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

第82章 翻越五座大雪山4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溫暖WN 本章︰第82章 翻越五座大雪山4

    漆雕六日和分身們同樣在半山腰宰殺了近百頭騾馬熬煮肉湯,給翻越雪山的戰士們加油鼓勁。

    登上山頂時,霧氣彌漫,時濃時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下山途中,路邊的青松翠柏、清泉流溪以及嬉戲的犛牛群都給他們帶來了新奇的感受。

    到達山下後,每個人都喝了幾口清澈的泉水,頓時精神煥發。

    漆雕六日看到犛牛群也很高興,食物是未來一段時間對紅軍最大的威脅。

    安頓好機炮團的駐地後,具體事務就交給賈鋼負責處理,漆雕六日和分身們立即去尋找犛牛的主人。

    用銀元跟這里的幾個土司頭人購買了數千頭犛牛,並委托他們宰殺後烤制成肉干,並購買了兩千匹馬馱載。

    亞克夏山是紅軍戰士們翻越的第三座雪山,這座山也被稱為馬塘梁子或長板山,坐落在四川省紅原縣與黑水縣的交界地帶,海拔高達4800米。

    與夾金山相似,亞克夏山以其陡峭、險峻的地形,稀薄的空氣和深厚的積雪,成為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另一難關。

    在藏族人的傳說中,它更是被尊稱為“不可逼近的神山”。

    盡管紅軍戰士們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勇氣,但在翻越亞克夏山的過程中,仍有不少戰士因惡劣的環境而犧牲。

    紅軍長征的征程中,紅軍戰士們面臨的第四座大雪山是昌德山,也被稱為昌德雪山或拖羅崗、施羅山。

    昌德雪山同樣位于四川省內,在四川黑水縣沙石多鄉境內,是達古冰山的一部分。

    它的海拔高度雖然略低于夾金山和亞克夏山,但仍有4283米。

    昌德雪山的地勢險峻,危岩聳立,道路崎嶇,使得翻越它也成為了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翻越昌德雪山的過程中,紅軍再次得到了當地藏族群眾的幫助。

    他們為紅軍帶路,幫助紅軍在歷經重重困難後成功翻越了昌德雪山。

    即使有了當地藏族民眾的引導,紅軍的犧牲依然較大。

    許多年輕的生命在這片雪山上永遠地安息,昌德雪山也因此成為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大險關。

    幾天後,紅軍來到了卓克基村。

    這個村莊有一座宏偉壯觀的喇嘛廟,是藏族土司頭頭卓冠英的宅邸。

    卓冠英曾與國民黨勾結,企圖阻止紅軍入境,但最終卻逃之夭夭,只留下了一張印有中文、藏文、英文的名片。

    這座喇嘛廟高達七層,宛如一座城堡,每層都有相通的雕花走廊。

    廟內裝飾華麗,木柱涂著紅、黑、綠三種顏色,牆上掛著壁毯和藏文條幅。家具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靠椅上鋪著華麗的緞面,窗戶上瓖嵌著閃閃發光的玻璃。

    整個廟宇足以容納幾千人,紅軍戰士們驚嘆不已,他們從未想過在如此荒涼落後的地方,竟然會有如此富麗堂皇的建築。

    部隊在卓克基暫時駐扎,一方面籌集補給,一方面向藏族同胞進行宣傳解釋。

    由于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當地藏族民眾稀少,許多都已逃離。

    經過我們的耐心解釋和紅軍嚴明紀律的展示,他們逐漸回歸。

    盡管藏族家庭貧困,糧食籌集困難,但紅軍的紀律和誠意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在卓克基的休整期間,紅軍總部機關的生活比戰斗部隊更為艱苦,首長們也經常忍饑挨餓。

    唯有機炮團的糧食充足一點,但漆雕六日也不敢讓戰士們放開肚皮吃,讓他們吃個七八分飽就是了,畢竟其他部隊連五分飽都難。

    駐扎了幾天後,紅軍戰士們每人只帶著一點干糧離開了卓克基,前往倉德,再至達古雪山——這是長征途中的第五座大雪山。

    達古雪山的山腰空氣稀薄,寒風刺骨,烏雲壓頂,積雪深厚,冰塊閃爍著寒光。

    由于補給困難,大家日漸消瘦,面色蠟黃,步履蹣跚,攀登雪山變得異常艱難。

    听說翻過打鼓山就是達古鎮,那里的麥子即將成熟,糧食充足,可以解決我們的飲食問題。

    因此,戰士們鼓起勇氣,奮力攀登,隨著海拔的升高,空氣愈發稀薄,風雪更大,心跳加速,仿佛要從喉嚨里跳出來。

    一些體弱的同志頭暈目眩,連站在他們面前的人都看不清,一腿發軟就倒了下去。

    同志們迅速將他們扶起,有的同志甚至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干糧,讓他們輪流咬一口,費盡力氣才幫助他們翻過山嶺。

    當戰士們走到達古鎮附近時,看到滿坡綠油油的麥子隨風搖曳,如同河中的碧波蕩漾,十分美麗。

    當走到達古鎮上詢問先到的兄弟部隊時,卻得知籌糧十分困難,群眾家里已經沒有麥子,山坡上的麥子也還未到收割的時候,他們只能望著麥子做飯。

    听到這個消息,戰士們大失所望,他們本來就沒有一粒麥子,原本期望在達古鎮吃一頓飽飯,沒想到情況如此糟糕。

    面對這樣的困境,戰士們不得不再次發揮紅軍的頑強毅力和團結精神,共同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家決定嘗試一種獨特的菜肴——老豌豆根拌野芹菜。

    于是,各個營、連紛紛派出人員,前往附近的菜地和山邊采摘這些食材。

    這“飯”里既無油也無鹽,清湯寡水,帶著一股麻澀的腥味,確實難以下咽。

    為了填飽肚子,戰士們還是硬著頭皮吃了下去。

    機炮團的情況好一些,有一些牛肉干、牛骨頭搗碎了熬野菜吃。

    漆雕六日在前面每個雪山的半山腰都熬煮肉湯給翻越雪山的戰士們補充熱量,耗費了不少牛肉干。

    翻越雪山時為了保命,漆雕六日努力讓每位戰士喝一碗肉湯,平時就沒有辦法了,只能保證機炮團的基本伙食。

    第二天,糧食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大部分戰士們的晚餐依然是老豆根和野芹菜。

    雖然味道難以忍受,但饑餓讓戰士們不得不繼續進食,他們裝滿了一肚子的野菜“飯”,踏上了新的征程。

    7月中旬,戰士們在饑寒交迫中來到了毛兒蓋附近的沙鍋村,這是一個偏遠的山村,村里還有一座喇嘛廟。

    由于村子太小,許多戰士只能在村邊、樹下露宿。

    此時,山谷里的麥子已經成熟,一片金黃。

    為了紅軍的生存,總政治部做出了統一而嚴格的規定。

    我們必須通過調查,首先收割當地土司頭人的麥子。

    只有在其他辦法都無法獲得糧食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收割群眾的麥子。

    而在這樣做時,我們必須將收割麥子的原因、數量,用墨筆寫在木板上,插在田中,以便群眾回來時憑此木牌向紅軍領取款項。

    喜歡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請大家收藏︰()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方便以後閱讀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第82章 翻越五座大雪山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第82章 翻越五座大雪山4並對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