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

第62章 威利與思州的發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霧山行者 本章︰第62章 威利與思州的發展

    1919年深冬,柏林郊外的一間閣樓里,威利坐在吱呀作響的木椅上,手中捏著兩封信件。窗外的寒風呼嘯而過,吹得窗欞上的冰凌叮當作響。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昏黃的光暈映照著他疲憊的面容。

    第一封信是德意志國防軍的密令,要求他加入一個名為"民主工人會"的組織做臥底。信封上的鷹徽在燈光下泛著冷光,仿佛在提醒他肩負的責任。

    第二封信來自遙遠的東方,信封上沾著些許茶漬,散發著淡淡的龍井清香——這是蕭河的惡趣味。威利的手指微微顫抖,輕輕拆開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紙。蕭河的字跡一如既往地工整有力,仿佛透過紙張傳來他堅定的聲音。

    "親愛的威利︰

    見字如面。

    首先,感謝你的來信。得知德意志的現狀,我深感憂慮。隨信附上一張英鎊的瑞士銀行支票,希望能解你燃眉之急。如今的德意志馬克貶值嚴重,我知道這些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關于你提議的飛行員計劃,我認為非常可行。如果你覺得格林在德意志處境危險,可以讓他一同前來。龍國歡迎像他這樣的王牌飛行員加盟。奧托已經安排好了一切,他們會安全抵達龍國。

    另外,我想給你講一個龍國家喻戶曉的故事——臥薪嘗膽。故事的主人公勾踐,是一個國王。為了國家的強大,他甘願忍受屈辱,甚至嘗過敵人的糞便,隨後每日睡在柴堆上、嘗著苦膽整整隱忍了十二年。最終,他帶領國家走向了強盛。威利,如果連一個國王都能為了國家做到這種地步,我們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呢?

    記住,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老百姓的眼楮是雪亮的,他們能看清誰對他們好。一個房屋要想像紐約的摩天大廈那樣高聳入雲,牢固的基層和基礎是最關鍵的。德意志的未來,也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

    期待你的回信。

    祝好,

    你的朋友 蕭河"

    威利讀完信,眼眶微微濕潤。他拿起信封,果然在里面發現了一張英鎊的瑞士銀行支票。他的手微微顫抖,這筆錢對于如今的德意志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昨天,20馬克還能買一磅肉,今天卻連半磅都買不到了。許多商人已經開始只收外幣,德意志馬克幾乎成了廢紙。

    威利深吸一口氣,將國防軍的密令推到一旁。他拿起筆,開始給蕭河回信︰

    "親愛的蕭河︰

    見字如面。

    首先,感謝你的慷慨相助。英鎊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如今的德意志,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你的幫助讓我看到了希望。

    關于飛行員計劃,我已經聯系了格林和其他飛行員。他們都非常願意前往龍國,加入你的飛行俱樂部。格林听說你的邀請後,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他說,終于有機會再次翱翔藍天了。

    你講的臥薪嘗膽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的確,德意志的復興需要時間和耐心,更需要人民的支持。我會牢記你的話,努力發動群眾的力量。

    期待在龍國與你重逢。

    祝好,

    你的朋友 威利"

    寫完信,威利將信封好,輕輕放在桌上。他望向窗外,寒風依舊呼嘯,但他的心中卻燃起了一團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拿起了那封密令注視了良久,心中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一般,毅然決然走出了小公寓的大門。

    威利站在公寓門口,手中緊握著國防軍的密令,腦海中浮現出柏林街頭饑餓的孩童和失業的工人。他深吸一口氣,低聲自語︰"或許,德意志的未來真的在東方。"

    ————

    時間一晃,半年過去了,如今已經是1920年春末了。

    蕭河站在新建的鋼鐵廠高爐前,望著滾滾濃煙直沖雲霄,嘴角揚起一抹笑意。兩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平原,如今卻已矗立起數十座廠房,煙囪林立,機器轟鳴。

    "蕭兄,這鋼鐵廠的規模,怕是連漢陽鐵廠都要自愧不如了。"周明遠拍了拍蕭河的肩膀,眼中滿是自豪。他身上的代英定制的絲綢西裝與兩個月前那身長衫判若兩人,火柴廠的利潤讓他周家認識到以前抱殘守缺的掙那點買汞礦錢和每天刮窮鬼那點錢在眼前火柴廠的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田文強在一旁笑道︰"可不是嘛,咱們的紡織廠現在每天能出兩千匹布,連上海的大商行都搶著要貨。"他指了指遠處正在擴建的廠房,"下個月產能還能翻一番。"

    蕭河環視四周,只見西門山平原上,剿絲廠、鹽礦精煉廠、機械加工廠等廠房鱗次櫛比。工人們穿著統一的工裝,推著滿載原料的推車穿梭其間。遠處,一列蒸汽機車正緩緩駛入貨運站,車頭上"思州工業"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車上滿載著從五老山的的鐵礦。

    "各位鄉紳請看,"蕭河指著高爐旁新安裝的蒸汽機,"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蒸汽礦機,效率比代英生產的同款產品提升一倍不止。五老山的礦石源源不斷運來,鋼鐵廠的原料供應完全不成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鄉紳們紛紛點頭稱贊,一個個紅光滿面。這半年多來,他們跟著蕭河投資建廠,賺得盆滿缽滿。原本對工業一竅不通的地主老財們,如今張口閉口都是"產能利潤"。

    蕭河望著高爐,嘴角微揚。他知道,這些鄉紳的投資不僅僅是金錢,更是將整個思州的利益與自己綁在了一起。

    然而,繁榮的背後也暗藏隱憂。

    "蕭先生,"楊克難匆匆走來,警服筆挺,胸前的"人民衛士"徽章閃閃發亮,"剛剛抓獲一伙流竄作案的盜匪,已經移交法院審理。"

    蕭河滿意地點點頭︰"辛苦楊探長了。現在西門山每天流動人口過萬,治安壓力不小吧?"

