人都只听他的,廠長的話都靠邊站。
路過大棚時,秦淮茹感慨萬分。
去年她還是鄉下來的普通婦女,如今成了人人羨慕的倉庫管理員,丈夫是後勤主任,家里衣食無憂,還添了台電視!
雖不敢說整個北京,但左鄰右舍誰能有?
回去後真不知該怎麼炫耀!
"不用回頭我就知道你在想啥。
"
何雨柱打趣道,秦淮茹臉微微發紅。
“少貧嘴了,你回去真能接電視?”
“小事一樁,不過咱們想獨佔怕是難。”
“為啥?”
“不到半夜,根本拿不回去!”
秦淮茹听完何雨柱的話,並未多言。
四合院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明爭暗斗,實際上很多事情都透著仗義。
例如哪家有可用的東西,鄰居通常不會另買,而是互相借用,像藥罐這種常見物件。
四合院二十多戶人家,一百多口人,此刻全都聚在院子里。
盡管天氣已回暖,但仍有些涼意,可大家一個不少地到場。
就連聾老太太也頂著寒風,等著看電視。
“行啊!聾奶奶,您就別湊熱鬧啦,明天我讓傻柱把電視給您送過去,讓您自己慢慢看一天,電費算我的,咋樣?”
何雨柱哭笑不得地看著聾老太太。
“你這臭小子,這不是給我面子嗎?
這麼小的屏幕,哪比得上看電影過癮!”
“哈哈,這話听著順耳,這電視雖稀罕,但我的電影更受歡迎。
一百多號人擠一起,是不是挺熱鬧?”
許大茂得意揚揚地說。
聾老太太並非有意調侃,只是被何雨柱逗得不好意思。
听了許大茂的話,她立刻翻臉︰
“你個狗東西!我哪是在夸你?
傻柱的電視是他自己的,可你放的是公家的片子!忘啦?
上次胳膊上的燙傷好沒?
相親對象找著沒?”
這老太婆真夠嗆!本以為許大茂要成事兒了,連許大國兩口子都搬走了,結果又被何雨柱攪黃了。
許大茂一听這話,胳膊都隱隱作痛。
他知道何雨柱跟老太太關系特殊,若頂嘴或回懟,肯定得挨揍。
為這點事挨打不值得,他硬生生忍住了,但還是沒走,似在等看電視。
"行了,連嗑瓜子都不讓你消停,生什麼氣啊,別理那些閑人。
"
秦淮茹端著瓜子和花生走來,經過三大爺時,閻埠貴順手抓了一把。
秦淮茹瞪了他一眼,沒跟他計較。
"好好好,我說傻柱,能不能放出來,別自己弄壞了!"
聾老太太習慣性地喊何雨柱為傻柱,他也不生氣。
其他人即便是一大爺也不能這麼叫。
"好了,電線接好了,就等裝天線了!"
何雨柱明白這是單位的第一台電視,難免有些不完美,但天線的事確實困擾了他一陣。
爬上屋頂,將天線固定在結實的位置,這才算完事。
刺啦!
電視突然發出巨大聲響,眾人嚇了一跳。
接著,這台14英寸的小電視里慢慢顯現出人影。
"嘿!有人影了!"
許大茂忘記先前的不快,驚呼起來。
他懂放電影,卻從未看過電視。
連一直與何雨柱有仇的二大娘家和賈家,也趕來了。
賈東旭的妻子挺著肚子,像個小護身符。
何雨柱懶得搭理他們,反正同住一個院子,雖有矛盾,還不至于撕破臉。
特別是賈家,幾乎無力反抗。
要不是之前鬧得太僵,早就會來求助了。
"這就是電視!整個廠里唯一一台,四合院里也是頭一家!這四九城里,我都沒听說還有誰家有!"
一大爺帶頭鼓掌。
在這個年代,這樣的舉動毫不尷尬。
秦淮茹正襟危坐,坐在何雨柱身旁,展現她的驕傲。
"唉,要是家里能有一台這樣的電視,我恐怕高興得睡不著覺!"
"閻老西,你那麼節儉,舍得買嗎?
再說,就算舍得花錢,這東西也不對外賣,沒听說過電視票嗎?"
三大爺听後臉紅了。
"我沒傻柱那樣的本事,但早晚家家都會有電視,你信不信?"
"三大爺發火啦!"伴隨著一陣笑聲,電視上的新聞結束了。
電視和收音機差不多,畢竟現在電視稀少,頻道也有限。
播完新聞後,又放了一部外國電影。
院子里的人看得津津有味。
其實這部影片許大茂已經放過兩次了,但新鮮感依舊十足。
當電影結束,電視因無信號而出現雪花時,人們仍目不轉楮地盯著屏幕。
"剛才預告說明天有天氣預報,是真的降溫嗎?"
"當然是真的,電視上怎麼可能撒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是單位領導看的呢!"
"柱子,明早要起來看天氣預報嗎?"
"估計不行,起得太早,秦淮茹也不會答應!"
"都閉嘴!拿我開玩笑?
以後工服別想要了,電視也不想看了?
