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
宋海建家的海產加工規模擴大,他不得不向村里申請一塊地,用來建造加工所用的廠房。
村里的地都是集體用地,如果是按照人頭分宅基地的話,那是沒什麼問題。
但建造廠房,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然而,由于這幾個月里,宋海建找大隊采購了數次海產品,幫助漁民們銷售了不少海鮮干貨。
因而,當蒲勇華為了這事兒,召集全體村民開會,並沒有多少人反對。
當然,不贊成的人也是有的。
宋吉祥那兩個兒子這兩年老實很多,也因此,宋海建沒什麼機會給他們設局。
更重要的是,方蔓最近似乎和隔壁大隊的一個知青打得火熱。
宋海建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將這三人弄到一塊兒。
也就給了他們跳出來的機會。
“我不同意!那是村里的集體用地,憑什麼要批給宋海建修建什麼廠房!”
“就是!大隊長,你憑什麼對宋海建那麼優待?”
面對宋生金宋生銀兄弟倆的質問,蒲勇華眼皮動都不帶動一下的,他拿著老煙槍,有一口沒一口地吸著。
因為不用大隊長反駁,就自有人會出面按住這倆。
“宋生金宋生銀,沒你們的事兒!海建申請地建廠房的事,我們多數人都同意了,你們兩個不同意也沒用!”
“還好意思問大隊長,人家海建幫我們大家賣了海產品,你們幫大伙兒干了什麼?”
宋生金依舊很不服氣。
“對大隊沒貢獻的又不止我一個,你專門逮著我問什麼?再說了,我們這是集體,又不是從前的舊社會,誰對大隊有貢獻,就能給他搞特殊嗎?建什麼廠房,那不是資本家做派麼!”
宋海建听到這里,站起身來。
“首先,我要感謝大伙兒對我的支持和信任。關于建造廠房有一點我沒說清楚,這個廠房不僅我自家用,到時候修起來了,我也會額外開闢一塊區域,讓村里的人無償使用。”
當宋海建這話落下時,人群先是一陣寂靜。
繼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海建!好樣兒的!”
宋海建笑了笑,“我知道,大伙兒為了曬干貨,把家里搞得全是魚腥味。這沒辦法,畢竟我們家的空間就那麼大,院子也就那麼大。”
“所以在決定要建廠房之前,我就想好了,要給大隊留出一塊區域來,大伙兒都能用,你們可以把干貨儲存在廠里,鑰匙就交給大隊的某個人拿著,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東西被人偷拿。”
“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至于如何操作,願不願意去廠房里加工海產品,那都得看你們自己。”
說完,宋海建再次向大家點頭致意,這才又坐了下去。
旁邊抱著女兒的蒲十三開始熱烈地鼓起掌來。
坐在媽媽腿上的小福,也跟著歡快地“啪啪啪”拍著小手,“粑粑棒棒!粑粑棒棒!”
隨後,便是接二連三響起的掌聲。
“大隊長,我贊同海建!”
“我也支持海建修建廠房!”
“海建這不光是為自己謀便利,也是為我們大伙兒謀便利啊!”
人家用地,也不是不給錢,每年都給大隊一筆“租金”呢!
而且修好的廠房還給他們留了空間,讓他們有一個加工海產品的便利地方,這還有什麼好反對的?
也只有宋生金兄弟二人,這種自己懶也沒用,還見不得村里其他人賺錢的,才會態度強硬地說不行。
但集體的事兒,一向都是少數服從多數的。
很快,這個申請就通過了。
——事實上,宋海建敢這麼提申請,也是因為在去年國家通過了文件,提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如今,連農用地都能以家庭為單位承包了。
更別說是這種宅基地了。
沒幾天宋海建就走好了流程,先一次性交了五年的租金。
一年的租金五百塊,說實話,不少了。
交完租金的第三天,宋海建事先找好的建築隊,就開始動工。
他要修建的廠房圖紙早就設計好,按照當下的材質和技術,修不了太好的也用不著修太好,只要能用個十年左右就行。
畢竟再過八年,這個小漁村就要被國家征收了。
眼下宋海建修建廠房自然是往面積大了去修。
只修一層就夠了,但佔地面積必須要足夠大。
足足三百平!
