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影子序列”泄露事件後,第一次听說“未生編號”的。
消息是回音者通訊網的匿名頻道發來的。凌晨三點,一串亂碼式標題閃現︰“ 影 之 序 ”,點進去是幾個加密圖像。經過圖像譯碼,我看見了三張嬰兒照片。
每一張照片都附著一串編號︰
n.000.ub.01
n.000.ub.02
n.000.ub.03
全都是“未編號”的特征前綴。但ub的含義卻不明。直到次日早晨,阿妹闖進我的地下工作室,她把一份從醫療備案接口截取下來的報告甩在我面前。
“你看清楚最後一段。”
那段話,我永遠記得︰
本嬰兒在出生72小時內,經性格映射建模分析,確認具備c2級潛在對抗因子。推薦進入【影子序列】。標注碼︰ubunborn behavior)。狀態︰灰潛預控。
——72小時。
我腦子轟一聲響。
他們開始刪“未來人”了。
不再是“失蹤編號”或“污點記錄”那種事後標簽,而是在孩子的意識尚未形成之前,就為其編列編號、分類、隔離、封控。不是對錯,是“可能錯”。不是罪,是“預謀傾向”。
而這,才是數據戰爭的第一槍︰
刪你于未生。
我開始連夜調查“影子序列”的技術來源。那是系統最新一代的預測建模程序,代號“prisΩ”,專門用于識別“未來不穩定人格因子”。它接入全國34個新生嬰兒基因注冊庫,采集行為映射模型、親屬社會標簽、遺傳偏差圖譜,得出一個綜合評分,稱為︰efp指數expected friction potentia)。
任何指數超過0.72的個體,將被標記為“灰潛風險體”。
然後他們會被悄悄移入“影子序列”——一個不會在公民系統中顯示,卻實時被跟蹤控制的編號池。
回音者的一名資料員在給我遞交檔案時哭了。
“我弟的女兒……才三個月。她出生那晚我在場。我記得她手指動了兩下,醫生說這可能預示將來神經敏感。誰想到……她現在已經有了編號,還是那種——永不公開編號。”
我沒有安慰她。我知道在這個系統里,任何“安慰”都只是延遲通告。
我翻出編號模型圖譜,對比傳統的編號邏輯與影子序列邏輯的區別。
傳統編號以事件為因,編號者為果;
影子序列反過來︰以人之可能為因,以未來之懼為果。
編號開始脫離現實,進入預測。
我找到黎北留下的筆記碎頁。他曾設想︰“當編號進入前識階段,語言與命運將不再由人掌握。”
我終于明白那句話。
這不是社會學、不是道德論,是一場“預設死亡權”的戰爭。
我聯系風箱廠舊址下的“圖靈遺灰”裝置。那是我們秘密構建的編號記憶ai模擬器的第一版本,現在被我用于映射“未來編號者”的信息軌跡。
我輸入ub編號的三條嬰兒數據,想嘗試看看模擬出的成長軌跡是否真有“危險人格”。
結果卻讓我坐在冰冷的地板上,沉默了整整十分鐘。
那三個編號者的模擬軌跡中,有一人將來是幼教志願者,一人是編碼藝術家,另一人是護理機器人設計師。
全無暴力傾向。
我明白了︰“未來風險”不是為了防錯,是為了掌控。
只要你“可能”不服,它就先刪你。先讓你“不存在”。
我立即召開回音者緊急會議。
“我們要讓影子序列浮出水面。”我說,“要讓所有‘未生被刪者’,都有一塊數字碑。”
代號︰“未來紀念牆”。
我和阿妹、十三、黎南組建出“影子追蹤器”工具,我們以ai模型逆向模擬“efp評分”,找出可能被納入影子序列的個體,並生成唯一編號。我們不命名他們,只用灰色編號記錄。
一夜之間,灰牆上多了300多個新編號。
n.000.ub.301
n.000.ub.302
……
這些是“未能成為人的人”。
系統顯然感知到了。“灰牆”上線不到五小時,網絡爬蟲開始攻擊我們服務器源節點。我和黎南轉入備用節點,從暗層接入圖靈遺灰模型,用瘋語算法加密編號數據。
瘋語,在這里再度成為防御語言。
第二天,全網出現一段瘋語視頻︰
“嬰兒未名,編號已定;你沒學會走,死法已被預測。誰說預知不是咒?”
刪你于未生,瞬間爆熱。
有人把瘋語刻進胎教音樂。有人在孕婦攝影背景里貼上ub編號。更多人在問︰我孩子,是否也被標記了?
而我,收到了一段系統內部信︰
淨空,
你不該打開那個門。
ub不是編號,是秩序牆後的影子。
我卻在想︰如果門不該開,為什麼要造門?
我繼續建編號。繼續刻未來人的編號。
我說︰
“如果你刪我于未生,我就讓這未生之名,比你系統還長命。”
這,就是數據戰爭的開端。
這一年,編號社會進入另一個紀元。
“信息對抗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