隨口一句話,明天就別想吃飯了!"
"對不起,何主任夫人,再亂說話我就扇你耳光!"
听到這些不太過分的玩笑話,何雨柱也跟著調侃了幾句,隨後把電視搬回屋里。
說實話,對于穿越前的何雨柱來說,這麼個破舊的14寸黑白電視簡直不值一提。
但在那個年代,它卻別具魅力。
電視深夜才被拿回房間。
秦淮茹說了太多話,都沒顧得上纏著何雨柱,便鑽進被窩睡了。
天氣漸暖,秦淮茹的工作也忙碌起來。
"何主任,這是我們種的土豆,現在收獲了!"
後勤部幾位工人費力地提著幾袋土豆。
每袋都裝滿了大土豆。
在這大半年里,在何雨柱提議下,大棚主要種植耐餓的食物,像土豆、玉米居多,因為大棚里不適合種稻谷小麥,所以大量種植這兩種作物。
這半年多來,氣候回暖,許多之前荒廢的土地建起了大棚。
盡管有些特殊,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這也是非常必要的。
就像軋鋼廠的工人們,雖然談不上大魚大肉,可至少已恢復到能吃飽的狀態。
自從大棚建起來後,工人們干勁十足,為了填飽肚子,每天都早起勞作。
附近幾個溫室大棚試點,710項目均取得成功。
這些地方的工人不僅每日都能吃飽,生產效率也顯著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循環。
吃得飽了,收入增加,干活的熱情更高了。
土豆和玉米是國外的主要糧食,在何雨柱指導下,廚房能將它們做出各種花樣。
第三軋鋼廠的食堂已成為行業典範,不少領導品嘗後都想挖走他。
有這樣的後勤主任,廠長省了不少心。
何雨柱辦公室上方掛著“先進集體”
的牌匾。
他的個人榮譽,如先進個人、優秀干部等,都被秦淮茹收藏在家。
若不是還沒設立五一勞動獎章,家里可能也有這一項。
“這土豆看起來不錯,但我沒種過,跟著沾光拿兩個就好,不用太多,多余的分給種得多的人吧。”
何雨柱的靈氣牧場物資豐富,這點食物不算什麼,但還是象征性地收下一些才合適。
忽然,幾聲低沉的警報聲從外傳來。
何雨柱抬頭看了一眼,沒太在意。
鋼鐵屬于戰略資源,國企嚴格管控,來取成品鋼時常需核驗,有警報很平常。
“主任,您就收下吧,若非您的溫室大棚,我們再努力也達不到這樣的成果!”
“真的只需兩個就夠,大家都知道我家兩口人都有工作,不缺這點,夠吃就行,存那麼多豈不成了地主?”
何雨柱又開始調侃起來。
“主任,這存糧的事兒跟地主不沾邊!”
旁邊的工人也忍不住笑了。
四九城里人都愛開玩笑,但沒人當真。
不過何雨柱的話總帶著深意,工人們都很專注。
“來,我給你們詳細講講!”
何雨柱興致勃勃地說。
“這是你之前常夸的第三軋鋼廠?”
一位身材魁梧的人站在那里,手里夾著香煙,周圍全是警衛。
旁邊還有不少熟悉的高層領導。
在這群人里,“農民伯伯”
算不得特別重要,氣勢也弱了不少。
沒錯,那邊三層樓高的建築,是他們新建的溫室大棚。
現在工廠實行半工半農模式,互不影響。
和何雨柱關系好的那位領導笑著回應。
“不錯,能做到自給自足,這是我們發展的根基。
可惜現在沒有敵人了,不然還能幫我們更多。”
高大的領導幽默地說。
“我想見見這位小何主任,別打擾他的工作了。
看看他平時怎麼做事。
最近謠言很多,眼見為實。”
“沒問題,就算敵軍圍困,我們的警衛也不會發出一點聲音!”
“農民伯伯”
的眼神流露出懷念與自信。
“哈哈哈,你現在可是普通農民,別再想過去的事了。”
能稱呼“農民伯伯”
為老農的人在全國也沒幾個。
“是啊,我更願意做新時代的農民。”
“農民伯伯”
爽朗一笑。
但隨後他與大領導對視一眼,都露出擔憂之色。
何雨柱向來膽大,什麼都敢說,今天該不會又在調侃吧?
萬一說錯話,這次秘密考察可能反而害了他。
“你們說說,為什麼有些國家的資本家不顧及窮人?”
大領導听見何雨柱的大嗓門差點驚到。
一大早就討論這種話題?
听到‘農民伯伯’要進門,偉岸的領導趕緊上前攔住,隨後輕輕搖頭,示意不要打擾何雨柱。
“這就是資本……”
何雨柱曾私下向大領導提及過類似的觀點。
大領導的心跳加快了。
這種話私下說就夠了,為何還要對工人們講?
“何主任,資本家也太狠了吧?
這種缺德事也做得出來?”
“沒錯,簡直太缺德了!”
喜歡四合院︰何雨柱,被俏寡婦撿回家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何雨柱,被俏寡婦撿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