    楊克難挺直腰板︰"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現在巡捕房實行"三班倒",全天候巡邏。我們還設立了"警民聯系點",工人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反映。"

    正說著,一群工人推著滿載礦石的推車經過,見到楊克難紛紛打招呼︰"楊探長好!"

    楊克難笑著回應,從口袋里掏出一疊傳單分發給工人們︰"這是新印的《治安須知》,大家有空看看。"

    蕭河望著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兩個月前,思州的巡捕還是人人喊打的"臭腳巡",在楊克難的打造下如今卻成了真正的"人民衛士"。100塊大洋的月薪,還有年終獎金和醫療保險。加上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超越這個時代的思想理念,徹底改變了這支隊伍的面貌。

    "蕭先生,"一個鄉紳湊過來,壓低聲音道,"听說您要在西門山建電廠?"他搓了搓手,"不知道我們這些老骨頭,能不能也沾沾光?"

    蕭河微微一笑,目光掃過遠處正在鋪設的電纜︰"電廠建成後,整個西門山的工廠都能用上電燈。到時候,夜班生產也不是問題。"他頓了頓,"各位若是有興趣,可以入股。"

    鄉紳們聞言,眼中頓時放出光來。他們知道,跟著蕭河投資,準能賺大錢。

    西門山下,烏江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蜿蜒而過。尚未完全建成的碼頭上,汽笛聲此起彼伏,蒸汽機的轟鳴與江水的濤聲交織成一曲工業時代的交響樂。

    一艘滿載精煉鹽的汽船緩緩啟航,船身吃水線深深沒入江中,甲板上的水手們正忙著收起纜繩。船尾的煙囪噴出滾滾濃煙,在江面上拉出一道長長的灰影。這艘船將順流而下,將思州的工業產品運往長江沿岸各大商埠。

    與之相對的,另一艘來自漢口的汽船正緩緩靠岸。船身上"漢陽號"三個大字已經斑駁,卻依然透著一股老牌商船的威嚴。甲板上堆滿了從漢陽鐵廠運來的特種鋼材,這是思州工業區急需的原料。

    碼頭到西門山工業區的這段路,已然成了一片繁華的市集。蕭河的二舅,哥老會的二當家,帶著手下弟兄們在這條三里的官道兩側建起了連綿的商鋪。青磚灰瓦的房屋鱗次櫛比,飛檐翹角間掛滿了各色招牌。

    "老張家湯鍋"的幌子在晨風中招展,鍋里翻滾的羊肉湯香氣四溢。店主張老漢原是碼頭苦力,如今靠著這間小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隔壁"悅來客棧"的老板娘正站在門口招攬客人,她家的客房天天爆滿,住滿了來往的商賈和工程師。

    再往前是"百草廳"分號,老中醫坐堂問診,櫃台前擠滿了求醫問藥的工人,據說是白景琦的兒子白敬業開設的,他老子叫他去藥王廟去,結果這小子不當回事,被他老子揍一頓後,趕出來的。不知道這小子在哪里听見了風聲,特意幾經輾轉,跑到這里開了這家分號。

    對面是一家新開的"西洋鐘表行",櫥窗里擺滿了從上海運來的懷表和座鐘,引得路人頻頻駐足。

    最熱鬧的要數"哥老會茶樓",這里是各路消息的集散地。茶客們一邊品著上好的龍井,一邊議論著西門山的最新動向。有人說蕭河要在江對岸建電廠,有人說五老山發現了新礦脈,還有人神秘兮兮地透露,思州要通鐵路了。

    沿街叫賣的小販穿梭其間,賣糖葫蘆的、賣針頭線腦的、賣時新布料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幾個報童揮舞著《思州商報》,頭版頭條赫然是"西門山工業區日吞吐量突破千噸"。

    路邊的電線桿上貼著各色告示,有招工的、有出租鋪面的、還有尋人啟事。幾個穿著制服的巡警正在維持秩序,他們的警服筆挺,胸前的"人民衛士"徽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一輛滿載礦石的馬車緩緩駛過,車夫哼著小調,馬脖子上系著的銅鈴叮當作響。路邊的黃包車夫們見狀,紛紛讓開道路,又繼續招攬生意︰"先生,去工業區嗎?兩角錢就到!"

    空氣中彌漫著煤煙、汗水和各種食物的香氣,混合成一種獨特的工業時代的氣息。西門山港到工業區的這段路,已然成了思州最繁華的地段,甚至隱隱有超越渝州碼頭的趨勢。

    喜歡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請大家收藏︰()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方便以後閱讀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第62章 威利與思州的發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第62章 威利與思州的發展並對從一戰開始準備抗戰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