——此時的宋海建,並不知道自己修的廠房還是太保守了……
三百平的廠房修建當中,村里人也跟著期待起來。
因為宋海建承諾,可以免費將其中一百平,借給大隊使用。
並且,他還跟大隊簽了合同的,證明這一百平是他私人借給大隊,所有權依然屬于他,並不是贈送給大隊的。
這種事不寫清楚點不行,畢竟到時候拆遷,這個廠房也是能拿到賠償款的。
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再好的感情都會變質,親兄弟都能反目。
宋海建可不想給自己留下隱患。
再說了,不事先說清楚,時間一長大隊的人還覺得這一百平就是宋海建應該給的,那就整得他吃力不落好了。
宋海建簽合同時,特地弄了一式三份。
一份自己保存著,一份在大隊長那里放著,還有一份拿出來貼在大隊部門口的告示欄上。
這樣一來,村民從這兒路過都能瞧見。
“海建還真說到做到哈,還特地弄了個告示出來給我們看,免得大伙兒以為他是嘴上假把式。”
看見告示,村民想不到宋海建擔憂的那些層面去。
畢竟,除了宋海建,這個小漁村的人都不知道未來有朝一日,他們能因為政府的拆遷政策,從貧窮的漁民,躍升為“包租公”“包租婆”。
如果能料到那一天,相信他們這個時候也會瘋狂地建房子了……
“海建這小子,從他八歲起,我就看出來是個人物了。”
“可不是,八歲就敢去投機倒把了,這個膽量連普通的大人都沒有。”
“哎!也就是膽大心細的人,才能發家啊!”
“行了別羨慕海建了,我們村現在的日子比起周圍的大隊,不知道好了多少,別人還羨慕我們呢!”
“走走走,趕緊回去,昨天打回來的魚干還得翻曬幾遍……”
有了村里這幫大舌頭的婦女同志,宋海建這張告示的內容,不出三日就傳遍了整個村子。
村民們已經在心里留下了“宋海建慷慨善良免費借一百平廠房給大隊使用”的印象,後期就沒那麼多不必要的紛爭了。
就算有些人因一己私欲,想要顛倒黑白,宋海建有合同在手,再加上村里的大部分證人,這事兒也能說得清楚。
如果他真的那麼倒霉,全村人都見錢眼開,把黑的說成白的,那他也只能認命了。
廠房的修建需要半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宋海建專注于捕魚和去市里送貨。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宋海建和市里接貨的這個人,也已經熟悉了。
對方是鐵路局的一個工作人員。
他接到貨後,就會通過自己的關系,托前往滬市的火車上的列車員,將這些貨物捎到滬市火車站。
貨物到站後,就會有陳家耀安排的人來接走。
層層接力,才能將南方海邊小漁村的海產品,給銷售到上海、北京、南京等一線城市。
當然,上海臨近天津,海產品並不是那麼稀罕。
但陳家耀也一直沒停止對市場的挖掘。
最近陳家耀已經接觸到內陸幾個新的城市的渠道。
只要這幾個城市的市場打開,宋海建接到的訂單必定會成倍數增加。
而鐵路局這位同志,從這樁買賣里,也得到了不少好處。
因而他對宋海建也是越來越熱情了。
今日宋海建送完貨,他竟然主動提出請宋海建吃飯。
之前可都是宋海建請他的。
“那多不好意思啊王哥,應該我請你的。”
王良比宋海建大十幾歲,外表看著卻比他老了很多,像是他叔叔輩的。
但宋海建一直都喊他王哥。
“那麼見外干什麼,以前你請我,現在我請你,這不都是應該的嗎?”
剛把最後一包貨搬進去的王良,拍了拍手笑著說道。
“走吧!”
宋海建便沒有推辭了。
人家肯請你吃飯,就不要推來推去的,不好看,也像是不給人面子。
市里現在的飯店開的多了,不再只能去國營飯店吃飯。
但畢竟是個小城市,比不上上海北京那種大城市。
所以飯店里的東西也不多。
“國營飯店吃飯還要票,東西也都是老一套,索性就來這家新開的粥店嘗嘗了。”
王良帶著他走進街角一家小店,同時解釋道。
宋海建打量著這家由個體戶經營的飯店,腦海中有什麼思緒一閃而過,只是太快了他沒能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